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庆丞专利>正文

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050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该安全带的带体一侧为车缝缘,一并将由内而外包覆的高压细管、内里套管及气囊体车缝成为一体。高压细管并连接充气装置的供气开关而与充气钢瓶连通,安全带的带体另一侧开口缘相对设扣合体以扣合。藉该两层充气的形态配合中央扶手出带的中央控制充气结构,提高了整体车辆行车的安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乘客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由于汽车在发生撞车事故时,速度是由高速突然降到零,故所产生的惯性,使人体以极大的冲力向前冲去,致使头部撞击到方向盘及挡风玻璃等,而形成致命伤。为防止此种事故的发生,在汽车座椅一侧皆设有安全带,供驾驶者及乘客系于胸、腹,防止其往前冲,然安全带虽具有适当系结阻挡的作用,但因安全带面积小,且有抽拉延长的问题存在,所以无法将人体适时又适当的阻挡,相对的身体及头部仍有撞击方向盘与前挡风玻璃的问题存在。于是,近几年来有进口车发展的安全气囊以保护人体,其为火药包设计,爆炸后迅速将膨胀气体充填进入气囊内,以供往前冲的人体撞击气囊而不直接撞到方向盘。然而现有的汽车配备,仅限于前座驾驶与前座乘客,对于后座的乘客仅能以安全带系结,而无气囊保护,于是相形之下,安全带的安全设计就很重要了。现有的安全带仅是一布织带体的结构,其配合拉紧装置使安全带扣住后,直接将乘客固定于座椅上,如此之结构形态实有以下的缺点。例如:1.拉伤乘客:由于车辆遭受重击后,乘客惯性向前冲撞,此时安全带拉持住乘客,使乘客固定于座椅上,因而使得安全带成为伤害乘客的利器,因安全带本身的面积甚小,压制住乘客的胸部及腹部,当冲击力量发生时,身体前冲的惯性力量加以安全带拉持的力量,双重压迫下,而且作用面积小,使该作用力大增,自然增加该两部份的肌-->肉及骨骼受到不必要伤害的程度,在乘客的头部接触安全气囊前该等身体部位即已受伤。若无安全气囊时,这种安全带所造成的伤害则更大,甚至有厂商于车内装上安全带回缩的装置,使乘客加上另一外接的力量,其伤害更可见一斑,实有改良的必要。2.设置成本高:一般中低价位车辆仅具备有安全带而已,安全气囊的部份尚属高级车种的配备,对于中低价位的车辆并无该项配备。而且一般安全气囊的设置必需设于方向盘及前座置物箱之上方,其必须在方向盘或前座置物箱成型时,即要制作出相关的容置结构,在制作上亦有不方便的地方,故整体设置的成本十分的高昂,所以只配备在高级车种中,使得中低价位的车辆无法配置。而中低价位车辆由于车体较小,其车体的安全防护性已较高级车种为小,再加上无安全气囊的设计,使中低价位的车辆安全性倍降,难以符合目前中产阶级的需要。为改善上述现有安全带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这种安全带的结构主要是在带体一侧设置缝合一体的内里套管、气囊体以及另一侧相对设扣合体,并使内里套管外接充气装置,以达到整体双重安全的目的。更可在不改变车辆内部装置的状态下,直接装配,成为一低成本的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中安全带的带体一侧为车缝缘,另一侧为开口缘,并配合扣合体呈暂时粘扣状态,充气时则可撑开,而于安全带的车缝缘侧内部由内而外一体车缝高压细管、内里套管及气囊体,高压细管及内里套管管壁皆设有充气口,其中高压细管并与一充气装置连接,而带体的另一侧为开口缘,配合扣合体设置。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的特殊之处在于,充气装置是由中空的充气钢瓶及设于充气钢瓶一端的供气开关所组成,该供气开关侧边设有与高压细管相连接的出气孔,而充气钢瓶及供气-->开关之间设有密封垫片及撞针,撞针的末端设有可刺破密封垫片的尖端,而另端则与一安全带总匣连动,安全带总匣一端可延伸一安全带体。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高压细管及内里套管为一气密式的结构体。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气囊体为一半气密式的结构体。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扣合体为一般的粘扣带。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扣合体为一暗扣的形态。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该密封垫片藉由固定环螺锁定位于充气钢瓶的开口端,而固定环中心设有一供撞针通过的透孔。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用以刺破密封垫片的撞针是由供气开关的一端穿入,并于供气开关的内壁与撞针的尖端之间以一弹性体顶持,安全带总匣及充气装置同时置于一容纳座体的底座内,并于底座一侧设一结合安全带总匣的扭力铰链,设一开口向下的拉扣,拉扣套设于一拉引杆的末端,拉引杆的另端与安全带总匣同时固定于扭力铰链上,而拉出撞针异于尖端的另一端时,拉扣可顶持于供气开关外侧壁及撞针的端部之间,另于拉扣侧边近底部设有供一插梢插置的穿孔,拉扣卡于撞针外时,该穿孔露出于撞针下方。