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3326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15:22
一种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磁电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代表电机轴位置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该信息进行处理,并精确控制电机的运行;所述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一体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良好的散热板结构不需要配带风扇;可靠的密封结构提高了对使用环境的适应力;另外,一体型的结构使得电机与磁电式传感器的匹配更紧凑,安装精度更高;磁电式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更方便且可靠,使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可靠性大大提高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伺服驱动系统的性价比。(*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磁电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代表电机轴位置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该信息进行处理,并精确控制电机的运行;所述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一体型设置。在本技术中,良好的散热板结构不需要配带风扇;可靠的密封结构提高了对使用环境的适应力;另外,一体型的结构使得电机与磁电式传感器的匹配更紧凑,安装精度更高;磁电式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更方便且可靠,使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可靠性大大提高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伺服驱动系统的性价比。【专利说明】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精确位置控制的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伺服驱动系统通常由伺服电机、编码器和控制器组成。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编码器结合,可以实现对电机的闭环控制,因具有高响应特性,宽调速范围等特点受到工农业生产的广泛关注。而用于检测电机转子位置的编码器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速度控制和定位精度。 目前的伺服驱动系统中,编码器通用的方法是在电机轴上装置光电编码器,将角度信息通过线缆传输到控制器,通信过程中易受到电磁噪声干扰导致信息错误,并且存在通信的滞后性,不能实时反映当前电机转子的位置信息,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控制效果。 申请号为200910137777.1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包括电动机本体、控制器和磁电式传感器,所述磁电式传感器用于感测电动机轴的转动,并将感测到的代表电动机轴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处理,实现对电动机的精确控制。上述公开的内容虽然通过一体型结构,并采用磁电式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装置消除了通信滞后性,提高了可靠性,但控制器内部空间狭小,安装工艺不方便;散热性能不好,需要时必须安装风扇;整个驱动系统轴向尺寸偏大,使得一些应用场合不太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该系统总体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散热性能好,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磁电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代表电机轴位置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该信息进行处理,并精确控制电机的运行;所述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一体型设置。 具体来说,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放电电阻、控制器本体,壳体与电机连接成一体型。 更具体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对电机及控制器进行散热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壳体相连。 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并提高散热性能,所述控制器本体安装在所述散热板上,使得控制器本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有效地通过散热板散发。 所述壳体由航插组合、接口联接板、烧录口盖、壳体支架、大密封圈、小密封圈和上盖构成;所述航插组合包括外接电源输入接口、外部信号输入接口和控制界面联接接口 ;所述航插组合与控制器壳体通过接口联接板连接接地;所述烧录口盖用于烧录口的密封;所述散热板与壳体支架之间通过大密封圈密封;所述上盖与壳体支架之间通过小密封圈密封;所述电机的尾部主要由第一联接螺纹孔组合、电机三相线出线孔、第二联接螺纹孔组合和尾轴定位台阶构成。 所述壳体支架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第二联接孔组合、烧录口、联接柱、第四联接螺纹孔组合、电源接口孔、信号接口孔、操作界面接口孔、第五联接螺纹孔组合和出线孔,其中,第二联接孔组合包括开设在架体上、下、左、右方向上的通孔,每个方向2个共8个,所述壳体支架通过第二联接孔组合与所述电机的后法兰连接;所述联接柱凸设在架体外表面,用于安装放电电阻;所述第四联接螺纹孔组合由4个螺纹孔构成,所述壳体支架通过第四联接螺纹孔组合与散热板连接;电源接口孔、信号接口孔和操作界面接口孔分别开设在架体表面上端,分别用于安装电源输入接口、外部信号输入接口和操作界面联接接口 ;所述第五联接螺纹孔组合由4个螺纹孔构成,所述壳体支架通过第五联接螺纹孔组合与上盖连接;所述出线孔用于引出放电电阻联接线。 根据需要,所述磁电式传感器包括磁钢环、导磁环及其支架和磁感应元件板,其中,所述磁钢环固定在电机尾轴上,所述导磁环及其支架嵌固在电机后法兰的圆形槽内。 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使得总体结构紧凑,大小体积合适,安装拆卸方便,组装工艺好,生产效率高;良好的散热板结构不需要配带风扇,可靠的密封结构提高了使用环境适应力;电机与磁电式传感器的匹配更紧凑,安装精度更高;磁电式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更方便且可靠,使控制精度、系统响应速度、可靠性大大提高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伺服驱动系统的性价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伺服驱动系统整体外形图; 图2是本技术的伺服驱动系统组成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电机尾部结构图; 图4是本技术的磁电式传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中导磁环及其支架的结构图; 图6是图4中磁感应元件板的结构图; 图7是磁钢环安装于电机尾轴上的立体图; 图8是导磁环及其支架安装于电机后法兰上的立体图; 图9是本技术的磁电式传感器安装于电机上的结构图; 图10是本技术中控制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10中控制器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中壳体支架的结构图; 图13是本技术的伺服驱动系统全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伺服驱动系统整体外形图。图2是本技术的伺服驱动系统组成分解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伺服驱动系统由电机100、编码器和控制器300组成。其中,编码器为磁电式传感器200,用于检测电机轴的转动,并将检测到的电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300,通过控制器300的处理,获得电机轴转动的角度或位置,进而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本技术将电机100、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设置成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缩短了磁电式传感器信号的传输路径,降低了信号干扰,因此,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以下分别对构成本技术伺服驱动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电和,100 图3是本技术的电机尾部结构图。本技术中的电机是交流伺服电机,为构成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如图3所示,电机100的尾部主要由第一联接螺纹孔组合110、电机三相线出线孔120、第二联接螺纹孔组合130和尾轴定位台阶140构成。其中,第一联接螺纹孔组合110包括分别设置在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的螺纹孔,每个方向上的设置数量为2个,合计8个螺纹孔,用于与控制器300的壳体连接。电机三相线出线孔120用于将电机100的U、V、W三相线引出来与控制器300连接。第二联接螺纹孔组合130包括在电机尾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3个螺纹孔,用于与磁电式传感器200中的导磁环及其支架连接。尾轴定位台阶140则是用于将磁电式传感器200的磁钢在轴向的定位。 磁电式传感器200 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磁电式传感器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磁电式传感器200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型伺服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电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代表电机轴位置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该信息进行处理,并精确控制电机的运行;所述电机、磁电式传感器和控制器一体型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一郝双晖石晶合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科德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