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060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接触器,包括主触头电磁机构和辅助触头电磁机构,主触头电磁机构的第一线圈与辅助触头电磁机构的第二线圈并联。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电磁式独立动作于辅助触头电磁机构的电磁接触器。接触器的辅助触头电磁机构控制由一套独立的电磁机构另外同步控制后,克服了接触器主、辅触头同步动作就必须依靠机械联接方式才能实现的缺点,降低了现有品种接触器因联动机械机构复杂而造成的机械卡滞、松脱、磨损等故障引发的电气故障,有利于电气控制元件的受控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式接触器,属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大容量接触器。
技术介绍
电磁式接触器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电气元件之一,现有的电磁式接触器的主触头分、合动作及辅助触头的常开、常闭状态控制均由一个接触器本体内一套电磁机构中的线圈通、断电来实现。由于主触头作用于分、合大电流电路,辅助触头作用于控制其他电气元件的联锁、联动、信号等,因此电磁式接触器内部电磁机构的主作用力在主触头的分、合动作上,而辅助触头则在和主触头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后,主、辅之间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机械联动机构来实现辅助触头的同步常开、常闭状态。因此现有的电磁式接触器辅助触头正确的常开(常闭)状态受机械联动机构故障而引发的故障率很高,特别是在频繁控制下或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机械联动机构松脱、磨损、老化等将直接引起整套电气控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如果卡滞,还将影响整套电磁机构的正常动作而发生烧毁电气主件及受控电气设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计一套独立的小容量电磁机构直接满足现有电磁式接触器辅助触头的动作需要,从而可以取消接触器内部电磁机构联动辅助触头的机械机构,解决因接触器电磁机构联动辅助触头的机械机构故障所造成的一系列电气故障。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电磁接触器,包括主触头电磁机构和辅助触头电磁机构,所述主触头电磁机构包括主动触头、第一拉杆机构、主静触头、第一动电磁铁、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线圈,第一静电磁铁安装于第一衬壳内,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动电磁铁均呈“山”字形,第一静电磁铁位于第一动电磁铁的下方且相对安装,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动电磁铁磁芯的中间柱外周套装有第一线圈,两外侧磁柱相对其间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动电磁铁的上方装有第一拉杆机构,第一拉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装有主动触头,第一拉杆机构套装有主静触头,主静触头与主动触头的触点相对匹配,第一拉杆机构外装有灭弧罩;所述辅助触头电磁机构包括动辅助触头、第二拉杆机构、静辅助触头、第二衬壳、第二动电磁铁、第二弹簧、第二静电磁铁和第二线圈,第二静电磁铁安装于第二衬壳内,第二静电磁铁和第二动电磁铁均呈“山”字形,第二静电磁铁位于第二动电磁铁的下方且相对安装,第二静电磁铁和第二动电磁铁磁芯的中间柱外周套装有第二线圈,两外侧磁柱相对间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动电磁铁的上方装有第二拉杆机构,第二拉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装有动辅助触头,第二拉杆机构套装有静辅助触头,静辅助触头与动辅助触头的触点相对匹配;主触头电磁机构的第一线圈与辅助触头电磁机构的第二线圈并联。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磁式独立动作于辅助触头电磁机构的电磁接触器。其优点是接触器的辅助触头电磁机构控制由设计的一套独立的电磁机构通过线路连接主触头电磁机构实现同步控制,克服了接触器主、辅触头同步动作就必须依靠机械联接方式才能实现的缺点,就可以取消原接触器内部第一动电磁铁与第二拉杆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机构。并由于没有了相应的机械联接,辅助触头电磁机构的安装既可以和接触器本体外壳一体,又可以和接触器本体分离。降低了现有品种接触器因联动机械机构复杂而造成的机械卡滞、松脱、磨损等故障引发的电气故障,极有利于电气控制元件的受控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主触头电磁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辅助触头电磁机构的侧视图。图中:A.主触头电磁机构,1.灭弧罩,2.主动触头,3.第一拉杆机构,4.主静触头,5.第一衬壳,6.第一动电磁铁,7.第一弹簧,8.第一静电磁铁,9.第一线圈,B.辅助触头电磁机构,10.动辅助触头,11.第二拉杆机构,12.静辅助触头,13.第二衬壳,14.第二动电磁铁,15.第二弹簧,16.第二静电磁铁,17.