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8264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包括:左车架体,一体地形成有头管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后叉;和右车架体,一体地形成有所述头管的一部分、所述座管的一部分、所述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后叉;其中所述左车架体与所述右车架体经结合一体地形成所述头管、所述座管和所述车架;并且在所述头管上安装有支承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和用于制造该车架单元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头管、座管、车架以及左后叉和右后叉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和制造该车架单元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是形成自行车总体结构的组成部件,其通过将诸如头管、座管、车架以及左后叉和右后叉之类的组成部件相互接合而制造。 关于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灵活地提供各种设计并且确保安全的刚性是核心因素,为此,各制造商积极进行对技术开发、加工方法、材料等的研究。 最近,为了实现各种设计并确保安全的刚性,使用诸如铝、铬钥钢(chromium-molybdenum steel )、碳和钛等材料来代替一般使用的高强度钢。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结构图。 参考图1,现有技术的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100包括头管101、座管103、上车架105、下车架107以及在两侧配置的上后叉(upper stay) 109和下后叉(lower stay) 111。 转向把手连接到的转向轴(未示出)安装在头管101上,并且连接到车座的座椅管(seat pipe)(未示出)安装在座管103上。 上车架105和下车架107连接并支承头管101和座管103。 上后叉109和下后叉111两者的后端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后轮被安装到的旋转体叉(rotating body fork) 113。 下后叉111的前端连接到在座管103下端处配置的踏板组件(pedal assembly)115。 同时,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100大多包括上车架105和下车架107,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只有单个车架,也就是说,只有上车架105可应用到头管101与座管103之间。 然而,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100,当头管101、座管103、上车架105、下车架107以及上后叉109和下后叉111通过焊接加工彼此接合时,由于焊接热量导致的残余应力分布到接合部。特别是,在自行车行驶时,冲击载荷被直接施力口,从而导致关于安全的严重问题,诸如在接合部的周围发生断裂或损伤。 特别是,因为当头管101接合到上车架105和下车架107时,根据上车架105与下车架107之间的厚度差,头管101经过单独的预热过程之后,执行焊接作业,所以存在的缺点是,如果没有适当地执行预热过程,则会发生焊接缺陷。 此外,由于手动执行焊接接合部的过程,因此劣质率高,因为根据工人的技能和作业环境,焊接质量上存在差异,并因此存在需要过多的作业时间和生产率下降的缺点。 在此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背景的理解,而不应该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这些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包括:左车架体,一体地形成有头管的一部分、座管(seat tube)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后叉(left stay);和右车架体,一体地形成有上述头管的一部分、上述座管的一部分、上述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后叉(right stay);其中上述左车架体与上述右车架体经结合一体地形成上述头管、上述座管和上述车架;并且支承环安装在上述头管上。 上述支承环的一端可以形成为向外弯曲,从而形成装入上述头管的端部的结合槽。 上述支承环的另一端可以形成为向外倾斜,从而形成引导端(guide end)。 上述支承环可以通过将金属板冲压成形(press-forming)和轧制(rolling),加工成环状。 上述支承环可以在其一端形成有突起,在其另一端形成有插入上述突起的槽,上述支承环可以通过将上述突起与上述槽结合,加工成环状。 上述支承环可以分别结合到上述头管的上端和下端。 上述支承环可以具有与上述头管相同的厚度。 上述左车架体和上述右车架体可以通过焊接方法结合。 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提供一种制造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方法,该车架单元包括:转向轴被安装到的头管;座椅管(seat pipe)被安装到的座管;车架,配置为将上述头管和上述座管连接为一体并且形成自行车的车体;和在上述车架的后方处形成的左后叉和右后叉,上述方法包括:将左车架体冲压成形,使得上述头管的一部分、上述座管的一部分、上述车架的一部分、和上述左后叉形成为一体;将右车架体冲压成形,使得上述头管的一部分、上述座管的一部分、上述车架的一部分、上述右后叉形成为一体;将上述左车架体和上述右车架体结合;和将支承环装入并组装到上述头管中。 上述支承环的一端可以形成为向外弯曲,从而形成装入上述头管的端部的结合槽。 上述支承环的另一端可以形成为向外倾斜,从而形成引导端(guide end)。 上述支承环可以通过将金属板冲压成形和轧制,加工成环状。 上述支承环可以在其一端形成有突起,在其另一端形成有插入上述突起的槽,上述支承环可以通过将上述突起与上述槽结合,加工成环状。 上述支承环可以分别结合到上述头管的上端和下端。 上述支承环可以具有与上述头管相同的厚度。 [0031 ] 上述左车架体和上述右车架体可以通过焊接方法结合。 分别形成头管、座管、车架以及左后叉和右后叉的左车架体和右车架体可冲压成形并且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得制造过程容易执行。 因此,对从道路表面传递而来的冲击载荷和车架单元本身的疲劳载荷的头管与车架之间的刚性和耐久性被牢固地保持,从而防止诸如断裂之类的损伤,并且确保安全。 此外,当接合左车架体和右车架体时,沿着左车架体和右车架体的边缘执行焊接作业,使得焊接过程可以自动化,由于自动化,作业时间可以减少,而且焊接质量和生产率得以提闻。 此外,由于安装有具有与头管相同的厚度并且装入转向轴的支承环,所以当支承环安装到头管时,支承环可立即接合到头管而不需要单独的预热过程,从而提高了焊接质量并且减少了作业过程期间所需的时间。 此外,转向轴被装入到的支承环通过冲压成形方法生产,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根据附图及后面【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朗,附图合并与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结构图。 图2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自行车的示例性车架单元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自行车的示例性车架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自行车的示例性车架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头管的示例性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支承环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例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及其它实施例。 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将被省略,以便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附图中示出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而任意示出的,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1/201310741820.html" title="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车架体,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头管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后叉;和右车架体,包括一体地形成的所述头管的一部分、所述座管的一部分、所述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后叉;其中所述左车架体与所述右车架体经结合一体地形成所述头管、所述座管和所述车架;并且支承环安装在所述头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16 KR 10-2013-0097426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车架体,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头管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后叉;和 右车架体,包括一体地形成的所述头管的一部分、所述座管的一部分、所述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后叉; 其中所述左车架体与所述右车架体经结合一体地形成所述头管、所述座管和所述车架;并且 支承环安装在所述头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环的一端形成为向外弯曲,从而形成装入所述头管的端部的结合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环的另一端形成为向外倾斜,从而形成引导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环通过将金属板冲压成形和轧制,加工成环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环在其一端形成有突起,在其另一端形成有插入所述突起的槽,所述支承环通过将所述突起与所述槽结合,加工成环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环分别结合到所述头管的上端和下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环具有与所述头管相同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车架体和所述右车架体经焊接结合。9.一种制造用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方法,该车架单元包括: 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晶南徐明辰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