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形变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506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形变夹持装置。该可形变夹持装置包括至少一软性夹持元件及一致动元件。软性夹持元件用以包覆至少一待夹持件。致动元件设置于软性夹持元件的外围,并用以挤压软性夹持元件,以使软性元件向待夹持件靠近。软性夹持元件随着待夹持件的外型而产生形变,以使待夹持件被稳固地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形变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夹持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形变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各式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许多产品为了符合人体工学、或者诉求视觉效果,而着重于外观设计。举例来说,桌上型喇叭可能会设计成流线型的弯曲状结构,或者是二角状的新潮概念。 在生产线上必须夹持这些产品进行组装或检测。然而,在产品外观多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夹持装置无法适用于各种产品,而必须使用人力移动产品,或者添购各式不同夹具来夹持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形变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可形变夹持装置。可形变夹持装置包括至少一软性夹持元件及一致动元件。软性夹持元件用以包覆至少一待夹持件。致动元件设置于软性夹持元件的外围,并用以挤压软性夹持元件,以使软性元件向待夹持件靠近。软性夹持元件随着待夹持件的外型而产生形变,以使待夹持件被稳固地夹持。 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诸项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IB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2绘示软性夹持元件的套接处的示意图。 图3A?3B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夹持另一待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4A?4B绘示第二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5A?5B绘示第三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6A?6B绘示第四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可形变夹持装置 110、210、310、410:软性夹持元件 111:包覆层 112:填充物 113:套接处 120、220、320、420:致动元件 321A、321B、421:固定件 322A、322B、422:活动件 910、910’、920、930、940:待夹持件 Cl:第一方向 C2:第二方向 C3:第三方向 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1B,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100的操作示意图。可形变夹持装置100用以夹持各种形状的待夹持件910。待夹持件910例如是不规则形状的一电路板、一手机壳或一鼠标。可形变夹持装置100包括一软性夹持兀件110及一致动元件120。软性夹持元件110用以包覆待夹持件910。致动元件120设置于软性夹持元件110的外围。在此实施例中,致动元件120例如是具有刚性。致动元件120受到施力时,施力不会对致动元件120产生自体的压缩作用,而是使致动元件120产生整体的移动或者是部份的移动。举例来说,致动元件120例如为塑胶板或木质板。当塑胶板或木质板受到施力时,不会产生自体的压缩作用,而是随着施力方向产生整体的移动。举另一例来说,致动元件120例如是金属长条状物或塑胶长条状物。当金属长条状物或塑胶长条状物受到施力时,不会产生自体的压缩作用,而是受到施力的那一端产生部份的移动,未受力的那一端则维持于静止状态,而使金属长条状物或塑胶长条状物弯曲。也就是说,致动元件120受到施力时,本身不会产生自体的压缩作用,但其整体或部份可相对待夹持件910移动,以挤压软性夹持元件I1向待夹持件910靠近。透过软性夹持元件110与致动元件120的设计,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待夹持件910均可被夹持。 如图1A所示,在待夹持件910尚未被夹持时,待夹持件910与软性夹持元件110的间隙G较大。如图1B所示,当致动元件120挤压软性夹持元件110向待夹持件910靠近时,软性夹持元件110随着待夹持件910的外型而产生形变,以使待夹持件910被稳固地夹持。待夹持件910与软性夹持元件110的间隙G变得较小,且待夹持件910与软性夹持元件110形成多个接触点。 在本实施例中,软性夹持元件110包括一包覆层111及一填充物112。填充物112填充于包覆层111内。填充物112可随包覆层111的外形改变而流动、移动或形变。包覆层111不具有伸缩弹性。软性夹持元件I1的形变是藉由填充物112的流动、移动或形变,而不是藉由包覆层111的伸缩弹性。