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晋民专利>正文

伸缩式汽车缓冲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633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装置安装于汽车前面,共分四大结构系统:由拦护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警觉系统,其中拦护系统由排头闸和护轮闸组成。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司机无觉察的情况下,与人体发生撞碰时,阻止人体被撞倒后进入车轮下方被辗压的危险、同时由于排头闸的上半部金属网扩大了人体的被撞碰面积而大大减小了人体被撞伤的程度。(*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装在汽车上的伸缩式汽车缓冲防压装置。汽车能压伤压死被撞倒的人体,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车头到地面有一段距离的空缺口,这个空缺口的距离高于被撞倒的人体倒地后的高度,因为有了这个空缺口,人才能进入(人对车的相对运动)车体下方,因而车轮压身而过,所以本装置的主要功能就是堵住这个空缺口。因为在汽车撞人发生车祸的瞬间,人体从被撞倒被压,时间极短(约不到1秒钟),在这样一闪即逝的瞬间里,司机从觉察到制动是远远来不及的,况且由于无法克服的汽车惯性更不可能在被撞人体倒地的瞬间即刻停止下来,所以也只有堵住这个空缺口,挡住人体使不能进入车头下方,这样就可以不受汽车司机的觉察与否和与汽车的运动惯性无关。本技术目的是可以在司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既完全可靠地消除人体被车轮辗压而过致伤之的危险,同时也大大减小了人体被撞伤的程度。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该装置由拦护系统(11-21),控制系统(1-10)和传动系统(22-30)警觉系统四部份所组成。拦护系统由排头闸和护轮闸组成。排头闸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份为缓冲机构,主体为金属网(29),其长与车头同宽,宽约30-50cm,由直径约0.3cm的金属丝相互间隔2cm左右双向编织而成,其四角备有四只金属钩,套钩在金属网圈(30)上,套挂上后,网面必须处于高度张紧状态,要求就是当人体碰上后网体向后凹陷的最后点必须与车头金属外壳仍有微小距离。四只金属网圈(30)是焊接在护簧管(19)的内侧或正前方上下部位。护簧管(19)是保护弹簧的金属管,直径约4-5cm,长约20-50cm,(与金属网宽基本相同),用全属螺栓(或焊接)固定于车头前辕两端的上方或中上方(大半部在前辕上方约4/5),管内有定位杆复位弹簧(18),弹簧丝径约0.4-0.8cm,上端固定于护簧管(19)上端的内圆面上,下端固定于定位杆(17)在管内部份的下端。定位杆(17)的上端露出护簧管(19)上端外,上装有金属限落栓(16)(用螺纹固定),排头闸的下半部为防压机构,它是由两根正横拦臂(20),若干根正护杆(11),若干根定位杆复位弹簧(14)和若干只微型防滑轮(13)所组成。两根正横拦臂(20)长与车宽相同,它的截面为长方形的钢条,截面长2-3cm,宽0.5-1cm,其上每隔3-5cm打一直径约1.5cm的圆孔,20多根正护杆(11)穿过上下两根正横拦臂(20)。上出头处装有限落栓(螺纹固定与16同),下端装微型防滑轮(13)(直径约2cm,距地面约2-3cm),两根正横拦臂(20)以间隔10-15cm的距离焊接于左右两根定位杆(17)上,定位杆(17)直径约2cm,长约40-60cm(视车大小而定),每根正护杆(11)穿过上下两根正横拦臂中的部份,套有正护杆复位弹簧(14)(丝径约5mm),弹簧上端固定在正横拦臂(20)上,下端固定于这段正护杆的下部,(弹簧外亦可装上护簧管)。排头闸的上半部(缓冲机构)金属网和下半部(防压闸)护杆拦,通过定位杆(17)组建成为一个整体--排头闸。整个排头闸的作用就是减轻人体的撞伤程度和挡住人体进入车轮下方的空缺口避免被车轮压身而过。除因汽车爬较大的高坡道,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提起排头闸和护轮闸外,汽车在正常行驶整个过程中和停止时,排头闸和护轮闸均长期处于落下状态。护轮闸是由1到2根侧定位杆(27),两根侧横拦臂(21)和若干根侧护杆(12)和侧护杆复位弹簧(15)和限落栓组成。护轮闸是安装在汽车后轮的正前方,距离后轮前缘的最前点的最短距离约5cm。它的主要功能是当人体被车的一侧撞倒擦倒后推动人体随车前进,阻挡和防止人体被车轮压轧而过。