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203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进行释放动作时使可动柱塞和可动触头的动作稳定地进行的电磁接触器,电磁接触器(1)包括:具有一对固定触头(23,24)和能够与一对固定触头(23,24)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25)的触点机构(2);具有通过连结轴(37)与可动触头(25)连结的可动柱塞(35)的、驱动触点机构(2)的电磁体单元(3);和收纳触点机构(2)、连结轴(37)以及可动柱塞(35)的密封的收纳室(4),收纳室(4)被插通有连结轴(37)的分隔部件(10)分隔成收纳触点机构(2)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A)和收纳可动柱塞(35)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B),分隔部件(10)上设置有使触点机构收纳空间(A)与可动柱塞收纳空间(B)连通的连通部(11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电流通路的开闭的电磁接触器
技术介绍
作为进行电流通路的开闭的电磁接触器,历来,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磁接触器包括具有一对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一对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的触点机构以及驱动该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电磁体单元包括通过连结轴与触点机构的可动触头连结的可动柱塞和通过励磁而在电磁体单元产生磁体来驱动可动柱塞的励磁线圈。而且,触点机构被收纳在与磁轭的上表面接合的触点机构收纳壳内。此外,电磁体单元的可动柱塞配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插通于形成在磁轭中的可动柱塞贯通孔,并且收纳在与磁轭的下表面接合的盖部件内。触点机构收纳壳和盖部件形成经由在磁轭形成的可动柱塞贯通孔连通的密封容器。此外,在可动柱塞的底部与盖部件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而且,在密封容器内,收纳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与收纳可动柱塞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被插通有连结轴的分隔部件分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571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接触器中,在将从触点机构的导通状态至负载的电流供给遮断的情况下,停止电磁体单元的励磁线圈的励磁。由此,可动柱塞由于复位弹簧的施力而上升,通过连结轴与可动柱塞连结的可动触头上升,成为可动触头从一对固定触头离开的断路开始状态。当成为断路开始状态时,在一对固定触头的触点部与可动触头的触点部之间产生电弧。此时,由于所产生的电弧的热,存在从一对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的触点部及周围的绝缘物产生气体、密封容器内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急剧升高的情况。此处,由于可动柱塞收纳空间与触点机构收纳空间被分隔部件分隔而相对于触点机构收纳空间独立,所以存在可动柱塞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与触点机构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之间产生差、可动柱塞和可动触头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具体而言,可动触头从内部压力高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向内部压力低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侧(下方侧)被按回,尽管在释放途中,还是会产生可动触头再次与一对固定触头接触、向负载侧的电流供给的遮断失败的现象。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在具备以利用分隔部件分隔收纳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与收纳可动柱塞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的方式构成的、被密封的收纳室的电磁接触器中,提供一种在进行释放动作时使可动柱塞和可动触头的动作稳定地进行的电磁接触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对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一对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的触点机构;具有通过连结轴与上述可动触头连结的可动柱塞的、驱动上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和收纳上述触点机构、上述连结轴和上述可动柱塞的的密封的收纳室,上述收纳室被插通有上述连结轴的分隔部件分隔成收纳上述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和收纳上述可动柱塞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上述分隔部件上设置有使上述触点机构收纳空间与上述可动柱塞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接触器,在分隔部件设置有使触点机构收纳空间与可动柱塞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因此,触点机构收纳空间内的气体通过连通部与可动柱塞收纳空间内的气体流通,即使在进行释放动作时,触点机构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和可动柱塞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也通过连通部而成为相同压力。