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碹口、燃烧器以及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4086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碹口、燃烧器以及燃烧系统,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碹口角度设计不合理的技术问题。该燃烧器碹口包括气流进入段以及气流流出段,在燃烧器的二次风管的出风方向上,气流进入段以及气流流出段两者各自与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气流进入段与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气流流出段与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或者,气流进入段与气流流出段平滑连接且共同形成凹形曲面结构。该燃烧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燃烧器碹口。该燃烧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影响煤粉燃烧器着火初期的空气分级燃烧的前提下,保证燃烧器一次风与二次风的后期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碹口、燃烧器以及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碹口以及设置该燃烧器碹口的燃烧器、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煤电污染严重,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0亿千瓦和12亿千瓦。据此测算,按照目前的排放控制水平,到2015年,火电排放的NOxJf达到1116万吨以上,到2020年,将达到1234万吨以上。由此可见,火电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中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方案研究报告》的统计分析,2007年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已增至840万吨,比2003年的597.3万吨增加了近40.6 %,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5?40 %。 随着国家新的环保法规的实施,对NOx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采用低NOx旋流燃烧器是降低墙式对冲燃煤燃烧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重要手段。低NOx旋流燃烧器通过燃料浓淡分级和空气分级控制煤粉的着火阶段生成的燃料型NOx,从而实现低NOx燃烧。燃烧器内空气分级在燃烧器组织燃烧过程中适当推迟一次风粉气流、二次风混合时机,防止燃料型NOx生成。燃烧器内空气分级燃烧一般通过在喷口处设置碹口和二次风扩口实现,如图1所示。通过二次风扩口,一次风与二次风形成不同射流角度来推迟一次风与二次风混合时机。但不恰当的燃烧器内空气分级燃烧往往会造成一次风二次风射流后期混合较差,炉内火焰中心上移,飞灰可燃物偏高,CO排放量偏大,炉内结焦、锅炉减温水量大,排烟温度高、水冷壁高温腐蚀等一系列问题,对锅炉经济性造成较大影响。 在墙式对冲锅炉实现旋流燃烧器低NOx燃烧过程中,不恰当的空气分级燃烧,严重影响锅炉经济性指标。 现有技术中燃烧器碹口角度为固定角度;利用水冷壁弯管或者耐火砖、耐火浇注料制成燃烧器碹口,碹口角度为固定值。 本 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碹口角度较大时,用利于实现燃烧器内空气分级燃烧,但大大限制了二次风与一次风气流的后期混合,会造成炉内火焰中心上移,飞灰可燃物偏高,CO排放量偏大,炉内结焦、锅炉减温水量大,排烟温度高、水冷壁高温腐蚀等一系列问题 现有技术中碹口角度较小时,不利于实现燃烧器内空气分级燃烧,采用较小二次风扩口角度,有效的加强了一次风与二次风后期混合,但限制了煤粉着火初期的空气分离效果,生成大量燃料型NOx,不利于实现低NOx燃烧。 在保证二次风喷口面积的前提下,碹口采用较小角度大大限制了二次风扩口高度,进而限制了煤粉燃烧器着火初期空气分级燃烧程度,无法实现深度燃烧器内空气分级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燃烧器碹口、设置该燃烧器碹口的燃烧器以及燃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碹口角度设计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碹口包括气流进入段以及气流流出段,其中: 经过所述燃烧器碹口的气流经由所述气流流入段进入并经过所述气流流出段流出所述燃烧器碹口; 在所述燃烧器的二次风管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气流进入段以及所述气流流出段两者各自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气流流出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或者,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气流流出段平滑连接且共同形成凹形曲面结构。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碹口还包括气流导流段,所述气流进入段以及所述气流流出段通过所述气流导流段相连, 经过所述燃烧器碹口的气流经由所述气流进入段进入并依次经过所述气流导流段、所述气流流出段流出所述燃烧器碹口。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导流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气流流出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曲面为弧面。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包括中心风管、一次风管、二次风管以及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燃烧器碹口,其中: 所述二次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气流进入段相连,且所述二次风管与所述燃烧器碹口两者与所述一次风管之间形成二次风通道; 所述一次风管与所述中心风管之间形成一次风通道,由所述二次风通道流出的二次风流出后在所述燃烧器碹口的下游能与由所述一次风通道流出的一次风相混合。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为煤粉燃烧器。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一次风管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扩口部,所述中心风管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外扩部,所述扩口部与所述外扩部各自与所述中心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沿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扩口部与所述中心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值与所述外扩部与所述中心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值相一致。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在所述一次风管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气流流出段的至少部分区段凸出所述扩口部。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扩口部与所述中心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系统,包括炉膛以及位于所述炉膛内的至少两个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燃烧器,其中: 靠近所述炉膛的侧墙的燃烧器的燃烧器碹口的气流流出段与该燃烧器的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其余的所述燃烧器各自的燃烧器碹口的气流流出段与该其余的燃烧器各自的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碹口中,气流进入段(或称:初始段)采用了较大角度,气流流出段(或称:末端)采用较小角度;或者采用凹形曲面(优选为弧面)结构,这样可以使碹口在气流流出段具有一定导流效果,保证燃烧器二次风射流角度较小,保证二次风后期与一次风混合。同时,通过气流进入段可以一定程度上推迟二次风与一次风混合时机,进而实现燃烧器内空气分级燃烧,所以既能实现煤粉初期着火的空气分级燃烧,又能实现后期一次风、二次风充分混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碹口角度设计不合理的技术问题。同时,在实现不影响着火初期的燃烧器空气分级燃烧前提下,还可以通过气流流出段控制二次风射流角度,进而控制火焰形状。 另外,在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二次风扩口(或称:扩口部)也可同时根据煤质等条件采用不同高度、角度,以进一步推迟二次风与一次风混合时机,进一步确保燃烧器内空气分级燃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设置有碹口的燃烧器的出风口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设置有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碹口的燃烧器的出风口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设置有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燃烧器碹口的燃烧器的出风口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设置有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燃烧器碹口的燃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烧器碹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进入段以及气流流出段,其中:经过所述燃烧器碹口的气流经由所述气流流入段进入并经过所述气流流出段流出所述燃烧器碹口;在所述燃烧器的二次风管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气流进入段以及所述气流流出段两者各自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气流流出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或者,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气流流出段平滑连接且共同形成凹形曲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碹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进入段以及气流流出段,其中: 经过所述燃烧器碹口的气流经由所述气流流入段进入并经过所述气流流出段流出所述燃烧器碹口; 在所述燃烧器的二次风管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气流进入段以及所述气流流出段两者各自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气流流出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或者,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气流流出段平滑连接且共同形成凹形曲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碹口还包括气流导流段,所述气流进入段以及所述气流流出段通过所述气流导流段相连; 经过所述燃烧器碹口的气流经由所述气流进入段进入并依次经过所述气流导流段、所述气流流出段流出所述燃烧器碹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流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气流进入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气流流出段与所述二次风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为弧面。5.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风管、一次风管、二次风管以及权利要求1 一 4任一所述的燃烧器殖口,其中: 所述二次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气流进入段相连,且所述二次风管与所述燃烧器碹口两者与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崔星源姬亚张涛葛茂杰程中杰王光轩单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