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01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乘客包括装置,具有用于保护车辆后部车厢中的车辆乘客的可充气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被设计为固定在该车的车顶区域,以使得该安全气囊在充气后至少部分地覆盖该车的侧壁和/或侧窗以及该车的后窗和/或后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充气的安全气囊的乘客保护装置,该装置用于保护车辆后部车厢中的乘客。
技术介绍
在德国技术G9202725.3(作为参考包含于本文)中描述了一种示例性的乘客保护装置。在所公开的乘客保护装置中,安全气囊一体地形成于靠背或座椅的头枕中。在事故发生时,安全气囊充气并展开。安全气囊具有三个安全气囊部分在其膨胀时,第一安全气囊部分顶在车辆乘客和车辆侧门之间;这种第一安全气囊部分在技术中被称为“外侧气垫”。大约与此外侧气垫成直角地设置有“头部气垫”作为第二安全气囊部分,该安全气囊设置于乘客头部上方。而作为第三安全气囊部分,楔形扩展部分一体地形成于头部气垫上,并在安全气囊膨胀时顶在驾驶员的颈部后。总的来说,已知的乘客保护装置因此具有一体地形成于座椅或座椅的头枕中的安全气囊,以试图在充气后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在德国技术29716574U1(作为参考包含于本文)中描述了另一种示例性的乘客保护装置。所公开的乘客保护装置具有一体地形成于车顶衬里蒙皮中的侧面安全气囊。该侧面安全气囊与容纳在车辆后部区域的气体发生器相连接。在德国公开申请文献19937678(作为参考包含于本文)中描述了一种卡车中的乘客保护装置。在此装置中,安全气囊的容纳容器位于驾驶员座椅和卡车后壁或后窗之间。在事故发生时,安全气囊在驾驶员座椅和后壁之间展开,因而使车辆乘客的头部免于同卡车的后壁或后窗相撞。在美国专利说明书2834606(作为参考包含于本文)中也描述了在车辆后窗和车辆乘客头部之间展开的后部安全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保护装置,该装置在事故发生时为乘坐在车辆后部车厢中的车辆乘客提供保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以一种方式设计并被固定于车顶区域,在该方式下,安全气囊充气后至少部分地覆盖车辆的两侧壁和/或侧窗以及车辆的后窗和/或后壁。结果,车辆乘客受到非常全面地保护;这意味着该乘客保护装置在多种可能的事故场景下为乘客提供保护。由于对侧窗、后窗或侧壁、后壁的覆盖,因而车辆乘客在侧向撞击、车辆翻滚、后部撞击甚至斜向撞击事故中都受到非常好的保护。依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安全气囊被固定在车顶区域内。安全气囊能够首先被非常容易地用适当的蒙皮“隐藏”在车顶区域中,因而极大地避免了内部的视觉影响。整个乘客保护装置可以已经被固定到车辆的“车身外壳”。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乘客保护装置的一个有利改进的情况中,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以一种方式一体地形成于车顶内,在该方式下,安全气囊被车顶衬里和/或车顶蒙皮隐藏。这种方法使乘客保护装置能够在车辆中有效地全部隐藏起来。为覆盖侧壁/侧窗——在下文中,为简洁起见,术语“侧窗”用于表示侧壁和/或侧窗,而术语“后窗”用于表示后窗和/或后壁一一和后窗。有利的是,如果安全气囊在膨胀后具有两个彼此设置成直角的安全气囊区域,而安全气囊的第一区域在各种情形下至少部分地覆盖车辆侧窗,其第二区域在各种情形下至少部分地覆盖车辆后窗。可见这种改进的一个优点在于,安全气囊的设计意味着其能够非常密合地靠在侧窗和后窗上,以使得安全气囊在侧窗和后窗前的精确定位成为可能。为确保将安全气囊定位于后窗和侧窗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体地形成于车顶的第一车顶部分中的第一安全气囊区域,以及一体地形成于第二车顶部分中的第二安全气囊区域,第一车顶部分沿顶盖侧梁延伸到该车的后柱,而第二车顶部分从后柱沿后横梁延伸。由于用于侧窗的第一安全气囊区域的设置位于侧窗的“上方”而用于后窗的第二安全气囊区域的设置位于后窗的“上方”,因而展开的安全气囊在后窗和侧窗前实现了非常精确的定位。为保护乘客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安全气囊存储在一个容纳容器中。