软性夹持元件110在形变过程中,其体积是实质上保持固定不变的。 举例来说,填充物112可以是一流质材料、一软性材料。或于另一实施例中,填充物112可由多颗粒状材料、粉沫状材料或由颗粒状材料与粉沫状材料所混合组成。流质材料可以是一液体、一气体或一胶体。流质材料可以流动而产生形变。软性材料可以是一橡胶、一硅胶或一乳胶。软性材料可以被挤压而产生形变。此些颗粒状材料可以是数个橡胶球、数个塑胶球或数个金属球。颗粒状材料可以各自移动而产生整体的形变。粉沫状材料可以是一塑胶粉沫、一金属粉沫、或一细沙粉沫。粉沫状材料可以各自移动而产生整体的形变。 请参照图2,其绘示软性夹持元件110的套接处113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软性夹持元件110具有数个套接处113。致动元件120为一刚性条状物,而在受到施力时,可以产生部份移动。致动元件120套穿于此些套接处113。致动元件120可以自由地在此些套接处113移动,但受到套接处的113限制而与软性夹持元件110保持接触。 套接处113并不是用以使致动元件120完全紧贴于软性夹持元件110。致动元件120可以相对套接处113自由的活动。如图1A所示,软性夹持元件110具有三个套接处113,致动元件120被限制需穿越这三个套接处113,并被挠曲成环绕于软性夹持元件110。在致动元件120受到施力时,仍然可以保持环绕于软性夹持元件110,进而向内移动而推挤软性夹持元件110。 如图1B所示,当致动元件120的两端被施力而挠曲时,致动元件120将会推挤软性夹持元件110朝向待夹持件910移动,并使软性夹持元件110随着待夹持件910的外型而产生形变。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元件120的两端可以藉由一磁控模组或一齿轮模组来拉伸或放松。致动元件120的两端更可以藉由一卡扣结构或一磁吸结构来固定于特定位置,以使致动元件120维持于拉伸状态。 请参照第图3A?3B,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100夹持另一待夹持件910’的示意图。当待夹持件910’的外型改变时,受到致动元件120推挤的软性夹持元件110仍可依据待夹持件910’的外型而产生形变,而夹持住待夹持件910’。如此一来,在待夹持件910’的外型设计多样化趋势下,本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100可适用于夹持外型变异设计的待夹持件910’。 在另一实施例中,致动元件120除了可以对两端施力以外,亦可固定其中一端,而仅对另一端施力。只要致动元件120可以移动而推挤软性夹持元件110而使软性夹持元件110进行形变,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A?4B,其绘示第二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200的操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夹持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软性夹持元件210及待夹持件920的数量,其余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软性夹持元件210的数量为数个(例如是两个),待夹持件920的数量为数个(例如是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形变夹持装置,包括:至少一软性夹持元件,用以包覆至少一待夹持件;以及致动元件,设置于该软性夹持元件的外围,并用以挤压该软性夹持元件,以使该软性夹持元件向该待夹持件靠近,该软性夹持元件随着该待夹持件的外型而产生形变,以使该待夹持件被稳固地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15 TW 1021293241.一种可形变夹持装置,包括: 至少一软性夹持元件,用以包覆至少一待夹持件;以及 致动元件,设置于该软性夹持元件的外围,并用以挤压该软性夹持元件,以使该软性夹持元件向该待夹持件靠近,该软性夹持元件随着该待夹持件的外型而产生形变,以使该待夹持件被稳固地夹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其中该软性夹持元件包括: 包覆层;以及 填充物,填充于该包覆层内,该填充物可随该包覆层的外形改变而流动、移动或形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其中该填充物为一流质材料、一软性材料、多个颗粒状材料或一粉沫状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其中该流质材料为一液体、一气体或一胶体。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其中该软性材料为一橡胶、一硅胶或一乳胶。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其中该些颗粒状材料为多个橡胶球、多个塑胶球或多个金属球。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其中该粉沫状材料为一塑胶粉沫、一金属粉沫、或一细沙粉沫。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形变夹持装置,其中该软性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一萍吴宗亮陈钧贺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