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冰专利>正文

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329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属于车用安全保护技术领域。由感应装置、探测装置、行车电脑、控制电路、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等组成,分为探测感应及安全气帘打开对行人进行安全保护两部分。当车辆以一定时速行驶时,由安装在车辆内部的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控制车辆前部机器盖周围及上方的感应及探测装置自动开启,当感应及探测装置监测到车辆与前方突然出现的行人发生碰撞时,感应及探测装置将信号迅速反馈给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发出指令控制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将安全气帘迅速充气展开对行人进行安全保护。驾驶员视野正前方打开的安全气帘部分区域由高透度材料、高透度材料未充气部分及部分镂空区域组成。(*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用安全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安全保护技术一般分为:主动安全保护技术及被动安全保护技术两种,现有的被动安全保护技术主要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车内成员采取的安全保护,例如:车体及车架结构、车内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帘装置及其他安全保护装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被动安全保护技术,主要是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提供一种保护行人的安全气帘装置,安全气帘用以提供有效及最佳的保护被撞行人,最大程度的减轻被撞行人的身体及头部所受到的车辆撞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措施实现: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由感应装置、探测装置、行车电脑、控制电路、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等组成,分为探测感应及安全气帘打开对行人进行安全保护两部分。当车辆以一定时速行驶时,由安装在车辆内部的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控制车辆前部机器盖周边、机器盖上方、机器盖两侧翼子板上方、车辆前挡风玻璃两侧A柱上、前挡风玻璃上方车顶前部等位置的感应及探测装置自动开启,当感应及探测装置监测到车辆与前方突然出现的行人发生碰撞时,感应及探测装置将信息迅速反馈给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发出指令控制安全气帘发生装置迅速将安全气帘充气展开对行人进行安全保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示意图;图2为充气展开后的安全气帘形状、结构及覆盖区域示意图;图3及图4为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①为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示意图,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安装在车辆前部机器盖周边、机器盖上方、机器盖两侧翼子板上方、车辆前挡风玻璃两侧A柱上、前挡风玻璃上方车顶前部等位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用以监测车辆前部包括前保险杠处、前大灯处、前进气格栅、前机器盖上及两侧翼子板上是否与行人发生碰撞,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为现有的已知及公知的各种技术装置,例如:各种传感装置、红外线装置、热成像装置、雷达装置等,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以能准确感应及探测到车辆前部是否与行人发生碰撞及车辆前部是否与行人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为标准。图2中①为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示意图,②为充气展开后的安全气帘形状、结构及覆盖区域示意图,安全气帘充气展开的厚度、大小及充气量以能提供有效及最佳的保护被撞行人,最大程度的减轻被撞行人的身体及头部所受到车辆的撞击为标准,安全气帘充气展开后的覆盖面积为能够完全覆盖前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上方车顶的部分区域、两侧A柱及前机器盖的部分区域为标准,③为驾驶员视野正前方打开后的安全气帘部分区域形状及结构示意图,由高透度材料、高透度材料未充气部分及部分镂空区域组成,其形状及结构为已知及公知的各种形状及结构,例如:球状、扁平褥垫状、蜂窝状、网格状等,-->以保证在安全气帘充气展开后,驾驶员仍具有一定清晰的前方视野。图3中①为安装在车辆前机器盖内及前挡风玻璃下方与前机器盖之间的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示意图。图4中①为安装在车辆前机器盖内及机器盖两侧翼子板内的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示意图,②为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两侧A柱内的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示意图。图5及图6为车辆与行人发生意外碰撞后安全气帘充气展开提供有效及最佳的保护被撞行人,最大程度的减轻被撞行人的身体及头部所受到的车辆撞击过程示意图。当车辆时速超过20公里/小时至25公里/小时行驶时,安装在车上的由感应装置、探测装置、行车电脑、控制电路、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等组成的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开始正常工作。行车电脑监测到车辆超过一定设置时速行驶时,例如:20公里/小时、25公里/小时,行车电脑发出指令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开启安装在车辆前部机器盖周边、机器盖上方、机器盖两侧翼子板上方、车辆前挡风玻璃两侧A柱上、前挡风玻璃上方车顶前部等位置的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监测车辆前部包括前保险杠处、前大灯处、前进气格栅、前机器盖上及两侧翼子板上状况,当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感应及探测到车辆与前方突然出现的行人发生碰撞时,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迅速将信号反馈给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将安全气帘迅速充气打开对行人进行安全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由感应装置、探测装置、行车电脑、控制电路、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安装在发动机盖上两侧A柱及前风挡上方车顶部分,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安装在车辆内部,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安装在前风挡和发动机盖之间为隐藏式。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由感应装置、探测装置、行车电脑、控制电路、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安装在发动机盖上两侧A柱及前风挡上方车顶部分,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安装在车辆内部,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安装在前风挡和发动机盖之间为隐藏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应装置及探测装置安装在车辆前部机器盖周边、机器盖上方、机器盖两侧翼子板上方、车辆前挡风玻璃两侧A柱上、前挡风玻璃上方车顶前部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利用现有的已知及公知的技术及装置,安全气帘充气展开后的覆盖面积以能够完全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李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