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230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箱,其包括:油箱本体;沿油箱本体中的液压油的过流方向依次分隔设置有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第一分隔部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凹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第一豁口与油箱本体中的第一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一过流口,第二豁口与油箱本体中的第二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二过流口;第一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的上边沿。所述液压油箱具有散热效果好、气泡分离效果好、液压油清洁度高、便于清洗液压油箱以及更换液压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油箱
技术介绍
液压系统由于具有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大的优点,因此,液压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液压油箱是液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起到存储液压油、过滤液压油、分离空气以及对液压油进行散热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油箱中通常设置有一个隔板,且隔板的高度低于液面高度。则位于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可以通过隔板上方或者隔板上开设的通孔进行流动。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油箱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油箱,其包括:油箱本体;沿所述油箱本体中的液压油的过流方向依次分隔设置有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凹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油箱本体中的第一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一过流口,所述第二豁口与所述油箱本体中的第二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的上边沿。第一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使得液压油在由回油腔流经中油腔中后,而流入吸油腔的过程中,方便该液压油从中油腔流进吸油腔中,这样,便能够给液压系统迅速供油。该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豁口的上边沿以及高于第二豁口的上边沿,这样,由于回油腔中的液压油面低于第一分隔部件的高度,因此,该液压油油只能通过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而流进中油腔中。此过程中,使得经液压系统回流的液压油在回油腔中沿着第一分隔部件向下流动,同时流经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由此可见,延长了该液压油的行走距离以及行走时间,利于液压油的散热以及气泡分离。其中,分离出的气泡会经过空气滤清器,而分散到外部的大气中。另外,流进中油腔中的液压油在流进吸油腔的过程中,由于该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豁口的上边沿以及高于第二豁口的上边沿,因此,该液压油需要在中油腔中沿着第二分隔部件向上爬越至该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然后越过该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而流进吸油腔中。由此可见,在液压油经过中油腔,而流进吸油腔的过程中,该液压油的流经路线是先向上后向下的过程,大大地增加了液压油的流动距离和时间,增强了液压油的循环,有助于液压油的散热及冷却。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液压油箱的温度,避免了液压油因油温过高,而产生变质的现象,保证了液压油的质量。另外,在延长液压油的流经路线时,也有助于液压油中的气泡分离,从而,减少了液压系统的振动和噪声,避免了对液压油箱中的其他部件造成腐蚀以及避免了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较佳的,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与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所述油箱本体的长度的1/4到1/2倍。这样,不会使得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之间因距离太近,导致第一分隔部件与第二分隔部件之间构造成的中油腔的空间过小,而影响液压油的流速,即因该液压油的流速加大,使得液压油在流动的过程中因撞击油箱本体的箱壁,而影响液压油流动的平稳性。同样,也不会使得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之间因距离太远,导致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之间构造成的中油腔的空间过大,使得吸油腔和回油腔的空间过小,从而增大了吸油和回油的阻力,不利于油箱散热和气泡分离。较佳的,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与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油箱本体的长度的1/3倍。这样的设置,使得纵向支撑的强度相对油箱本体的分布较为均匀,从而增强了该液压油箱的整体强度。较佳的,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二豁口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两端。这样,回油腔中的液压油在同时流经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时,能够以相同的流速同时流进中油腔中,促进了液压油的流动,加快了液压油的散热。较佳的,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高度的1/4到1/2倍。这样,避免了将该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的尺寸设计的过大(如大于该第一分隔部件的高度的1/2),而大大地减弱了该第一分隔部件两端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在液压油不断冲击该第一分隔部件的截面时,会使得该第一分隔部件因强度或刚度不够,而发生损坏。同时,也避免了将该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的尺寸设计的过小(如小于该第一分隔部件的高度的1/4),而大大地减小了液压油与油箱本体中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弱了液压油与外界的热交换,不利于液压油以及油箱本体的散热。故需将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的高度设计为第一分隔部件的高度的1/4到1/2倍,从而,能够增大液压油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液压油与外界的热交换,加快了液压油的散热以及利于液压油中的气泡分离。较佳的,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件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底壁上。较佳的,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一清洗口,所述第二分隔部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二清洗口,所述第一清洗口与所述第二清洗口相对设置。实现了回油腔、中油腔以及吸油腔之间的连通,便于清洗油箱及更换液压油。较佳的,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件将所述油箱本体沿着液压油的过流方向依次分隔成回油腔、中油腔以及吸油腔,所述回油腔中设置有回油过滤器,所述吸油腔中设置有吸油过滤器。较佳的,位于所述中油腔中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的位置对应设置有吸附杂质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吸附及固定液压油中的铁屑等杂质,从而,达到了清洁液压油的目的。较佳的,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的形状为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弧形或扇形。根据本专利技术,该液压油箱具有散热效果好、气泡分离效果好、液压油清洁度高、便于清洗液压油箱以及更换液压油的优点。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液压油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第一分隔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第二分隔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液压油箱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油箱,其包括:油箱本体;沿所述油箱本体中的液压油的过流方向依次分隔设置有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凹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油箱本体中的第一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一过流口,所述第二豁口与所述油箱本体中的第二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的上边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油箱,其包括:
油箱本体;
沿所述油箱本体中的液压油的过流方向依次分隔设置有第一分隔部件和第
二分隔部件;
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凹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所述第一
豁口与所述油箱本体中的第一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一过流口,所
述第二豁口与所述油箱本体中的第二侧壁之间构造有引导液压油流向的第二过
流口;
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
于所述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上盖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
第二分隔部件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的上边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与所述
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所述油箱本体的长度的1/4到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与所述
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油箱本体的长度的1/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
第二豁口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件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龚俊伍锡文陶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