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3693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包括运动调节部、解锁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运动调节部包括伺服电机、滑块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和轴承组件,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丝杠总成与滑块组件相连接,所述滑块组件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轴承组件相连接,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解锁部的固定轴相连接;所述解锁部包括固定轴、车门开关臂和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第一解锁单元和第二解锁单元,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第一解锁单元与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解锁单元与车门相连接;控制部可根据车门的形状调节长度和高度,更真实地模拟车门的实际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配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门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对隔绝噪音、保证密封性、乘员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车门使用频繁的特性,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疲劳破坏可能导致车门掉漆、车门开裂以及车门的密封性变差等现象的出现。影响对车辆的用户体验,甚至可能对驾乘人员构成威胁。所以厂家在出厂前应对汽车车门进行开关耐久试验以优化车门的性能指标。 目前对车门开关进行耐久试验的试验装置多为气缸驱动,限定了试验环境,而且不便于调节。同时气缸的直线运动使得开关门无法更好的模拟开关车门的弧线运动,而且由于不同的车型对应的车门拉手高度以及宽度不尽相同,耐久试验装置对车辆的适应性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旨在使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能够适应不同汽车车门的高度及宽度。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包括运动调节部、解锁部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运动调节部相连接,所述运动调节部和解锁部相连接,其中:所述运动调节部包括伺服电机、滑块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和轴承组件,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丝杠总成与滑块组件相连接,所述滑块组件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轴承组件相连接,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解锁部的固定轴相连接;所述解锁部包括固定轴、车门开关臂和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第一解锁单元和第二解锁单元,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第一解锁单元与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解锁单元与车门相连接;所述控制部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位移传感器、蜂鸣器及外围电路,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器、所述蜂鸣器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块组件。 在上述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中,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台和滑块,所述滑台沿轴向设有滑槽,所述滑台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丝杠总成与所述滑块相连接。 在所述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中,所述滑块上设有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块上。 在上述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中,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和深沟球轴承,所述轴承座固定于基面,所述深沟球轴承和所述轴承座为匹配结构,所述滑块通过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深沟球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轴在所述深沟球轴承内旋转,所述轴承座相还与所述滑台相 连接。 在上述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中,还包括支撑基架,所述支撑基架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座相连接,所述支撑基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深沟球轴承相连接。 在上述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中,所述第二解锁单元包括拉手总成调节机构和开门连接软带,所述拉手总成调节机构上置有所述拉手锁死机构,所述拉手锁死机构沿设于车门开关臂的凹槽滑动,所述开门连接软带设于所述车门开关臂,用于在所述拉手锁死机构锁死后与车门把手相系连。 在上述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中,所述拉手总成调节机构上还设有推门橡胶块,所述推门橡胶块用于在汽车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贴置车门。 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的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用伺服电机代替气缸驱动,减少了对气源的需求,简化了试验要求;而且与传统的直线开关车门相比,本技术的试验装置能够模拟车门开关的圆弧运动,更真实地反映车门的实际运动;且试验装置的控制部可根据车门形状的不同调节装置的长度和高度,从而更真实的进行车门锁耐久试验,另一方面可控制关门的力度和开启车门的角度研究不同开关门力度对车门锁耐久的影响。且控制部可以自动记录试验次数,出现异常时会报警,试验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安装于滑块上的位移传感器属于控制部,用于记录滑块位移,将滑块位移信号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使伺服电机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准确运动。在试验过程中伺服电机控制器实时监测位移传感器信号,当位移信号超出开关门位移区间停止电机运动,通过蜂鸣器报警,防止车门破坏。伺服电机控制器通过设置伺服电机转速从而达到控制开关门力度,模拟不同工况下开关车门对车门锁的影响。控制部在车门闭合与开启位置分别记录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在伺服电机运动时,达到位移传感器记录位置,控制部认为车门已经完成开门或关闭,进行反向运转,达到设定的试验次数后试验停止。 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的第二解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轴2、车门开关臂3、轴承座4、固定密封深沟球轴承5、曲柄连杆机构6、滑块组件7、丝杠总成8、伺服电机9、拉手总成调节机构10、推门橡胶块11、开门连接软带12、拉手锁死机构13、第一解锁单元14、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包括运动调节部、解锁部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运动调节部相连接,所述运动调节部和解锁部相连接;具体主要包括固定轴1、车门开关臂2、轴承座3、深沟球轴承4、曲柄连杆机构5、滑块组件6、丝杠总成7、伺服电机8、拉手总成调节机构9、推门橡胶块10、开门连接软带11、拉手锁死机构12、第一解锁单元(拉手高度调节锁死机构)13和控制部14;其中: 运动调节部包括伺服电机8、滑块和滑台组成的滑块组件6(滑台沿轴向设有滑槽,滑台在滑槽内滑动。)、曲柄连杆机构5和由轴承座3和深沟球轴承4组成的轴承组件,伺服电机8通过丝杠总成7与滑块组件6相连接,滑块组件6通过曲柄连杆机构5与轴承组件相连接,轴承组件进一步与固定轴1相连接; 解锁部包括固定轴1、车门开关臂2和解锁机构,解锁机构包括第一解锁单元13和第二解锁单元,固定轴1通过第一解锁单元13与车门开关臂2的第一端相连接,车门开关臂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解锁单元与车门相连接; 控制部14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位移传感器、蜂鸣器及外围电路,伺服电机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相连接,设于滑块组件6的滑块上的位移传感器与伺服电机控制器、蜂鸣器相连接。 在轴承组件中,轴承座固定于基面,滑块通过曲柄连杆机构5与深沟球轴承4相连接,固定轴1在深沟球轴承4内旋转,轴承座3相还与滑台相连接。轴承组件通过支撑基架固定于基面,其中支撑基架的一端与轴承座3相连接,另一端与深沟球轴承4相连接。 进一步如图2所示,第二解锁单元包括拉手总成调节机构9、拉手锁死机构12和开门连接软带11。车门开关臂2上开有一段凹槽,拉手总成调解机构9上的拉手锁死机构12可在其中运动,与拉手高度调节锁死机构13类似,拉手锁死机构12也是一端为旋钮螺栓,另一端为固定螺母,当调节至开关门合适位置时,锁紧拉手锁死机构12,拉手总成调解机构9固定,然后将开门连接软带11系连至车门把手即可,拉手总成调节机构9上还设有推门橡胶块10,用于在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调节部、解锁部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运动调节部相连接,所述运动调节部和锁死部相连接,其中: 所述运动调节部包括伺服电机、滑块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和轴承组件,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丝杠总成与滑块组件相连接,所述滑块组件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轴承组件相连接,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解锁部的固定轴相连接; 所述解锁部包括固定轴、车门开关臂和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第一解锁单元和第二解锁单元,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第一解锁单元与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解锁单元与车门相连接; 所述控制部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位移传感器、蜂鸣器及外围电路,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器、所述蜂鸣器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块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调节部、解锁部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运动调节部相连接,所述运动调节部和锁死部相连接,其中: 
所述运动调节部包括伺服电机、滑块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和轴承组件,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丝杠总成与滑块组件相连接,所述滑块组件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轴承组件相连接,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解锁部的固定轴相连接; 
所述解锁部包括固定轴、车门开关臂和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第一解锁单元和第二解锁单元,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第一解锁单元与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车门开关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解锁单元与车门相连接; 
所述控制部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位移传感器、蜂鸣器及外围电路,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器、所述蜂鸣器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块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锁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台和滑块,所述滑台沿轴向设有滑槽,所述滑台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丝杠总成与所述滑块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淼鑫李毅田博士刘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