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洋专利>正文

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及双向啮合搬运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861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及双向啮合搬运平台,包括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是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主动轮齿一端设置有主分齿棱,所述从动齿轮的从动轮齿一端设置有从分齿棱,所述从动齿轮向从分齿棱一侧轴向运动,所述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主动轮齿一侧,在初始位置时左右两端对应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两个啮合的齿轮,可以沿着轴的方向脱离、啮合,齿牙两侧有分齿棱,这样轴向运动啮合时,对应的分齿棱自然引导连个齿轮啮合,这样两个有传动关系的啮合齿轮可以自由的轴向脱离和啮合,因此可以运用到两个水平相对移动又有传动关系的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及双向啮合搬运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组,尤其是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还涉及以防对死齿轮组为基础的一种双向啮合搬运平台。
技术介绍
现在的机械立体车库有两类,一是位移式,整个承载机构随车辆移动,取车速度慢、耗能大,另一种是固定位取放式车库,此类车库多是地下圆筒式车库,由主平台负责纵向运输,推送平台负责取放车辆,这类车库不占用地上面积,车辆取放速度快。 尤其是搬运车辆入库的系统,由于搬运需要动力、车辆托举也需要动力,而搬运的平台还需要移动,这样整个系统就比较胖大,尤其是托举动力系统要跟随车辆移动,这样搬运机构就会很复杂,体积也会很大,在推送式地下立体停车库方面由于需要将数吨重的车辆完成取放动作,因此取放车辆的机构就比较庞大,随着汽车技术的发达一些低底盘类车辆越来越多,笨重的取放机构无法对低底盘车辆完成取放工作;导致车辆底盘就会比较高,车库的高度也会比较高,有限的空间停放的车辆比较少,车辆在车库内轮胎发生漏气就会直接导致车辆取不出来,必须人工进行处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取车甚至会对车辆造成伤害,给地下车库的普及的推广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是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主动轮齿一端设置有主分齿棱,所述从动齿轮的从动轮齿一端设置有从分齿棱,所述从动齿轮向从分齿棱一侧轴向运动,所述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主动轮齿一侧。 进一步说,所述主动轮齿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分齿棱。 进一步说,所述从动轮齿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分齿棱。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构简单可以前后搬运车辆的双向啮合搬运平台,包括下圈梁、设置在下圈梁上可以沿下圈梁左右滑动的上圈梁、设置在上圈梁上的伸缩轴以及通过贯通轴设置在下圈梁两端分别设置的主动齿轮,所述伸缩轴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动齿轮,在初始位置时左右两端对应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说,所述下圈梁上设置有用来驱动上圈梁的推送齿轮以及设置在上圈梁上的传动齿条,所述推送齿轮与传动齿条相对应,所述推送齿轮通过传动轴设置在下圈梁上,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固定在电机轴上的主动链轮连接;所述上圈梁设置有行走轮,所述上圈梁通过行走轮压置在下圈梁上,所述上圈梁与下圈梁相对应。 进一步说,所述上圈梁两侧分别设置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推送齿轮与传动齿条相对应,所述传动轴是两个以上,所述下圈梁上还设置用于限制传动齿条位置的压块,所述压块与推送齿轮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说,所述下圈梁设置有限制上圈梁运动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是四个以上,四个以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上圈梁两侧。 进一步说,所述上圈梁截面是框形,所述行走轮通过行走轴设置在上圈梁内,所述行走轮通过设置在上圈梁上的行走孔延伸出上圈梁压置在下圈梁上。 进一步说,所述下圈梁截面是框形,所述传动轴穿过下圈梁,所述推送齿轮通过传动轴设置在下圈梁内,所述推送齿轮通过设置在下圈梁的推送孔延伸出下圈梁并与齿条啮入口 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两个啮合的齿轮,可以沿着轴的方向脱离、啮合,齿牙两侧有分齿棱,这样轴向运动啮合时,对应的分齿棱自然引导连个齿轮啮合,这样两个有传动关系的啮合齿轮可以自由的轴向脱离和啮合,因此可以运用到两个水平相对移动又有传动关系的机构。 本技术将搬运车辆的双向搬运车辆的搬运平台,减少推送平台的结构从而减少推送平台的厚度,适合应用到低底盘的车型中,具体的结构优化的技术效果是:1、两个传动系统各自独立,结构简单,钢性连接,故障率低,机械动作传动准确;2、上圈梁的推送结构就是传动齿条,结构简单没有动力,更轻薄,能适应更低底盘的车辆,可以取出轮胎没有气的汽车出库;3、两侧分别设置对应的传动齿条,传动更稳定,上圈梁受力更均匀;4、设置的导向轮可以确保上圈梁运行的稳定性、安全,5、设备机构之间独立性强,可以直接更换,减少设备维护时间,设置可以是轮换式维修;6、行走轮嵌置在圈梁内部,进一步节省了大部分空间,使整个平台变薄,体积变小,取送车辆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齿轮组啮合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齿轮组啮合后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应用出轮组下搬运