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3178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7:47
在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97)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止回阀(70)设置在叶片转子(30)与第二轴(97)之间并允许从第一供油通道(76)向第二供油通道(38)的流动而阻止从第二供油通道(38)向第一供油通道(76)的流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设置在止回阀(70)与第二轴(97)之间并将止回阀(70)固定在固定单元与叶片转子(30)之间。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第一供油通道(76)与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滤清器(84、107)被设置用于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能够捕捉流过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外来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能够调节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气门正时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例如,JP-A-2003-120231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包括能够与曲轴一体旋转的壳体、能够与凸轮轴一体旋转的叶片转子并且改变壳体内的提前室和延迟室的压力以相对地旋转叶片转子,从而调节气门正时。当提前室和延迟室不彼此区分时,其在下文中被称为“油压室”。油压室的压力控制通过方向切换阀执行,所述方向切换阀被设置用于例如发动机的汽缸盖。这个方向切换阀将已经从油泵压力输送的机油通过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供应到油压室内。在JP-A-2003-120231中,滤清器被设置在油泵与方向切换阀之间。包含在从油泵压力输送的工作油中的外来物质被这个滤清器捕捉。在JP-A-2003-120231中,流出方向切换阀的排放端口的工作油被通过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供应到油压室。因此,包含在上述油通道内的外来物质可能进入油压室。特别地,在汽缸盖的油通道与凸轮轴的油通道之间的连接部分处,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凸轮轴的汽缸盖的支承部分。因此,在这个支承部分产生的磨损粉末可能进入油压室。针对于此,可以采取措施以将方向切换阀设置在叶片转子的油通道处并且将滤清器设置在方向切换阀的供应端口处。因此,方向切换阀和滤清器被设置在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内侧。作为结果,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内的外来物质能够由滤清器捕捉。然而,在止回阀被设置在方向切换阀的上游侧以防止供应到油压室的机油回流的模式下,如果滤清器被设置在如上所述方向切换阀的供应端口处,外来物质经过止回阀。因此,止回阀可能由于外来物质卡在止回阀的气门元件与阀座之间而不被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限制外来物质进入提前室、延迟室、方向切换阀和止回阀内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适合于设置在从发动机的驱动轴到从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气门正时调节装置调节由从动轴打开或关闭的气门的气门正时并且包括壳体、叶片转子、方向切换阀、止回阀、固定单元和滤清器。壳体可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驱动轴和从动轴中的一个。叶片转子可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驱动轴和从动轴中的另一个,并且叶片转子限定叶片转子与壳体之间的提前室和延迟室。叶片转子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的第二供油通道。方向切换阀被设置在叶片转子的中心部分。方向切换阀在叶片转子相对于壳体朝向提前侧旋转时将第二供油通道和提前室连接到一起,并且在叶片转子相对于壳体朝向延迟侧旋转时将第二供油通道与延迟室连接到一起。止回阀被设置在叶片转子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第一供油通道朝向第二供油通道方向的流动并且阻止从第二供油通道朝向第一供油通道方向的流动。固定单元被设置在止回阀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止回阀固定在固定单元与叶片转子之间。固定单元包括将第一供油通道与第二供油通道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滤清器被设置用于固定单元并且能够捕捉流经第三供油通道的外来物质。附图说明从下面的参考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的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应用于所述发动机;图2是示出图1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示出沿着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在图2中的部分IV的放大视图;图5是示出从箭头V的方向看的图4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从箭头VII的方向看,图6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图8是示出图6中的部分VIII的放大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并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从箭头X的方向看,图9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图11是示出图9的部分XI的放大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图13是示出从箭头XIII的方向看,图12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图14是示出图12中的部分XIV的放大视图;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和图16是示出从箭头XVI的方向看,图15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为了指示在实施例之间基本上相同的构造,相同的附图标记被使用以省略其描述。(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图1的发动机90的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如图1所示,曲轴(驱动轴)92的旋转经由围绕链轮93、94、95缠绕的链条96传递到凸轮轴97、98,其中所述曲轴是发动机90的驱动轴。凸轮轴(从动轴)97是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气门91的从动轴,并且凸轮轴98是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门99的从动轴。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使得凸轮轴97相对于与曲轴92一体旋转的链轮93沿着旋转方向旋转,以便使得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提早。相对地旋转凸轮轴97从而以此方式使得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提早,被称为“提前”。此外,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使得凸轮轴97相对于链轮93沿着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便推迟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相对地旋转凸轮轴97从而以此方式推迟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被称为“延迟”。将参考图2和图3描述气门正时装置10的总体构造。如图2和图3所示,气门正时装置10包括壳体20、叶片转子30、方向切换阀50、衬套60和止回阀70。壳体20包括筒状元件21、前板22和后板23。筒状元件21与凸轮轴97同轴设置,并且包括径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分24。链轮93与筒状元件21的外壁一体设置。前板22设置在筒状元件21沿轴向的一侧上。后板23设置在筒状元件21沿轴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在后板23中心部分包括配合孔25。凸轮轴97配合到后板23的配合孔25内。