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259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由持油层和位于持油层两侧的表层组成,其中,所述持油层为含有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所述表层由内层和外层压制而成,内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外层为面密度为8-30g/m2的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薄层,外层上还分布有压制图案,若干个压点将外层和内层复合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熔喷形成技术结合超声波压制技术制成两面致密、中间疏送的变密度的夹层结构吸油材料,在熔喷形成过程中加入亲水颗粒,使制备得到的粗聚丙烯纤维在保持原有的强吸油能力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适用于水油混合的特定的生产环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
技术介绍
各种油类、烃类在开采、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发生泄漏的可能,一旦发生泄漏,将会污染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海上溢油事故会造成海洋生态的破坏,而伴随着可能发生的火灾,会污染大气产生一系列的二次污染。处理水面或土壤上的油污染,使用吸油材料是最常用的方法。 目前常见的吸油材料有两大类,一类是化学合成的吸油材料,如聚丙烯合成吸附材料,有良好的疏水和亲油性,但是这些吸油材料吸油性能不佳,且价格昂贵。另一类是天然吸油材料,如原棉、农作物秸杆、木质纤维、羊毛等多孔位置,吸油倍率较好。 熔喷无纺布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吸油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吸附。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用熔喷工艺制备的无纺布纤维超细、空隙率大,吸液性能强,吸液不变形,广泛应用于溢油吸附、化学液体泄漏吸附、设备维护、环境保护等领域。 市场上现有的用于工业吸附的熔喷无纺布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无纺布纤维很细,容易断裂,表面纤维容易脱落,因而无法在洁净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环境中使用;2.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吸油材料主要是为吸收纯油料而设计的,因此表现为较强的亲油疏水性,但在某些特定的生产环节中,往往存在水油混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先用吸油材料吸油,再取亲水材料吸水,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费时费力。鉴于以上原因,亟需专利技术出一种既能吸油又能吸水,且吸收能力强,锁水锁油能力好的吸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既能吸油又能吸水,且吸收能力强,锁水锁油能力好;且该材料的表面纤维不易脱落,适合在洁净度要求较高的环境中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由持油层和位于持油层两侧的表层组成,其中,所述持油层为含有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所述表层由内层和外层压制而成,内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外层为面密度为8-30g/m2的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薄层,外层上还分布有压制图案,若干个压点将外层和内层复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含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亲水颗粒选自二氧化硅和/或氢氧化铁;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细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外层上分布的压制图案由压点组合而成,所述压制图案为矩形,压点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2-4 μ m,所述粗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5-10 μ m ;所述持油层的厚度为20-60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技术采用熔喷形成技术结合超声波压制技术制成两面致密、中间疏送的变密度的夹层结构的聚丙烯纤维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在熔喷形成过程中加入亲水颗粒,使制备得到的粗聚丙烯纤维在保持原有的强吸油能力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适用于水油混合的特定的生产环节。 2、本专利技术吸附材料的表层由内层和外层压制而成,其中,内层为细纤维构成的致密结构,外层为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这种结构使吸附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毛细组织,可以保持丰富的毛细吸油作用、保持较高的吸油速度,又可提升吸油材料的持油性,锁水保油,防止材料吸附后吐水吐油。 3、本专利技术的外层为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薄层,由外层包覆内层,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空隙率大、外观膨松的内层不与物件产生摩擦,纤维不会脱落,非常适合在洁净度要求较闻的环境中使用。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吸附材料具有吸水吸油、不易脱纤维、便于使用的特点;其表面的压制图案使产品美观、耐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持油层,2-外层,3-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由持油层I和位于持油层I两侧的表层组成,其中,所述持油层I为含有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所述表层由内层3和外层2压制而成,内层3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外层2为面密度为8-30g/m2的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薄层,外层2上还分布有压制图案,若干个压点将外层和内层复合在一起。 所述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含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亲水颗粒选自二氧化硅和/或氢氧化铁;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细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细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2-4 μ m,所述粗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5-10 μ m;所述持油层I的厚度为20-60mmo 所述外层2上分布的压制图案由压点组合而成,所述压制图案为矩形,压点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压制图案使外层和内层牢固固定,不容易分离,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美观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技术采用熔喷形成技术结合超声波压制技术制成两面致密、中间疏送的变密度的夹层结构的聚丙烯纤维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在熔喷形成过程中加入亲水颗粒,使制备得到的粗聚丙烯纤维在保持原有的强吸油能力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适用于水油混合的特定的生产环节。 2、本专利技术吸附材料的表层由内层和外层压制而成,其中,内层为细纤维构成的致密结构,外层为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这种结构使吸附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毛细组织,可以保持丰富的毛细吸油作用、保持较高的吸油速度,又可提升吸油材料的持油性,锁水保油,防止材料吸附后吐水吐油。 3、本专利技术的外层为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薄层,由外层包覆内层,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空隙率大、外观膨松的内层不与物件产生摩擦,纤维不会脱落,非常适合在洁净度要求较闻的环境中使用。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吸附材料具有吸水吸油、不易脱纤维、便于使用的特点;其表面的压制图案使产品美观、耐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由持油层(1)和位于持油层(1)两侧的表层组成,其中,所述持油层(1)为含有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所述表层由内层(3)和外层(2)压制而成,内层(3)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外层(2)为面密度为8‑30g/m2的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薄层,外层(2)上还分布有压制图案,若干个压点将外层和内层复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由持油层(1)和位于持油层(I)两侧的表层组成,其中,所述持油层(I)为含有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所述表层由内层(3)和外层(2)压制而成,内层(3)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外层(2)为面密度为8-30g/m2的不易脱纤维的无纺布薄层,外层(2)上还分布有压制图案,若干个压点将外层和内层复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含亲水颗粒的粗聚丙烯纤维构成,所述亲水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庆华史永凯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金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