两根侧横拦臂(21)以相距10cm上下焊接于侧定位杆(2)上,侧横拦臂(21)上相隔3-5cm打一直径1.5cm圆孔,若干根侧护杆(12)贯穿于圆孔,出头处有限落栓(螺纹固定),下端装有微型防滑轮(13),上中部套有侧护杆复位弹簧(15)(亦可加上护簧管),弹簧上端固定于上侧横拦臂(21)上,下端固定于侧护杆(12)上,两只护轮闸焊接于护轮闸转轴(28)的两端,它的唯一作用,就是挡住隔开人体进入车轮下方推动人体随车前进。在车正常行驶和停止时,护轮闸同排头闸一样长期处于落下状态。控制系统9是手压把横臂长约30cm,直径约2.5cm的钢筋,它的两端插在轴瓦(7)内,可以转动,在两端内侧各焊接一根长约30cm,内直径约2cm的金属管一抬臂套管(8),抬臂(10)为长约50cm直径约2cm钢筋,其前端有圈套,套于排头闸的下面前横拦臂(20)上,后端活插于抬臂套管(8)内,控制系统是供提起或放下排头闸和护轮闸之用的。传动系统手压把横臂(9)的中间焊有手压把(1)和连杆(26)的拐臂,连杆(26)活接于连杆拐臂和齿条杆(22),它们都是直径约1-1.5cm的钢筋,齿条杆(22)通过固定于车底的两只轴瓦,齿条杆上(22)装有齿条(25)与齿轮(24)相啮合、齿轮(24)固定于护轮闸转轴(28)上。警觉系统由电键电线和红电灯泡组成,电键装于护簧管背,红电灯泡装于司机台(详见图3)。本技术优点是防压功能可靠,防压功能与车速车向车道无关,与司机觉察与否等一切外在因素无关,不受白昼黑夜影响,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只要排头闸处在放下状态就时刻发挥它的安全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伸缩式缓冲防压闸。图2是本技术推网式缓冲防压闸。图3是本技术警觉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联体护轮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在车头前辕两侧焊接两根竖位铁杆(47),然后分别套装上两护簧管(19)的背后铁块(40),并用螺栓(41),厚橡皮垫上下固定,这就装好排头闸。(二)在车头底下适当处两侧装好轴瓦(7),轴瓦(7)是安装在车头的下方(司机座位的前右下方),即在车头底板下方司机座位的前右下方按竖向固定两只杆状轴瓦〔即轴瓦(7)〕,两杆状轴瓦的上端固定在车头下方正中偏左(司机座位偏右),两杆状轴瓦间距离为手压把横臂(9)的长度,手压把横臂(9)的两端插入轴瓦(7)(即杆状轴瓦)内。将手压把横臂(9)活套上,在司机右手附近装上手压把定位钩竖臂(2)和手压把弹条(6)。(三)如装护轮闸,则在车底下底面两侧适当处固定两只轴瓦,护轮闸转轴(28)贯穿于该轴瓦中。两只轴瓦(28)是固定安装在车底后下方两侧,其距离为两后轮外缘间的距离,与后车轮的前缘距离约5cm。亦即两护轮闸装上后,侧护杆距后车轮前缘的最短距离约5cm。(四)警觉机构两只电键(42)固定装在护簧管背下铁板(40)的椭园孔内,电线(44)通过丁字形护线管(43)与司机台(46)上的红灯泡(45)相连接。在车底下面正中线上适当处固定两只轴瓦,将齿条杆(22)活插其中(如不装护轮闸则不需要)。齿条杆(22)的轴承的前端活连于连杆(26)的后端轴瓦内,两者可以转动但不脱落,连杆(26)的前端活接于连杆(26)的拐臂的下端,齿条杆(22)上的齿条(25)与齿轮(24)相啮合。工作过程当汽车与人相撞时,人的上半身碰到排头闸的上半部金属网(29),由于网体与人体的碰撞面积加大,减小个人体承受的压强,因而大大减轻了人体的撞伤度。人的下半身碰到排头闸的下半部正护杆(11)等所组成的拦栅,拦栅挡住人体进入车轮下方推动人体随车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式汽车缓冲防压装置,其特征是拦护系统由排头闸和护轮闸组成,排头闸上部份为缓冲机构,主体为金属网,其四角备有四只金属钩,套钩在金属网圈上,四只金属网圈焊接于护簧管的正前方上下部位,护簧管固定于车头前辕两端的中上方(4/5在辕上方),管内有定位杆复位弹簧,该弹簧上端固定于护簧管上端的内圆面上,下端固定于定位杆在管内部份的下端,定位杆的上端露出护簧管顶外,上装有金属限落栓,排头闸的下半部为防压机构,它是由两根正横拦臂和若干根正护杆、定位杆复位弹簧、微型防滑轮所组成,护轮闸是由侧定位杆二侧横拦臂和若干根侧护杆及复位弹簧,微型防滑轮和限落柱所组成侧横拦臂焊接于侧定位杆,侧横拦臂上打有若干个圆孔,侧护杆贯穿于圆孔,出头处有限落栓,下端有微型防滑轮,上半部套有侧护杆复位弹簧,两只护轮闸焊接于护轮闸转轴两端,护轮闸转轴固定在连接在车体的轴瓦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晋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