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162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5: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包括:设置在变速箱的中间隔板上的隔板供油孔,所述隔板供油孔的始端与变速箱的导出供油孔连通,末端延伸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的安装部位;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隔板供油孔的末端连通的导油槽;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导油槽连通,以允许润滑油流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的安装部位的连通孔;设置在所述变速箱的阀板上,连通所述变速箱的油泵和所述隔板供油孔的阀板供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针对离合器增设了新的供油路径,使离合器不再借助动力输入轴的供油孔,令润滑油能够更加充足的流至离合器中,使离合器得到更加充分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
技术介绍
变速箱是车辆正常行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变速箱在工作时需要润滑油对变速箱中多个部件进行润滑,因此变速箱上需要设置多条润滑油路,例如在变速箱的阀板上,设置有连通变速箱的油泵和液压变矩器控制阀01的导入供油孔02,以及将润滑油从液压变矩器控制阀01中导出,并送至变速箱的壳体中的导出供油孔03,如图1所示。 变速箱中,动力输入轴和离合器就是需要润滑的多个部件中的两个,在现有技术中,动力输入轴和离合器的润滑方式,是在变速箱的壳体上打出专门为动力输入轴供油的通孔(后续称为供油孔),以作为润滑油的流通路径,使润滑油对动力输入轴润滑,动力输入轴润滑完成之后,润滑油再经过部件之间的间隙流至离合器的安装部位,从而对离合器实现润滑,也就是说离合器的润滑是借助动力输入轴的供油孔实现的。但是,由于此种润滑方式并不是对离合器直接供油润滑,所以经常会造成离合器润滑不充分的情况发生。 因此,如何更加充分的实现对离合器的润滑,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能够更加充分的实现对离合器的润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包括: 设置在变速箱的中间隔板上的隔板供油孔,所述隔板供油孔的始端与变速箱的导出供油孔连通,末端延伸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的安装部位; 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隔板供油孔的末端连通的导油槽; 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导油槽连通,以允许润滑油流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的安装部位的连通孔; 设置在所述变速箱的阀板上,连通所述变速箱的油泵和所述隔板供油孔的阀板供油孔。 优选的,上述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中,安装在所述变速箱内的所述隔板支撑轴上设置的导油槽,为水平设置且在所述隔板支撑轴的轴向上延伸的沟槽。 优选的,上述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中,安装在所述变速箱内的所述隔板支撑轴上设置的连通孔,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通孔。 优选的,上述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中,所述隔板供油孔包括: 具有始端开口,且水平设置在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水平段; 与所述水平段连通,设置在所述中间隔板内部的竖直段; 与所述竖直段连通,并具有与所述导油槽连通的末端开口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轴线与所述竖直段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中,在其中增设了新的供油路径,即在中间隔板上设置隔板供油孔,在隔板支撑轴上设置导油槽和连通孔,并令隔板供油孔、导油槽和连通孔依次连通成供油路径,其中,隔板供油孔的始端与导出供油孔连通,末端与导油槽连通,从而将油泵中输出并流经液压变矩器控制阀的润滑油,充分导流至变速箱内离合器的安装部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针对离合器增设了新的供油路径,使离合器不再借助动力输入轴的供油孔,令润滑油能够更加充足的流至离合器中,使离合器得到更加充分的润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中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中油泵的示意图; 图3中间隔板和主壳体部分的离合器的供油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局部放大图。 以上图1-图4中: 液压变矩器控制阀01、导入供油孔02、导出供油孔03 ; 中间隔板1、隔板供油孔2、隔板支撑轴3、导油槽4、连通孔5、输入口 6输出口 7摩擦片8 水平段21、竖直段22、倾斜段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能够更加充分的实现对离合器的润滑。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包括: 设置在变速箱的中间隔板I上的隔板供油孔2,隔板供油孔2的末端延伸至设置在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3的安装部位; 开设在隔板支撑轴3上,与隔板供油孔2的末端连通的导油槽4 ; 开设在隔板支撑轴3上,与导油槽4连通,以允许润滑油流至设置在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的安装部位的连通孔5; 设置在变速箱的阀板上,连通变速箱的油泵和隔板供油孔2的阀板供油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中,在其中增设了新的供油路径(图1-图4的虚线箭头所示),即在中间隔板I上设置隔板供油孔2,在隔板支撑轴3上设置导油槽4和连通孔5,以及在阀板上设置阀板供油孔,并令隔板供油孔2、导油槽4和连通孔5依次连通成供油路径,其中,隔板供油孔2的始端与导出供油孔连通,末端与导油槽4连通,从而将油泵中输出的润滑油充分导流至变速箱内离合器的安装部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针对离合器增设了新的供油路径,使离合器不再借助动力输入轴的供油孔,令润滑油能够更加充足的流至离合器中,使离合器得到更加充分的润滑。 具体的,安装在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3上设置的导油槽4,为水平设置且在隔板支撑轴3的轴向上延伸的沟槽。如图3所示,此种设置方式,是根据中间隔板I和离合器在变速箱中的安装位置决定的,且为最优选的设置方式。 如图3所示,安装在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3上设置的连通孔5,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通孔,润滑油流经连通孔5后,可从变速箱内的部件间隙中,分别流至离合器的摩擦片8和平衡活塞的安装部位,以对离合器实现充分润滑。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隔板供油孔2包括: 具有始端开口,且水平设置在所述中间隔板I上的水平段21 ; 与所述水平段21连通,沿设置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隔板I内部的竖直段22 ; 与所述竖直段22连通,并具有与所述导油槽4连通的末端开口的倾斜段23,所述倾斜段23的轴线与所述竖直段22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如图3所示,隔板供油孔2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不同的形式,上述设置方式仅为较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其较为适合变速箱的具体结构,并能够在实现充分润滑离合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变速箱造成其他的影响。 具体的,润滑油从油泵输入口 6进入,然后从油泵输出口 7出来,经过壳体原有的流通路径,进入到导入供油孔6,并从导入供油孔6进入到液压变矩器控制阀11中,再通过控制液压变矩器控制阀11的启闭,令润滑油经液压变矩器控制阀11后进入到导出供油孔7中,再从导出供油孔7中进入壳体原有的流通路径,进而到达隔板供油孔2,再依次流过导流槽、连通孔5,到达离合器的安装部位,此时润滑油分为两个方向流动,以分别流至离合器的摩擦片8和平衡活塞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变速箱的中间隔板上的隔板供油孔,所述隔板供油孔的始端与变速箱的导出供油孔连通,末端延伸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的安装部位;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隔板供油孔的末端连通的导油槽;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导油槽连通,以允许润滑油流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的安装部位的连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变速箱的中间隔板上的隔板供油孔,所述隔板供油孔的始端与变速箱的导出供油孔连通,末端延伸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的安装部位; 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隔板供油孔的末端连通的导油槽; 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导油槽连通,以允许润滑油流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的安装部位的连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变速箱内的所述隔板支撑轴上设置的导油槽,为水平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鹏魏立梅宋廷彬朱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