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oil well which needs high reinjection pressure above 2500m.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channel layout, a single screw pump are arranged symmetrically in two axial directions (both in addition to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screw bushing pair different other structure parameters are the sam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ump intake,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single screw pump outlet,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screw pump oil-water mixture from the same chamber, concentrated to two stage cyclone lower at both ends respectively after discharge, two stage cyclone series, overflow liquid separated from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nozzle to the bypass pipe, thereby lifting the bottom and the bottom liquid mixture separated by the one-way valve, pressure ball, screen to inject water injection, the invention simplifies the runner shape, reduce the resistance loss and the difficulty of processing,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油田开采领域,是一种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特别适用于2500m以上的、需要高回注压力的油井,尤其是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大量采用的一项高效、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可在同一井眼内进行油水混合物的采出、油和水的分离、油的举升以及产出水的回注。该技术避免了将产出水举升至地面,减小了能耗和污染。但是,目前的各种井下油水分离系统,流道布局非常复杂,形状多变,这使得故障维修变得更加困难,也增加了油水混合物的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对螺杆泵的增压能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限制了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井下油水分离装置流道设计过于复杂,输送油水混合物阻力过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采用新的流道布局,即在对称布置的两个单螺杆泵中间设置油水混合物入口,螺杆泵吸入该处油水混合物后进行增压,从泵的另一端排出,将两个单螺杆泵的排出液集中后,进入下端的旋流器进行油水分离处理,故称为“单吸双排”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由套管(1)、上油管(3)、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油管(28)、螺杆泵增压装置(35)、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油管(3)、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油管(28)、螺杆泵增压装置(35)、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安装在套管(1)内,螺杆泵增压装置(35)与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通过上部交叉流道体(16)连接;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与井下油水分离回注装置通过下油管(28)连接,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与井下油水分离举升装置通过上、下外油嘴(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由套管(1)、上油管(3)、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油管(28)、螺杆泵增压装置(35)、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油管(3)、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油管(28)、螺杆泵增压装置(35)、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安装在套管(1)内,螺杆泵增压装置(35)与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通过上部交叉流道体(16)连接;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与井下油水分离回注装置通过下油管(28)连接,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与井下油水分离举升装置通过上、下外油嘴(15、29)连接;所述螺杆泵增压装置(35)由抽油杆(4)、折返流道接头(5)、上外壳体(6)、上单螺杆泵(7)、上内壳体(8)、挠性轴(9)、中内壳体(10)、下外壳体(11)、下内壳体(12)、下单螺杆泵(13)、定位销A(37)、定位销B(38)组成,抽油杆(4)与上单螺杆泵(7)连接,折返流道头(5)上端与上油管(3)螺纹密封,折返流道头(5)下端内径与上单螺杆泵密封配合,折返流道头(5)下端外径、上内壳体(8)上端外径与上外壳体(6)螺纹密封,构成上环空流道d,上内壳体(8)、下内壳体(12)与中内壳体配合,构成中环空流道(g),下内壳体(12)下端与上部交叉流道体(16)配合,下外壳体(11)上端与上内体(8)螺纹密封,下端与上部交叉交流体(16)螺纹密封,在下外壳体(11)的内部,中内壳体(10)、下内壳体(12)、上部交叉流道体(16)依次相接,由定位销A(37)、定位销B(38)定位并进行密封处理,抽油杆(4)与上单螺杆泵(7)上端连接,上单螺杆泵(7)上端与折返流道体(5)同轴线配合,下端与上内壳体(8)同轴线配合,下单螺杆泵(13)上端与中内壳体(10)同轴线配合,下单螺杆泵下端与下内壳体(12)、上部交叉交流体(16)同轴线配合,上单螺杆泵(7)与下单螺杆泵(13)通过挠性轴(9)相连接;所述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由双锥旋流器(17)、外壳体A(18)、上支撑管(19)、上支撑底座(20)、上定位座(21)、中部交叉流道体(22)、单锥旋流器(23)、外壳体B(24)、下支撑管(25)、下支撑底座(26)、管接头(27)组成,双锥旋流器(17)与上部交叉交流体(16)定位孔配合,双锥旋流器(17)底端插在上定位座(21)定位孔中,双锥旋流器(17)用上支撑管(19)、上支撑底座(20)支撑,上支撑底座(20)与上定位座(21)配合,上定位座(21)与中部交叉流道体(22)轴向配合,外壳体A(18)与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中部交叉流道体(22)螺纹密封,构成环空流道,单锥旋流器(23)与中部交叉流道体(22)定位孔配合,单锥旋流器(23)底端插在管接头(27)定位孔中,单锥旋流器(23)用下支撑管(25)、下支撑底座(26)支撑,下支撑底座(26)与管接头(27)配合,外壳体B(24)与中部交叉流道体(22)、管接头(27)螺纹密封,双锥旋流器(17)与单锥旋流器(23)通过中部交叉流道体(22)上的斜通环形孔(k)相通;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由旁通管(2)、三通接头(14)、上外油嘴(15)、下油管(28)、下外油嘴(29)、Y351封隔器(30)、单向阀(31)、打压球座(32)、筛管(33)、丝堵(34)组成,下油管(28)与管接头(27)轴向配合,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回注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安装下油管(28)、Y351封隔器(30)、单向阀(31)、打压球座(32)、筛管(33)、丝堵(34),上部交叉流道体(16)内端面加工有与定位孔同轴心的溢流孔,溢流孔与双锥旋流器(17)的溢流伸出管同轴配合并形成密封,径向孔出口处加工有内螺纹油口,与上外油嘴(15)连接,上外油嘴(15)另一端与旁通管(2)螺纹联接,旁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亮,于然,董祥伟,张琦,孙召成,冯龙,范春永,杜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