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71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气囊在膨胀部的区域内具有线状接合部。线状接合部以线状相互接合膨胀部的周壁。该线状接合部具有本体部和配置于本体部末端并以比本体部大的宽度凸出形成的末端部。末端部的除本体部侧外的外周缘具有至少3个直线状的直线部,由直线状的外周缘围住末端部。该气囊可抑制膨胀用气体从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近旁泄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专利技术背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气囊用于搭载于机动车的车顶侧纵梁部和车座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和侧凸用气囊装置等。相关技术说明现有的例如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用气囊折叠地收容于车内侧的车门或车窗部的开口周缘。气囊在流入膨胀用气体时覆盖开口地展开膨胀。该气囊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使其膨胀的膨胀部。膨胀部具有由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构成的周壁。膨胀部在膨胀时使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离开地膨胀。在膨胀部的区域内配置多个线状接合部。线状接合部以线状使构成膨胀部的周壁的相向部位相互接合(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321535号等)。这样的线状接合部用于使膨胀部的周缘和中央部位的厚度大体均等。在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气囊中,线状接合部用于对膨胀时的气囊朝前后方向发挥张力。如在气囊产生前后方向的张力,则气囊即使受到朝车外侧的推压力也不移动到车外侧。如该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的面积小,当膨胀部膨胀时,易在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产生应力集中。构成末端部近旁的膨胀部的周壁破损。为此,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以大宽度凸出的方式进行对应(参照英国公开专利公报GB 2324068等)。然而,即使末端部以大宽度凸出,也有时出现膨胀用气体泄漏的情况。即,膨胀部膨胀时,如拉伸构成膨胀部的周壁,则织成周壁的丝的网目变宽(产生网目错位)。从变宽的网目泄漏膨胀用气体。-->专利技术概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抑制膨胀用气体从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近旁泄漏膨胀用气体的气囊。上述目的由以下气囊实现。即,本专利技术的气囊具有膨胀部和线状接合部。膨胀部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使周壁的相向部位相互离开地膨胀。线状接合部配置在膨胀部的区域内,以线状使膨胀部周壁的对应部位相互接合。线状接合部具有本体部和配置于本体部末端并以比本体部大的宽度凸出形成的末端部。末端部的除本体部侧外的外周缘具有至少3个直线状的直线部,由直线状的外周缘围住末端部。在本专利技术中,膨胀时,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由在末端部周围使相向的周壁相互离开的膨胀部分围住。末端部由直线状的外周缘围住。为此,膨胀部分以宽直线状进行线接触地邻接着末端部外周缘的各直线部配置。即,各膨胀部分相对末端部沿各直线部进行线接触地配置。各膨胀部分不局部接触直线部地配置。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气囊中,不易在末端部与膨胀部分的边界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可抑制织成气囊的丝的网目扩大。结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气囊中,可防止膨胀用气体从末端部与膨胀部分的边界部位泄漏。构成末端部的外周缘的直线部如配置至少3个,则可由直线部形成除本体部侧外的末端部外周缘的大体全部区域。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气囊中,可抑制膨胀用气体从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近旁泄漏。各直线部如与织成气囊的丝平行地配置,则可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和效果。即,即使强有力地拉伸邻接着膨胀的膨胀部分的周壁,该拉力的方向也为大体沿着丝的方向或与丝大体直交的方向。为此,在该气囊中,由于膨胀时的拉力方向与丝的倾斜方向不同,所以,可进一步防止网目错位。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示出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式的气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的II-II部位的示意纵断面图。图3为示出该实施形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的正面图。图4为图3的IV-IV部位的断面图。图5为该实施形式的气囊的前座席用膨胀部的放大正面图。图6为示出该实施形式的气囊的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的放大图。图7为示出该实施形式的气囊的另一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的放大图。