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961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2:28
将固定触点(31d)、公端子(31b)和被卡合部(31e、31f)一体形成为固定接触件(31)。而且,在端子室(20a),设置通过压入被卡合部来进行卡合的压入卡合部(27、29)。使被卡合部(31e、31f)被压入到压入卡合部(27、29)的压入方向与母端子构件和公端子(31b)之间拔出和连接的动作方向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接触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安装到壳体的固定接触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电磁接触器,在第一壳体内收纳电磁体,在与该第一壳体重叠并连接的第二壳体中收纳触点部。第二壳体在背面侧将电源侧的多个端子室和负载侧的多个端子室彼此相对来进行设置,在这些电源侧和负载侧的端子室之间的空间,收纳有通过向电磁体的绕组施加电压来移动的触点部的可动触点支承体。而且,在各端子室中收纳有固定接触件(例如,专利文献1)。图8和图9所示结构为与专利文献1类似的结构,例如,示出了固定接触件具备焊片引出线端子等公端子和固定触点的现有的电磁接触器。图8所示电磁接触器包括收纳有电磁体1的第一壳体2、以及设于该第一壳体2的上部且设有多个端子室3的第二壳体4。在第二壳体4中,构成触点部的可动触点支承体5以自由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该第二壳体4中,在多个端子室3中安装有固定接触件8。固定接触件8是将构成与可动触点支承体5的可动触点(未图示)相连接的连接部的固定触点6、以及与母端子构件(未图示)相连接的焊片引出线端子7一体化来构成的构件。这些固定接触件8从下侧设有开口的第二壳体4的下方插入,并以焊片引出线端子7通过端子室3延伸到上方的方式进行安装。此外,图9所示电磁接触器在第二壳体4中所设置的端子室3的端子台12上,重叠配置包括与可动触点支承体的可动触点(未图示)相对的固定触点13a的第一构件13的固定片13b、和包括从端子室3朝上方延伸的焊片引出线端子14a的第二构件14的固定片14b,这些固定片13b、14b和端子台12通过固定螺钉15而固定为一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3100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如图8所示,第二壳体4的下侧开口,为了确保固定接触件8与构成电磁体1的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必须将第二壳体4的高度尺寸H设定得较大,形成外径尺寸增大的电磁接触器,因此,在小型化方面存在问题。此外,如图9所示,固定接触件由第一构件13和第二构件14来构成,在组装效率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如图9所示,第二构件14的焊片引出线端子14a与母端子构件(未图示)的连接被解除时,由箭头所示提拉载荷作用于第二构件14的焊片引出线端子14a,但该提拉载荷与第二构件14(和第一构件13)通过固定螺钉15固定于端子台12的方向成相同。因而,若重复进行拔出母端子构件的动作,则可能会对第一构件13、第二构件14及端子台12的固定强度带来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现有例中为解决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能实现小型化、通过减少构件数量来提高组装效率、即便重复进行拔出母端子构件的动作也不会使固定接触件与壳体的固定强度下降。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中,具备壳体,使电源侧端子和负载侧端子在背面侧相对、在这些端子之间的空间收纳有可动触点支承件,形成由多个分隔壁分隔开的多个端子室,在这些端子室安装具有作为所述端子的固定触点、以及与母端子构件相连接的公端子的固定接触件,将所述固定触点、所述公端子和被卡合部一体形成为固定接触件,在所述端子室设置通过压入所述被卡合部来进行卡合的压入卡合部,使所述被卡合部被压入到所述压入卡合部的压入方向与所述母端子构件和所述公端子之间的拔出、连接动作的进行方向不同。根据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将公端子和固定触点一体形成,能省去组装固定接触件的麻烦,能改善电磁接触器的组装效率。此外,使被卡合部压入到压入卡合部的压入方向与母端子构件与公端子之间的拔出、连接动作的方向不同,因此能充分确保固定接触件的固定强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中设置的所述被卡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公端子附近的第一被压入部、和形成于所述固定触点附近的第二被压入部,所述端子室中设置的压入卡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被压入部压入的第一压入空间、以及将所述第二被压入部压入的第二压入空间。根据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有时会对公端子施加扭转外力,但与公端子远离配置的第二被压入部和第二压入空间能相对于扭转外力而作用较大的反力矩,因此,还能充分确保相对于扭转外力的固定强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中,设有防脱部,该防脱部防止所述压入卡合部中压入有所述被卡合部的所述固定接触件朝压入方向的反方向脱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将固定触点、公端子和被卡合部一体形成为固定接触件,在端子室设置通过压入被卡合部来进行卡合的压入卡合部,使被卡合部被压入到压入卡合部的压入方向与母端子构件和所述公端子之间的拔出、连接动作的方向不同,因此,能提供如下电磁接触器,即,通过减少构件数量来提高组装效率,即便重复进行拔出母端子构件的动作,固定接触件相对于壳体的固定强度也不会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固定接触件中包括焊片引出线端子的电磁接触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磁接触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电磁接触器的触点部的图。图4是表示电磁接触器的端子室的内部的图。图5(a)是图4的A-A线的向视图,图5(b)为图4的B-B线的向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固定接触件的形状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固定接触件的形状的图。图8是表示固定接触件中包括焊片引出线端子的现有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由另外的构件来构成焊片引出线端子和固定触点的固定接触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最佳方式(下面称作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包括由绝缘型刚性树脂材料形成的下壳体18a和上壳体18b。上壳体18b是配置有多个固定接触件31和一对线圈端子32的装置,在下壳体18a内收纳有电磁体28,在下壳体18a的上部开口上安装上壳体18b。如图2所示,电磁体28包括:卷绕有电磁线圈28a的合成树脂制的线圈框28b;插入于该线圈框28b的空洞部且固定于下壳体18a的侧壁的固定铁芯28c;以自由地与该固定铁芯28c相接触和脱离的方式、与该固定铁芯28c相对并插入于线圈框28b的空洞部的可动铁芯28d;以及在配置有该可动铁芯28d的线圈框28b的一端侧以一体方式形成且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磁接触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具备壳体,使电源侧端子和负载侧端子在背面侧相对、在这些端子之间的空间收纳有可动触点支承件,并形成由多个分隔壁分隔开的多个端子室,在这些端子室内安装固定接触件,该固定接触件具有作为所述端子的固定触点、以及与母端子构件相连接的公端子,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固定触点、所述公端子和被卡合部一体形成为固定接触件,在所述端子室设置通过压入所述被卡合部来进行卡合的压入卡合部,使所述被卡合部被压入到所述压入卡合部的压入方向与所述母端子构件和所述公端子之间的拔出、连接动作的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08 JP 2012-2461751.一种电磁接触器,具备壳体,使电源侧端子和负载侧端子在背面侧
相对、在这些端子之间的空间收纳有可动触点支承件,并形成由多个分隔
壁分隔开的多个端子室,在这些端子室内安装固定接触件,该固定接触件
具有作为所述端子的固定触点、以及与母端子构件相连接的公端子,其特
征在于,
将所述固定触点、所述公端子和被卡合部一体形成为固定接触件,
在所述端子室设置通过压入所述被卡合部来进行卡合的压入卡合部,
使所述被卡合部被压入到所述压入卡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日出央大久保幸治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