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8044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汽缸体管路、汽缸盖管路、水泵、散热器、第一节温器、供暖组件。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两端连通;所述供暖组件的入口与所述汽缸盖管路和所述汽缸体管路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供暖组件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该制冷系统不仅控制方便,可以提供舒适的供暖环境,而且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内一般设有发动机冷却装置,该发动机冷却装置可以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同时,对驾驶室或车厢内提供热量。但是传统的发动机冷却装置不能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进行精确的“热管理”,容易造成冬天寒冷季节里驾驶室或车厢内的温度提升慢,影响汽车的舒适性,且在夏天无需使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对驾驶室或车厢加热时,容易造成主水泵能耗过大。此外,在汽车的启动过程中即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容易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或预热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具有该冷却系统的发动机。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汽缸体管路、汽缸盖管路、水泵、散热器、第一节温器、供暖组件。所述水泵具有水泵入水口和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三接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供暖组件的入口与所述汽缸盖管路和所述汽缸体管路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供暖组件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供暖组件包括暖风散热器及与所述暖风散热器相连的第二节温器。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设有第一节温器及供暖组件,且供暖组件包括有第二节温器。由此,第一节温器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冷却系统内的水循环是否经过散热器以及调节经过散热器的流量,从而使冷却系统内的循环水中的热量的一部分可以经过供暖组件,以便于利用冷却系统中的热量进行供暖,而且,通过第二节温器可以调节供暖组件供暖的温度,从而不仅可以控制供暖组件的供暖效果,便于对供暖组件进行调节,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经过散热器散热的热量,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该制冷系统不仅控制方便,可以提供舒适的供暖环境,而且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之间连接有第三节温器。由此,可以有效地控制是否对汽缸体管路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启动效率,且降低了对发动机内的零件的磨损,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温器为蜡式调温器或温控调温器,所述第二节温器为蜡式调温器、温控调温器或电控阀,所述第三节温器为蜡式调温器、温控调温器或电控阀。由此,使第一节温器、第二节温器及第三节温器的结构简单且性能好,便于对它们进行控制,提高了该冷却系统的控制效率和稳定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暖组件的入口与所述汽缸盖管路连通。由此,使汽缸体管路内的水流可以快速的流向散热器,以便于快速地对汽缸体进行散热,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故障率,提闻发动机的稳定性。 [0011 ]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暖组件还包括电子水泵。由此,使水流可以稳定地经过供暖组件,避免因压力不足导致的水流的循环不经过供暖组件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稳定经过供暖组件的水流,加大流经暖风散热器的水的流量,提高了供暖效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水泵的入口与所述汽缸盖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暖风散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子水泵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端连通。由此,可以使电子水泵向暖风散热器稳定的泵送水,使经过暖风散热器的水流稳定,且避免了水流对暖风散热器的冲击,提高了暖风散热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节温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汽缸盖管路和所述暖风散热器连通,所述电子水泵的入口与所述暖风散热器相连,且所述电子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由此,可以快速的检测进入暖风散热器的温度,以便于对进入暖风散热器的水流流量进行调节,提高了供暖组件的调节效率和精度,提高了发动机的实用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节温器和所述电子水泵中的至少一个集成在所述暖风散热器上。由此,简化了供暖组件的结构,便于冷却系统的安装和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缸体管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之间连接有通气管。由此,提高了冷却系统的稳定性,便于对发动机冷却。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设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由此,可以有效地进行精确的“热管理”,尤其是在冬天寒冷的季节,能快速加热车厢内的温度,而夏天在保证发动机热负荷耐久性要求的同时,可减少主水泵功率消耗,并且在发动机冷起动阶段能使发动机水温快速上升,减少暖机阶段的燃油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冷却系统100 ; 汽缸体管路I ; 汽缸盖管路2; 水泵3 ;水泵入水口 31 ;水泵出水口 32 ; 散热器4 ; 第一节温器5 ;第一接口 51 ;第二接口 52 ;第三接口 53 ; 供暖组件6 ;暖风散热器61 ;第二节温器62 ;电子水泵63 ; 第三节温器7 ; 通气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缸体管路和汽缸盖管路;水泵,所述水泵具有水泵入水口和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入水口连通;第一节温器,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三接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通;供暖组件,所述供暖组件的入口与所述汽缸盖管路和所述汽缸体管路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供暖组件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供暖组件包括暖风散热器及与所述暖风散热器相连的第二节温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缸体管路和汽缸盖管路; 水泵,所述水泵具有水泵入水口和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的第一端连通;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入水口连通; 第一节温器,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汽缸盖管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三接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通; 供暖组件,所述供暖组件的入口与所述汽缸盖管路和所述汽缸体管路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供暖组件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供暖组件包括暖风散热器及与所述暖风散热器相连的第二节温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体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接口之间连接有第三节温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温器为蜡式调温器或温控调温器,所述第二节温器为蜡式调温器、温控调温器或电控阀,所述第三节温器为蜡式调温器、温控调温器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丕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