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397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3:18
一种油机结构,包括:一机体,机体设置有一开口,机体的底部对应于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一油网,机体的底部形成有一凹室,凹室与开口相连通,凹室设置有一第一枢座及一第二枢座,第一枢座具有一第一枢孔,第二枢座具有一第二枢孔;一风机组,风机组设置于机体上,风机组与机体的开口相连通;以及一导流板,该导流板的一侧以一固定转轴及一弹性转轴枢接于机体的底部相对应的两枢座,使导流板能掀开地容纳于凹室内,导流板的边缘与凹室之间形成进风口,该导流板另以一固定机构选择性地固定于机体的底部。藉此,可便于导流板的拆卸与组装,更便于油网的清理及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机结构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油机结构,尤指一种便于导流板的拆卸与组装的具有导流板组的油机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的油机主要是利用设置于机体内部的风机组,将油烟经由集油组(包含油网、油杯)而吸入于机体内,再将油烟排出于室外,以便提供排油烟的功能。目前已有一种平网式油机,其具有一平面式油网,该平面式油网的高度较低,因此可减少占用的空间,以达到油机薄型化的需求。已知油机的油网下方可设有一导流板,用以导引油烟进入机体内部。 已知的导流板大多固定于机体底部,即使该导流板可以利用枢接机构枢接于机体,使导流板可以掀开,以便利于油网的清理及拆装。然而,该导流板固定地枢接于机体上,该导流板的拆卸与组装非常的麻烦,若导流板没有完全地拆下,难免造成油网的清理及拆装的不便。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流板组的油机结构,该导流板可以完全地拆下,以便于油网的清理及拆装,且导流板的拆装简单容易。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机结构,包括:一机体,该机体设置有一开口,该机体的底部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一油网,该机体的底部形成有一凹室,该凹室与该开口相连通,该凹室设置有一第一枢座及一第二枢座,该第一枢座具有一第一枢孔,该第二枢座具有一第二枢孔;一风机组,该风机组设置于该机体上,该风机组与该机体的开口相连通;以及一导流板,该导流板的一侧设置有一固定转轴及一弹性转轴,该弹性转轴为能弹性伸缩的轴体,该固定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该第一枢座的第一枢孔,该弹性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该第二枢座的第二枢孔,使该导流板能掀开地容纳于该凹室内,该导流板的边缘与该凹室之间形成进风口,该导流板另以一固定机构选择性地固定于该机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边缘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缘,所述导流板的顶部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导流板呈倾斜状,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形成低点且设置有一油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转轴与所述固定转轴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转轴具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一转轴套及一第一后盖,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第一转轴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后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后盖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套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套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一枢座的所述第一枢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转轴具有一第二支架、一第二转轴套、一第二后盖、一弹簧及一按钮,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第二转轴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后盖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后盖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套的一端,所述弹簧及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套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于所述第二后盖及所述按钮,使所述按钮的一端弹性地伸出所述第二转轴套,所述弹性转轴的所述第二转轴套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二枢座的所述第二枢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顶部的定位柱并包含设置于所述凹室内的定位座,当所述导流板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时,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定位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外缘环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一插孔,所述定位座设置有多个容纳座,所述多个容纳座内各设置有一弹性件及一定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顶抵于所述容纳座与所述定位件,使所述定位件弹性地伸入所述插孔内且卡制于所述定位柱的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凹室内的至少一个磁铁座,当所述导流板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时,所述磁铁座将所述导流板吸附固定。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油机结构,包括:一机体,该机体设置有一油网,该机体的底部形成有一凹室,且该机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枢座及一第二枢座,该第一枢座具有一第一枢孔,该第二枢座具有一第二枢孔;一风机组,该风机组设置于该机体上;以及一导流板,该导流板设置有一固定转轴及一弹性转轴,该弹性转轴为能弹性伸缩的轴体,该固定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该第一枢座的第一枢孔,该弹性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该第二枢座的第二枢孔,使该导流板能掀开地容纳于该凹室内,该导流板的边缘或该导流板上形成有进风口,该导流板另以一固定机构选择性地固定于该机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边缘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缘,所述导流板的顶部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导流板呈倾斜状,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形成低点且设置有一油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转轴与所述固定转轴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转轴具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一转轴套及一第一后盖,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第一转轴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后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后盖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套的一端,使所述第一转轴套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转轴套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一枢座的所述第一枢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转轴具有一第二支架、一第二转轴套、一第二后盖、一弹簧及一按钮,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第二转轴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后盖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后盖