因此,能够在具备以通过分隔部件将收纳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与收纳可动柱塞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分隔开的方式构成的密封的收纳室的电磁接触器中,提供在进行释放动作时稳定地进行可动柱塞和可动触头的动作的电磁接触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截面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中收纳室、固定柱塞、卷轴和卷绕于卷轴的励磁线圈以及下部磁轭分解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斜上方观看构成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绝缘筒部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斜下方侧观看构成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永磁体时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作用的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中使用的辅助轭的变形例的、从斜上方观看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中使用的磁轭的变形例的、从斜上方观看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如图1至图6所示,电磁接触器1包括触点机构2、驱动触点机构2的电磁体单元3以及收纳触点机构2、后述的连结轴37和可动柱塞35的密封的收纳室4。触点机构2被收纳在构成收纳室4的触点机构收纳壳5内,该触点机构收纳壳5包括金属制的方筒体6和封闭该方筒体6的上端的平板状的陶瓷制的绝缘基板7。方筒体6在下端部具有向外部方向突出的凸缘部6a,其凸缘部6a与构成收纳室4的后述的磁轭8的上表面密封接合。在绝缘基板7上空出规定间隔地形成有一对贯通孔7a、7b。在绝缘基板7的上表面的贯通孔7a、7b的周围和绝缘基板7的下表面的、方筒体6所接触的位置,被实施金属化处理。触点机构2包括通过一对导体部21、22(以下,称为第一导体部21、第二导体部22)被固定在绝缘基板7的一对固定触头23、24(以下,称为第一固定触头23、第二固定触头24)和能够与该第一固定触头23和第二固定触头24接触和分离地配置的可动触头25。第一导体部21被插通在绝缘基板7的贯通孔7a而被固定,第二导体部22被插通在绝缘基板7的贯通孔7b而被固定。此处,第一固定触头23是由铜等构成的侧面视图中为C字形的导电板,包括沿绝缘基板7的下表面向外侧延伸的上板部23a、从上板部23a的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中间板部23b、从中间板部23b的下端部起与上板部23a平行地向内侧延伸的下板部23c。下板部23c包括向可动触头25的下方延伸、可动触头25的第一触点部与其上表面接触的第一触点部23d。另一方面,第二固定触头24也与第一固定触头23一样为由铜等构成的侧面视图中为C字形的导电板,包括沿绝缘基板7的下表面向外侧延伸的上板部24a、从上板部24a的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中间板部24b和从中间板部24b的下端部起与上板部24a平行地向内侧延长的下板部24c。下板部24c包括向可动触头25的下方延伸、可动触头25的第二触点部与其上表面接触的第二触点部24d。第一固定触头23和第二固定触头24分别被固定在第一导体部21和第二导体部22,作为其固定方法,能够列举铜焊、螺纹固定等。此外,以覆盖第一固定触头23的中间板部23b的内侧面和第二固定触头24的中间板部24b的内侧面的方式安装有从平面看时为C字形的磁性体板28。由此,能够屏蔽由在中间板部23b、24b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进一步,在第一固定触头23安装有限制电弧的产生的合成树脂制的绝缘罩26,在第二固定触头24也安装有限制电弧的产生的合成树脂制的绝缘罩27。由此,在第一固定触头23的内周面仅露出下板部23c的上表面侧的第一触点部23d。此外,在第二固定触头24的内周面仅露出下板部24c的上表面侧的第二触点部24d。而且,可动触头25是以铜等为材料的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长的导电板,以在第一固定触头23和第二固定触头24内配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接触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对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一对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的触点机构;具有通过连结轴与所述可动触头连结的可动柱塞的、驱动所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和收纳所述触点机构、所述连结轴和所述可动柱塞的密封的收纳室,所述收纳室被插通有所述连结轴的分隔部件分隔成收纳所述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和收纳所述可动柱塞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所述分隔部件上设置有使所述触点机构收纳空间与所述可动柱塞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10 JP 2014-184454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对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一对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触头的触点机构;具有通过连结轴与所述可动触头连结的可动柱塞的、驱动所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和收纳所述触点机构、所述连结轴和所述可动柱塞的密封的收纳室,所述收纳室被插通有所述连结轴的分隔部件分隔成收纳所述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收纳空间和收纳所述可动柱塞的可动柱塞收纳空间,所述分隔部件上设置有使所述触点机构收纳空间与所述可动柱塞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室由板状的磁轭、触点机构收纳壳和盖部件构成,其中,所述磁轭构成所述电磁体单元,具有供所述可动柱塞在上下方向上插通的可动柱塞贯通孔,所述触点机构收纳壳与该磁轭的上表面接合,在内部收纳所述触点机构,所述盖部件与所述磁轭的下表面接合,在内部收纳所述可动柱塞,所述分隔部件由所述磁轭、永磁体、板状的辅助轭和板状的防异物进入部件构成,将形成在所述分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康弘高谷幸悦铃木健司田嶋友树柴雄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