为简化容纳容器在车顶内的安装,容纳容器可以具有位于第一车顶部分的第一子容器,并且,容纳容器具有位于第二车顶部分、并与第一子容器在后柱区域相连接的第二子容器。第一安全气囊区域而后被存储在容纳容器的第一子容器内,而第二安全气囊区域被存储于容纳容器的第二子容器内。为均匀和迅速地给安全气囊充气,安全气囊可以连接到用于给该安全气囊充气的充气管。关于充气管的安装,充气管可以具有第一和第二充气管部分,第一充气管部分位于第一车顶部分而第二充气管部分位于第二车顶部分。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气体发生器,特别地是在车辆后柱的区域内,该气体发生器用于给安全气囊充气。因此,提供固定在车辆后柱区域并与充气管相连接的气体发生器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中。当然,气体发生器也可以被固定在第一或第二车顶部分之中;而可以仅仅出于视觉考虑,提供用于覆盖目的的蒙皮等(例如,或者车顶衬里)。为确保安全气囊尽可能地紧靠在后窗和侧窗上展开,如果安全气囊以一种方式成形应当被认为是有效的,在该方式下,第二安全气囊区域在膨胀时于乘客的座椅头枕和后窗或后壁之间展开。特别推荐冷气或混和气体发生器用于给安全气囊充气。应当理解,上面的概括描述和下面的细节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仅仅是示例性的,它们对于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不是限定性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的特性、方面和优点将根据下列描述、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在下面简要描述的附图所示的所附示例性实施例而显而易见。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保护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可见用于在事故发生时保护车辆乘客20的乘客保护装置10。在该图1中,车辆乘客20坐在车25的后部车厢中的乘客座椅30上。乘客座椅30具有一个头枕40。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如图1所示,乘客保护装置10的安全气囊50被充气。安全气囊50在其未充气时容纳于容纳容器60中,该容纳容器固定于车25的车顶区域70的内部。容纳容器60包括两个彼此成直角的子容器80、90。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子容器80位于车顶区域70的第一车顶部分100内;这个第一车顶部分100沿车25的顶盖侧梁110延伸到后柱120。第一车顶部分100与第二车顶部分130相毗连,第二车顶部分从后柱120沿后横梁140延伸。第二子容器90设置于第二车顶部分130内。充气后,安全气囊100具有两个安全气囊区域(气垫区域)150和160。这两个安全气囊区域150和160彼此成一个大约为90°的角度。在此情形下,第一安全气囊区域150设置于第一车顶部分100内,而在未充气时位于容纳容器60的第一子容器80中。第二安全气囊区域160设置于第二车顶部分130内,而在未充气时位于容纳容器60的第二子容器90中。充气管180所连接的气体发生器170被容纳于后柱120中。充气管180连接到安全气囊50并在气体发生器170启动时给安全气囊充气。充气管180以与容纳容器60和安全气囊50相同的方式被分成两个子部分第一充气管部分190位于第一车顶部分,例如在第一子容器80的内部或上面,而第二充气管部分200位于第二车顶部分130内,例如在第二子容器90的内部或上面。因此,这两个充气管部分190和200同样彼此成直角。乘客保护装置10如下工作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气体发生器170以一种已知的方式被启动。然后,气体发生器170将气体吹入充气管180并因而进入安全气囊50。安全气囊50膨胀并用其第一安全气囊区域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保护装置,用于保护位于车辆后部车厢中的车辆乘客,该装置包括固定在该车的车顶区域内的安全气囊,从而当安全气囊充气后至少部分地覆盖该车的侧壁和/或侧窗以及该车的后窗和/或后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多本迪希曼努埃拉布安格奥尔格拉施海因里希艾因希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彼得里乌尔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