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套的一端,所述弹簧及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套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于所述第二后盖及所述按钮,使所述按钮的一端弹性地伸出所述第二转轴套,所述弹性转轴的所述第二转轴套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二枢座的所述第二枢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顶部的定位柱并包含设置于所述凹室内的定位座,当所述导流板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时,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定位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外缘环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一插孔,所述定位座设置有多个容纳座,所述多个容纳座内各设置有一弹性件及一定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顶抵于所述容纳座与所述定位件,使所述定位件弹性地伸入所述插孔内且卡制于所述定位柱的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凹室内的至少一个磁铁座,当所述导流板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时,所述磁铁座将所述导流板吸附固定。 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 本技术的具有导流板组的油机结构在油机的油网下方设置一导流板,该导流板的一侧以固定转轴及弹性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机体相对应的第一枢座及第二枢座内。该导流板的另一侧以固定机构固定于机体底部。藉此,可便于导流板的拆卸与组装,该导流板可以完全地拆下,更便于油网的清理及拆装。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油机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2为本技术油机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3为本技术导流板掀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导流板合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导流板与转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技术枢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导流板掀开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机结构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设置有一开口,所述机体的底部对应于所述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一油网,所述机体的底部形成有一凹室,所述凹室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凹室设置有一第一枢座及一第二枢座,所述第一枢座具有一第一枢孔,所述第二枢座具有一第二枢孔;一风机组,所述风机组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风机组与所述机体的所述开口相连通;以及一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设置有一固定转轴及一弹性转轴,所述弹性转轴为能弹性伸缩的轴体,所述固定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一枢座的所述第一枢孔,所述弹性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二枢座的所述第二枢孔,使所述导流板能掀开地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所述导流板的边缘与所述凹室之间形成进风口,所述导流板另以一固定机构选择性地固定于所述机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机结构包括: 一机体,所述机体设置有一开口,所述机体的底部对应于所述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一油网,所述机体的底部形成有一凹室,所述凹室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凹室设置有一第一枢座及一第二枢座,所述第一枢座具有一第一枢孔,所述第二枢座具有一第二枢孔; 一风机组,所述风机组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风机组与所述机体的所述开口相连通;以及 一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设置有一固定转轴及一弹性转轴,所述弹性转轴为能弹性伸缩的轴体,所述固定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一枢座的所述第一枢孔,所述弹性转轴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二枢座的所述第二枢孔,使所述导流板能掀开地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所述导流板的边缘与所述凹室之间形成进风口,所述导流板另以一固定机构选择性地固定于所述机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边缘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缘,所述导流板的顶部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导流板呈倾斜状,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形成低点且设置有一油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转轴与所述固定转轴朝着相反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转轴具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一转轴套及一第一后盖,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第一转轴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后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后盖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套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套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一枢座的所述第一枢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转轴具有一第二支架、一第二转轴套、一第二后盖、一弹簧及一按钮,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第二转轴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后盖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后盖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套的一端,所述弹簧及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套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于所述第二后盖及所述按钮,使所述按钮的一端弹性地伸出所述第二转轴套,所述弹性转轴的所述第二转轴套能拆卸地枢接于所述第二枢座的所述第二枢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顶部的定位柱并包含设置于所述凹室内的定位座,当所述导流板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时,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定位座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外缘环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一插孔,所述定位座设置有多个容纳座,所述多个容纳座内各设置有一弹性件及一定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顶抵于所述容纳座与所述定位件,使所述定位件弹性地伸入所述插孔内且卡制于所述定位柱的所述定位槽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凹室内的至少一个磁铁座,当所述导流板容纳于所述凹室内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群宝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樱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