实施上述技术构思以后,本专利技术具有诸项优点:1.减少乘客拉伤:该安全带于撞车的瞬间可先充气内里套管,直接将整体安全带的面积扩张,可有效地在瞬间增加安全带的面积,减-->缓安全带对乘客身体的压力,待气囊体充气张开时,可形成一更大面积的扩张,故对乘客形成双重保护,再加上安全带本身的安全性,形成一三重安全的防护系统,以确实提高安全带使用的安全性。2.无需改变车辆内装的状态下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是针对安全带的结构改良,其他车辆内装结构则无改变,在改装或原有的装配过程中,均十分的简易,无需将成型车辆内装的相关模具改变,自可将整体的装配成本降低,无需在高级车种中施工,消费者可在中低价位车辆中直接改装,极为方便。3.整体防护适当: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为双重充气的结构,达到双重防护的目的,更藉由以半气密式材料制成的气囊体,使其内部的空气充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最适当的压力,当乘客的身体触及气囊体时,气囊体可适度的释压,避免造成反作用力,使眼镜或饰物不致有回击乘客或驾驶者而造成无谓的伤害及损失现象,彻底达到防护的功能。4.强迫系安全带,以提高安全性:安全带自扶手箱拉出以后,带体可直接回绕,使驾驶者进入前座以后,必需扣上安全带才能驾车,而成为强迫挂上安全带的型式。5.同时保护驾驶者与后座乘客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可缠绕前座及座体后方,而与安全带配合的充气装置则能同时充气以爆出2个或4个或6个或8个气囊,使前座及后座乘客同时受到安全保护,在提供防撞安全上有特殊效果。6.安全带中,气囊体的启用设定为以人体俯冲拉动即可,勿需等到撞击才发挥作用,亦即,当在突发状况时踩煞车,使行车速度由100km/hr骤减至2~30km/hr时,人体所产生的惯性冲力即会开启安全带的气囊,发挥安全保护的作用,故可预先防范意外的发生,而现有设于方向盘的安全气囊则需等到车体碰撞,再以30~20/100秒打开,这就可能来不及救急。-->至于开启气囊开关、时间(质疑电子式、电脑逻辑式等高难度技术)与高压气体储备、输配的管阀零件乃属于现有专业技术,非本专利新颖结构零件,另寻求附加采购亦可能提高保护层次。至于使用钢瓶内装安全气体可以N2或CO2兼具消防作用,比现有的氦气与火药为优。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配合俯视实施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带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未充气时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部份组合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中,撞针刺穿密封垫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实施状态(一)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实施状态(二)的示意图。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带的带体一侧为车缝缘,另一侧为开口缘,并配合扣合体呈暂时粘扣状态,充气时则可撑开,而于安全带的车缝缘侧内部由内而外一体车缝高压细管、内里套管及气囊体,高压细管及内里套管管壁皆设有充气口,其中高压细管并与一充气装置连接,而带体的另一侧为开口缘,配合扣合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带的带体一侧为车缝缘,另一侧为开口缘,并配合扣合体呈暂时粘扣状态,充气时则可撑开,而于安全带的车缝缘侧内部由内而外一体车缝高压细管、内里套管及气囊体,高压细管及内里套管管壁皆设有充气口,其中高压细管并与一充气装置连接,而带体的另一侧为开口缘,配合扣合体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是由中空的充气钢瓶及设于充气钢瓶一端的供气开关所组成,该供气开关侧边设有与高压细管相连接的出气孔,而充气钢瓶及供气开关之间设有密封垫片及撞针,撞针的末端设为可刺破密封垫片的尖端,而另端则与一安全带总匣连动,而安全带总匣一端可延伸一安全带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细管及内里套管为一气密式的结构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体为一半气密式的结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丞陈火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庆丞陈火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