第二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3,电磁接触器,包括主触头电磁机构A和辅助触头电磁机构B,所述主触头电磁机构A包括主动触头2、第一拉杆机构3、主静触头4、第一动电磁铁6、第一静电磁铁8和第一线圈9,第一静电磁铁8安装于第一衬壳5内,第一静电磁铁8和第一动电磁铁6均呈“山”字形,第一静电磁铁8位于第一动电磁铁6的下方且相对安装,第一静电磁铁8和第一动电磁铁6磁芯的中间柱外周套装有第一线圈9,两外侧磁柱相对其间装有第一弹簧7,第一动电磁铁6的上方装有第一拉杆机构3,第一拉杆机构3的上端固定装有主动触头2,第一拉杆机构3套装有主静触头4,主静触头4与主动触头2的触点相对匹配,第一拉杆机构3外装有灭弧罩1;所述辅助触头电磁机构B包括动辅助触头10、第二拉杆机构11、静辅助触头12、第二衬壳13、第二动电磁铁14、第二弹簧15、第二静电磁铁16和第二线圈17,第二静电磁铁16安装于第二衬壳13内,第二静电磁铁16和第二动电磁铁14均呈“山”字形,第二静电磁铁16位于第二动电磁铁14的下方且相对安装,第二静电磁铁16和第二动电磁铁14 磁芯的中间柱外周套装有第二线圈17,两外侧磁柱相对间装有第二弹簧15,第二动电磁铁14的上方装有第二拉杆机构11,第二拉杆机构11的上端固定装有动辅助触头10,第二拉杆机构11套装有静辅助触头12,静辅助触头12与动辅助触头10的触点相对匹配;主触头电磁机构A的第一线圈9与辅助触头电磁机构B的第二线圈17并联。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是将原电磁接触器衬壳内部的辅助触头及与主触头电磁机构A联动的机械机构全部取消(联动机械机构设置在第一动电磁铁6与第二拉杆机构11之间),电磁接触器的辅助触头下增设电磁机构重新安装在另外的一套电磁机构中,(详见图1)主触头电磁机构A和新设的辅助触头电磁机构B同步动作机构由第一线圈9和第二线圈17并联后就达到了同步动作的目的,主触头电磁机构A和辅助触头电磁机构B同步机械机构分离后,电磁接触器内部机械机构大大地减少,电磁接触器的机械故障率将显著降低。如:将使用广泛的型号为CJ12的接触器电磁联动铺助触头的机械机构、铺助触头及铺助触头固定机构全部拆除,使该接触器本体只保留主触头机构和电磁动作机构,铺助触头另外使用一个小容量中间继电器并联在该接触器电磁线圈上,以满足主触头、铺助触头同步动作需求后,使接触器机构大大地减少,本体上没有了铺助触头及铺助触头联动机械机构,接触器因为铺助触头联动机械机构引发的故障全部消除,铺助触头故障也随之降低。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在环境恶劣及频繁工作状态下可靠工作,对于钢铁企业的高炉泵站、风机房、球团等许多环境恶劣的生产现场采用本专利技术后,接触器更换率降低了80%以上,减少了因接触器故障造成的不必要的停产损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磁接触器,包括主触头电磁机构和辅助触头电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头电磁机构包括主动触头、第一拉杆机构、主静触头、第一动电磁铁、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线圈,第一静电磁铁安装于第一衬壳内,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动电磁铁均呈“山”字形,第一静电磁铁位于第一动电磁铁的下方且相对安装,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动电磁铁磁芯的中间柱外周套装有第一线圈,两外侧磁柱相对其间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动电磁铁的上方装有第一拉杆机构,第一拉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装有主动触头,第一拉杆机构套装有主静触头,主静触头与主动触头的触点相对匹配,第一拉杆机构外装有灭弧罩;所述辅助触头电磁机构包括动辅助触头、第二拉杆机构、静辅助触头、第二衬壳、第二动电磁铁、第二弹簧、第二静电磁铁和第二线圈,第二静电磁铁安装于第二衬壳内,第二静电磁铁和第二动电磁铁均呈“山”字形,第二静电磁铁位于第二动电磁铁的下方且相对安装,第二静电磁铁和第二动电磁铁磁芯的中间柱外周套装有第二线圈,两外侧磁柱相对间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动电磁铁的上方装有第二拉杆机构,第二拉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装有动辅助触头,第二拉杆机构套装有静辅助触头,静辅助触头与动辅助触头的触点相对匹配;主触头电磁机构的第一线圈与辅助触头电磁机构的第二线圈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接触器,包括主触头电磁机构和辅助触头电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头电磁机构包括主动触头、第一拉杆机构、主静触头、第一动电磁铁、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线圈,第一静电磁铁安装于第一衬壳内,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动电磁铁均呈“山”字形,第一静电磁铁位于第一动电磁铁的下方且相对安装,第一静电磁铁和第一动电磁铁磁芯的中间柱外周套装有第一线圈,两外侧磁柱相对其间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动电磁铁的上方装有第一拉杆机构,第一拉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装有主动触头,第一拉杆机构套装有主静触头,主静触头与主动触头的触点相对匹配,第一拉杆机构外装有灭弧罩;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付钢艾红勇王期禄肖瑜吴建华韩文华鲍红林廖晓鸣刘清忠黄建军周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