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050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交流电磁体和直流电磁体与共用的接点支承件连结的电磁接触器。该电磁接触器包括:由具有可动铁芯的交流电磁体(12AC)和具有衔铁的直流电磁体(12DC)中的某一者构成的电磁体(12);和与该电磁体连结而能够被驱动的、排列保持多个可动触点的接点支承件(36),接点支承件形成有由可动铁芯接触部(41)、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46)和在该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的与可动铁芯接触部相反的一侧形成的衔铁接触部(51)构成的连结部(40),交流电磁体(12AC)具有能够插通在上述可动铁芯的安装面侧形成的贯通孔中的交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56),直流电磁体(12DC)具有在衔铁的与衔铁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面配置的直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16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电磁体和与电磁体连接而能够被驱动的接点支承件的电磁接触器,上述电磁体由具有可动铁芯的交流电磁体和具有衔铁的直流电磁体中的任一者构成,上述接点支承件排列保持多个可动触点。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电磁接触器,提出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用交流电磁体驱动接点支承件的电磁接触器,和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用直流电磁体驱动接点支承件的电磁接触器。另外,还提出有如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能够以交流直流两用操作型电磁接触器为母体构成直流操作型电磁接触器的电磁接触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70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08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164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上述现有的电磁接触器,在应用交流电磁体作为驱动接点支承件的电磁体的情况和应用直流电磁体作为驱动接点支承件的电磁体的情况下,直流电磁体的高度比交流电磁体的高度高,所以需要如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那样在上下框架的中间追加安装中间框架。从而,即使在使交流电磁体和直流电磁体与共用的接点支承件连接的情况下也不能够收纳在同一个框架内,需要使用直流电磁体用的中间框架,存在交流电磁体和直流电磁体不能够共用框架自身这样的未解决的课题。于是,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现有例的未解决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交流电磁体和直流电磁体与共用的接点支承件连接的电磁接触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接触器的一个方式包括:电磁体,其由具有可动铁芯的交流电磁体和具有衔铁的直流电磁体中任一者构成;和接点支承件,其与该电磁体连接而能够被驱动,并且排列保持多个可动触点。接点支承件在与电磁体的连结面上形成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包括:可动铁芯接触部,其与交流电磁体的可动铁芯的安装面接触,在与可动触点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其沿着该可动铁芯接触部的两侧形成,并且至少可动铁芯接触部侧和可动铁芯接触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开口;和衔铁接触部,形成于该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的与可动铁芯接触部相反的一侧,与直流电磁体的衔铁接触。而且,交流电磁体具有在可动铁芯的安装面侧形成的贯通孔中插通的交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直流电磁体具有在衔铁的与衔铁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面上配置的直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构成为能够在接点支承件上形成的连结部收纳交流电磁体的可动铁芯上设置的交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和直流电磁体的衔铁上设置的直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两者,能够使接点支承件对于交流电磁体和直流电磁体两者共用化。从而,无需对于交流电磁体和直流电磁体分别地制造接点支承件,能够通过部件的共用化而降低电磁接触器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接触器的立体图。图2是拆下图1的端子罩后的状态的正面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上的截面图。图4是图2的IV-IV线上的截面图。图5是图2的V-V线上的截面图。图6是拆下图1的框架后的状态的应用交流电磁体作为电磁体的情况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平面图。图8是接点支承件的仰视图。图9是从接点支承件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交流电磁体的连结弹簧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面图。图11是接点支承件的电磁体连结部的放大截面图。