筒状元件21、前板22和后板23通过螺栓26固定到一起。壳体20可与曲轴92一体旋转。叶片转子30被设置以在壳体20内可相对于壳体20旋转,并且叶片转子30包括轴毂部分31和叶片部分32。轴毂部分31被筒状地形成并且与凸轮轴97同轴设置。每个叶片部分32径向突出以将在筒状元件21的两个突出部分24之间限定的空间分隔为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轴毂部分31在其内壁上包括三个环形凹槽33、34、35。环形凹槽33通过提前油通道36连接到提前室41。环形凹槽35通过延迟油通道37连接到延迟室42。环形凹槽34连接到在轴向朝向凸轮轴97延伸的供油通道38。叶片转子30被通过套筒螺栓51固定到凸轮轴97以可与凸轮轴97一体旋转。供油通道38可以连接到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76可以对应于“第一供油通道”。供油通道38可以对应于“第二供油通道”。方向切换阀50包括套筒螺栓51、线轴52和弹簧53。套筒螺栓51包括在螺纹部分54与头部部分55之间的筒状套筒部分56。套筒部分56包括提前端口57、供应端口58和延迟端口59,所述端口是在径向穿过套筒部分56的孔。提前端口57与环形凹槽33连通,供应端口58与环形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适合于设置在从发动机(90)的驱动轴(92)到从动轴(97)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调节由从动轴(97)打开或关闭的气门(91)的气门正时,并且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能够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所述驱动轴(92)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一个;叶片转子(30),所述叶片转子(30)能够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所述驱动轴(92)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叶片转子(30)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壳体(20)之间限定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所述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切换阀(50),所述方向切换阀(5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的中心部分,其中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壳体(20)朝向提前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提前室(41)连接到一起,并且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壳体(20)朝向延迟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延迟室(42)连接到一起;止回阀(70),所述止回阀(70)被设置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朝向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上的流动而阻止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朝向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方向上的流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被设置在所述止回阀(7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所述止回阀(70)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和滤清器(84、107),所述滤清器(84、107)被设置用于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且能够捕捉流过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外来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31 JP 2013-159070;2014.06.05 JP 2014-116601.一种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适合于设置在从发动机(90)的驱动轴(92)到从动轴(97)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调节由从动轴(97)打开或关闭的气门(91)的气门正时,并且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能够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所述驱动轴(92)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一个;叶片转子(30),所述叶片转子(30)能够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所述驱动轴(92)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叶片转子(30)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壳体(20)之间限定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所述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切换阀(50),所述方向切换阀(5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的中心部分,其中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壳体(20)朝向提前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提前室(41)连接到一起,并且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壳体(20)朝向延迟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延迟室(42)连接到一起;止回阀(70),所述止回阀(70)被设置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朝向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上的流动而阻止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朝向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方向上的流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被设置在所述止回阀(7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所述止回阀(70)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和滤清器(84、107),所述滤清器(84、107)被设置用于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且能够捕捉流过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外来物质,其中:所述固定单元(60)包括第一板(81)和第二板(82);所述止回阀(70)被夹紧在所述第一板(81)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和所述滤清器(84)被夹紧在所述第二板(82)和所述第一板(8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81)包括:第一周向凹槽(85),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在所述第一板(81)的周向沿着所述第一板(81)的壁部分延伸;和第一通孔(86),所述第一通孔(86)穿过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的底壁的一部分以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连通;所述第二板(82)包括:第二周向凹槽(88),所述第二周向凹槽(88)在所述第二板(82)的周向沿着所述第二板(82)的壁部分延伸;和第二通孔(89),所述第二通孔(89)穿过所述第二周向凹槽(88)的底壁的一部分以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连通;以及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包括所述第一通孔(86)、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所述第二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熊友信高桥钦弥矶边英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