图8为示出该实施形式的气囊的再另一线状接合部的末端部的放大图。图9为明确地示出与图6对应的部位的膨胀部分的图。图10为明确地示出与图7对应的部位的膨胀部分的图。图11为明确地示出与图8对应的部位的膨胀部分的图。图12为该实施形式变型例的气囊的前座席用膨胀部的放大正面图。图13为比较例的气囊的前座席用膨胀部的放大正面图。图14为明确示出比较例的末端部附近的膨胀部分的图。图15为示出实施形式的末端部的另一例的图。最佳实施形式的说明下面根据附图所示实施形式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实施形式。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或与该范围相关的等同物都包含在的范围。实施形式的气囊10用于图1、2所示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该气囊10折叠收容在车内侧的车门或车窗部的开口W的上缘侧周缘。即,气囊10沿前立柱部FP、车顶侧纵梁部RR、及后立柱部RP折叠收容。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具有气囊10、充气机38、安装托架39、42、45、及气囊罩5。如图1所示,充气机38为气缸型,用于向折叠的气囊10供给膨胀用气体。在充气机38外装气囊10的后述的气体流入部12。-->安装托架39通过板金制成,对每个气体流入部12从外周侧夹持外装气囊10的气体流入部12的充气机38。安装托架39利用2根安装螺栓40安装在后立柱部RP的本体1侧。详细地说,托架39安装在后立柱部RP车内侧的本体1侧的板金制内板2。如图1、2所示,安装托架42通过板金制成,夹持气囊10的后述前部侧的2个安装部11和带部36的前端。各托架42分别具有车内侧I的内侧板42a和车外侧0的外侧板42b。在内、外侧板42a、42b贯通设置与各安装部11和带部36的安装孔11a、36a(参照图3)对应的安装孔42c。安装螺栓43插通到安装孔42c、11a、36a,与螺母2b螺旋接合。这样,将各安装部11和带部36安装到内板2。螺母2b固定在内板2的安装孔2a的周缘。如图1、3所示,安装托架45通过板金制成,用于夹持气囊10的后部侧的2个安装部11。该托架45具有2个内侧板45a、45a和1个外侧板45b。各内侧板45a与安装托架42的内侧板42a同样,配置在车内侧I。外侧板45b配置在各内侧板45a的车外侧,相当于将安装托架42的2个外侧板42b一体化。外侧板45b的断面大体为L字状,支承折叠的气囊10的车外侧和下面侧。气囊10展开膨胀时,在外侧板45b的作用下,不侵入后立柱部RP的装饰件8的车外侧。在内侧板45a和外侧板45b的与安装部11的安装孔11a对应的位置贯通设置安装孔(图中未示出)。气囊罩5由盖6a、7a构成。盖6a配置在立柱装饰件6的下缘侧,该立柱装饰件6配置在前立柱部FP。盖7a配置在车顶顶衬7的下缘侧,该车顶顶衬7配置在车顶侧纵梁部RR。前立柱装饰件6由合成树脂制成,安装固定在前立柱部FP车内侧的本体1侧的内板2。装饰件6的下缘侧的盖6a在气囊10展开膨胀时可凸出气囊10地朝车内侧I打开。如图1、2所示,车顶顶衬7由合成树脂制成,安装固定在车顶侧纵梁部RR的车内侧I本体1侧的内板2。车顶顶衬7的下缘侧的盖7a在气囊10展开膨胀时可凸出气囊10地朝车内侧打开。-->如图1-图4所示,气囊10具有气囊本体13、气体流入部12、安装部11、带部36。气囊本体13使充气机38的膨胀用气体流入,从折叠状态展开,覆盖开口W。气体流入部12将充气机38的膨胀用气体引导至气囊本体13。安装部11设置在气囊本体13的上缘10a侧。带部36设于气囊本体13前端。气体流入部12形成为筒状,由后述的连通膨胀部15C的上缘侧的周缘接合部21、线状接合部22D、及从线状接合部22D朝后方延伸的那样的下缘侧的周缘接合部21围住。该气体流入部12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外装于充气机38。安装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具有膨胀部和线状接合部,膨胀部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使周壁的相向部位相互离开进行膨胀,线状接合部配置在该膨胀部的区域内,使上述周壁的对应部位以线状相互接合;其中,上述线状接合部具有本体部和配置于本体部末端并以比上述本体部大的宽度凸出形成的末端部,上述末端部的除本体部侧外的外周缘具有至少3个直线状的直线部,由直线状的外周缘围住上述末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6-30 199393/20001.一种气囊,具有膨胀部和线状接合部,膨胀部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使周壁的相向部位相互离开进行膨胀,线状接合部配置在该膨胀部的区域内,使上述周壁的对应部位以线状相互接合;其中,上述线状接合部具有本体部和配置于本体部末端并以比上述本体部大的宽度凸出形成的末端部,上述末端部的除本体部侧外的外周缘具有至少3个直线状的直线部,由直线状的外周缘围住上述末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上述各直线部与织成上述气囊的丝平行地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上述各直线部相互间由圆弧状的曲线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中,上述曲线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在3-10mm的范围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上述末端部从上述本体部平缓扩宽地连接,而且上述各直线部为相互由圆弧状的曲线部连接的状态,上述各直线部的长度尺寸在3mm以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上述每一末端部之宽度至少为20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上述末端部大致为矩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棚濑利则田边肇子加藤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