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图4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传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图6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下圈梁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图8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上圈梁和传动齿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上圈梁、11行走孔、12行走轮、13导向轮、14伸缩轴、2下圈梁、21压块、22推送孔、3传动齿条、4推送齿轮、5传动轴、6从动链轮、7电机、8主动链轮、9链条、10行走轴、15贯通轴、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61主动轮齿、162主分齿棱、171从动轮齿、172从分齿棱、25中继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1至3,本实施例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其包括主动齿轮16、与主动齿轮16啮合是从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6的主动轮齿161 —端设置有主分齿棱162,所述从动齿轮17的从动轮齿171 —端设置有从分齿棱172,所述从动齿轮17向从分齿棱172 一侧轴向运动,所述从动齿轮17在主动齿轮16的主动轮齿161 —侧,主动轮齿121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分齿棱162,从动轮齿111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分齿棱172。 两个啮合的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可以沿着轴的方向脱离、啮合,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的齿牙两侧有分齿棱主分齿棱162和从分齿棱172,这样轴向运动啮合时,对应的分齿棱自然引导两个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啮合,这样两个有传动关系的啮合齿轮可以自由的轴向脱离和啮合,因此可以运用到两个水平相对移动又有传动关系的机构。 参见附图4至10,本实施例一种双向啮合搬运平台,包括下圈梁2、设置在下圈梁2上可以沿下圈梁2左右滑动的上圈梁1、设置在上圈梁I上的伸缩轴14以及通过贯通轴15设置在下圈梁2两端分别设置的主动齿轮16,所述伸缩轴14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动齿轮17,在初始位置时左右两端对应的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啮合。 下圈梁2上设置有用来驱动上圈梁I的推送齿轮4以及设置在上圈梁I上的传动齿条3,所述推送齿轮4与传动齿条3相对应,所述推送齿轮4通过传动轴5设置在下圈梁2上,所述传动轴5 —端设置有从动链轮6,所述从动链轮6通过链条9与固定在电机轴上的主动链轮8连接;所述上圈梁I设置有行走轮12,所述上圈梁I通过行走轮12压置在下圈梁2上,所述上圈梁I与下圈梁2相对应。 上圈梁I两侧分别设置有传动齿条3,所述传动轴5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推送齿轮4与传动齿条3相对应,所述传动轴5是两个以上,所述下圈梁2上还设置用于限制传动齿条3位置的压块21,所述压块21与推送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动齿轮(16)、与主动齿轮(16)啮合是从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6)的主动轮齿(161)一端设置有主分齿棱(162),所述从动齿轮(17)的从动轮齿(171)一端设置有从分齿棱(172),所述从动齿轮(17)向从分齿棱(172)一侧轴向运动,所述从动齿轮(17)在主动齿轮(16)的主动轮齿(161)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动齿轮(16)、与主动齿轮(16)啮合是从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6)的主动轮齿(161) —端设置有主分齿棱(162),所述从动齿轮(17)的从动轮齿(171) —端设置有从分齿棱(172),所述从动齿轮(17)向从分齿棱(172) —侧轴向运动,所述从动齿轮(17)在主动齿轮(16)的主动轮齿(161) —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齿(121)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分齿棱(1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齿(111)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分齿棱(172 )。4.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对死水平啮合齿轮组的双向啮合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圈梁(2)、设置在下圈梁(2)上可以沿下圈梁(2)左右滑动的上圈梁(1)、设置在上圈梁(I)上的伸缩轴(14)以及通过贯通轴(15)设置在下圈梁(2)两端分别设置的主动齿轮(16),所述伸缩轴(14)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动齿轮(17),在初始位置时左右两端对应的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啮合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圈梁(2)上设置有用来驱动上圈梁(I)的推送齿轮(4)以及设置在上圈梁(I)上的传动齿条(3),所述推送齿轮(4)与传动齿条(3)相对应,所述推送齿轮(4)通过传动轴(5)设置在下圈梁(2)上,所述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保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王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