图12是拆下图1的框架后的状态的应用极化直流电磁体作为电磁体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正面图。图14是图12的侧面图。图15是表示外磁轭的磁轭半体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拆下端子罩后的状态的电磁接触器的正面图。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上的截面图。图18是图16的XVIII-XVIII线上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接触器10,如图1所示,是使由相互连接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形成的第一框架11A和第二框架11B相互连接构成的。在第一框架11A中,如图3和图4所示,内部安装有操作用电磁体12。在第二框架11B中,如图3和图4所示,内部安装有被操作用电磁体12驱动通/断的接点机构13。第一框架11A,如图3和图4所示,具有收纳操作用电磁体12的有底角筒状部21。操作用电磁体12由包括固定铁芯12F、能够相对于固定铁芯12F进退的可动铁芯12M和卷绕有励磁线圈12c的卷轴12S的交流电磁体12AC构成。固定铁芯12F,如图5所示,从左侧面观察形成为E字状,在垂直板部23a的中央部形成的贯通孔24内插通的支承板25的两端由固定在有底角筒状部21的底部的弹性部件26弹性支承。可动铁芯12M,如图5所示,从右侧面观察形成为E字状,与在第二框架11B内在前后方向上可动地被支承的后述的接点支承件36连接而能够与接点支承件36一体地运动。卷轴12S,如图5所示,安装在向固定铁芯12F的前方突出的中央突出部14c的周围。如图6所示,在该卷轴12S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线圈端子18。另外,在第一框架11A的有底角筒状部21一方的相对侧壁例如左右侧壁的前端,如图1所示,构成卡扣的4个钩部27以使卡合部27a朝向内侧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对称位置形成。进而,在第一框架11A的有底角筒状部21的底部四角形成有具有安装孔的安装板部28。第二框架11B,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使与第一框架11A的有底角筒状部21相对的前端开放的角筒部30。在角筒部30的前面侧,在上方侧形成有电源侧端子部31a和辅助端子部32a,在下方侧形成有负载侧端子部31b和辅助端子部32b。在角筒部30内配设有接点机构13。进而,在角筒部30的后方侧的开放端面上,如图1所示,形成有构成能够使第一框架11A的钩部27卡止的卡扣的卡合突部30a。如图5所示,接点机构1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4组固定触点34a和34b,固定触点34a和34b分别固定于从第二框架11B的上下板部分别向内侧延伸的一对接点固定板部33a和33b。这4组固定触点34a和34b之中,固定触点34a构成电源侧端子部31a和辅助端子部32a,固定触点34b构成负载侧端子部31b和辅助端子部32b。另外,接点机构13具有支承4组可动触点35的接点支承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接触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体,其由具有可动铁芯的交流电磁体和具有衔铁的直流电磁体中的任一者构成;和接点支承件,其与该电磁体连结而能够被驱动,排列保持多个可动触点,所述接点支承件在与所述电磁体的连结面形成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包括:可动铁芯接触部,与所述交流电磁体的可动铁芯的安装面接触,在与所述可动触点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沿着该可动铁芯接触部的两侧形成,并且至少该可动铁芯接触部侧和所述可动铁芯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中的一方的端部开口;和衔铁接触部,形成于该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的与所述可动铁芯接触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直流电磁体的衔铁接触,所述交流电磁体具有能够插通于在所述可动铁芯的安装面侧形成的贯通孔中的交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所述直流电磁体具有在所述衔铁的与所述衔铁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面配置的直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0 JP 2014-104746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体,其由具有可动铁芯的交流电磁体和具有衔铁的直流电磁
体中的任一者构成;和
接点支承件,其与该电磁体连结而能够被驱动,排列保持多个可
动触点,
所述接点支承件在与所述电磁体的连结面形成有连结部,该连结
部包括:可动铁芯接触部,与所述交流电磁体的可动铁芯的安装面接
触,在与所述可动触点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连结弹簧前端
收纳部,沿着该可动铁芯接触部的两侧形成,并且至少该可动铁芯接
触部侧和所述可动铁芯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中的一方的端部开口;和衔
铁接触部,形成于该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的与所述可动铁芯接触部相
反的一侧,与所述直流电磁体的衔铁接触,
所述交流电磁体具有能够插通于在所述可动铁芯的安装面侧形成
的贯通孔中的交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
所述直流电磁体具有在所述衔铁的与所述衔铁接触部接触的接触
面配置的直流电磁体用连结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椎木翔太渡边胜昭代岛英树堤贵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