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一强专利>正文

一种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8533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用于输送冷量的蒸发器、用于提供制冷动力的压缩机、用于释放热量的冷凝器和用于控制和调节流入所述蒸发器中制冷剂数量的节流阀,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成一制冷回路;所述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的管路上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入口端和至少一个出口端,所述节流阀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入口端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至少一根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出口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节流阀与蒸发器之间连接气液分离器,能使制冷剂均匀分配给各路蒸发器,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用于输送冷量的蒸发器、用于提供制冷动力的压缩机、用于释放热量的冷凝器和用于控制和调节流入所述蒸发器中制冷剂数量的节流阀,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成一制冷回路;所述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的管路上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入口端和至少一个出口端,所述节流阀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入口端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至少一根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出口端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节流阀与蒸发器之间连接气液分离器,能使制冷剂均匀分配给各路蒸发器,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专利说明】一种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热泵、冷冻和冷藏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制冷行业中(包括空调、热泵、冷藏和冷冻装置等),对于蒸发器为多路(两路以上)盘管并联的蒸发器的制冷系统,由于节流后的冷媒为气液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液体或单一的气体,使得即使是调节分流管(分流毛细管)和调整U铜管流程,制冷剂也不能均匀地分配给各路蒸发器,结果是造成蒸发器换热效果不良,制冷系统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冷系统。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用于输送冷量的蒸发器、用于提供制冷动力的压缩机、用于释放热量的冷凝器和用于控制和调节流入所述蒸发器中制冷剂数量的节流阀,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成一制冷回路;所述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的管路上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入口端和至少一个出口端,所述节流阀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入口端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至少一根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出口端相连通。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分离腔,所述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上、并分别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出口端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出口端相互间隔的开设在所述壳体上,每一所述出口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管。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过所述入口端并延伸至所述分离腔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出口端并延伸至所述分离腔的底部。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延伸至所述分离腔内的管口处为斜切口。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与所述入口端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螺旋装置。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为环形凸台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环形结构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管或第二连接管分别插接至各自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结构内。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入口端或所述出口端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相对应的两端面上。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上端并间隔设置。 在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蒸发器为多路盘管并联的蒸发器。 实施本技术所述的制冷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在节流阀与蒸发器之间连接气液分离器,使得进入分流管入口或分流毛细管入口的制冷剂为液体而不是气液混合物,从而调节分流管或分流毛细管或者盘管的流程能使制冷剂均匀分配给各路蒸发器,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其次,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使用第一连接管来连接节流阀和气液分离器,以及使用第二连接管来连接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由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延伸至分离器的内部,使得装配简单。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三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四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依次相连的用于输送冷量的蒸发器30、用于提供制冷动力的压缩机40、用于释放热量的冷凝器50和用于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30中制冷剂数量的节流阀60,且蒸发器30、压缩机40、冷凝器50和节流阀60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制冷回路。 其中,节流阀60与蒸发器30相连的管路上还连接有用于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10。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气液分离器10具有入口端13和至少一个出口端14,节流阀6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70与入口端13相连通,蒸发器30的输入端通过至少一根第二连接管80与出口端14相连通。 本技术通过将气液分离器10安装在节流阀60 (包括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和毛细管等)之后和蒸发器30之前,节流后,气液混合的制冷剂通过入口端13进入气液分离器10,由于流速的降低(和流向的改变),气态制冷剂就从液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具体的,气态制冷剂位于气液分离器10的上部,液态制冷剂位于气液分离器10的底部,气液分离器10底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出口端14进入第二连接管80。 进一步的,由于气液分离器10具有至少一个出口端1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10具有两个出口端14,因此可以在气液分离器10上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管80,通过调节第二连接管80的管径大小和长度或者调节盘管(图上未示出)的流程就能使制冷剂均匀分配给各路蒸发器30,或者无需作任何调节就能使制冷剂均匀分配给各路蒸发器30,从而提高蒸发器30为多路盘管并联形式的制冷系统的换热效果和制冷系统性能。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0为多路盘管并联的形式,对于微通道蒸发器、板换蒸发器或壳盘管蒸发器同样适用,第二连接管80为分流管(或分流毛细管)。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制冷剂均匀分配,并不局限于指各路蒸发器的流量分配一样大,而是指流量的分配使得整个蒸发器30的面积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避免出现偏流现象。 如图2所示可知,气液分离器10主要包括壳体11、分离腔12、入口端13和出口端14。 其中,壳体11大致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分离腔12开设在壳体11的内部,入口端13和出口端14分别开设在壳体11上、并分别与分离腔12相连通。具体的,所述入口端13和出口端14分别为环形凸台结构,该环形结构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1上,另一端朝远离壳体11的一侧延伸,第一连接管70或第二连接管80分别连接至各自对应的环形凸台结构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入口端13和出口端14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如与分离腔12相连通的孔状结构或槽状结构,只要第一连接管70和第二连接管80能穿过该入口端13和出口端14延伸至分离腔12内即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入口端13和出口端14的具体结构。 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用于输送冷量的蒸发器(30)、用于提供制冷动力的压缩机(40)、用于释放热量的冷凝器(50)和用于控制和调节流入所述蒸发器(30)中制冷剂数量的节流阀(60),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成一制冷回路;所述节流阀(60)与所述蒸发器(30)相连的管路上连接有气液分离器(10),所述气液分离器(10)具有入口端(13)和至少一个出口端(14),所述节流阀(6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70)与所述入口端(13)相连通,所述蒸发器(30)的输入端通过至少一根第二连接管(80)与所述出口端(1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一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一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