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465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23:44
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及其制造工艺,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对座砖内的铁碳合金进行感应加热直至部分或全部熔化完成开浇过程,从而取代了传统开浇过程中运用引流砂的传统方式,显著提高了开浇率,避免了钢液成分受到污染,提高了钢液的洁净度。座砖,包括具有钢液通道的座砖本体,其特点是在钢液通道外侧的座砖本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在电磁感应线圈与座砖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制造工艺;将电磁感应线圈封装于隔热层内;将封装后的电磁感应线圈悬空于座砖模具内;通过浇注将封装后的电磁感应线圈镶嵌于钢液通道外侧的座砖本体内;经过烘烤脱模使封装后的电磁感应线圈和座砖本体成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及其制造工艺
[0001 ]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炼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当今用户对钢材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及国际市场对钢的综合性能及价格的激烈竞争,连铸坯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严格控制钢液的洁净度,减小铸坯缺陷已成为炼钢生产中最为关注的重要工作。 在连铸生产中钢包开浇率和作为辅助开浇的耐火材料引流砂成为了生产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瓶颈,为打破此瓶颈,中外学者对如何提高钢包开浇率和减少引流砂对钢液的污染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传统的座砖制备工艺生产出来的座砖仅是液态金属流通时的通道。目前,国际上仍采用传统方式,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向座砖内添加引流砂的方法来进行工业上的开浇。这样会造成引流砂对钢液的污染导致钢液洁净度降低影响铸坯质量进而影响后续轧制成型的终端广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及其制造工艺。其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对座砖内的铁碳合金进行感应加热直至部分或全部熔化完成开浇过程,从而取代了传统开浇过程中运用引流砂的传统方式,显著提高了开浇率,避免了钢液成分受到污染,提高了钢液的洁净度,具有较强的使用推广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包括具有钢液通道的座砖本体,其特点是在钢液通道外侧的座砖本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在电磁感应线圈与座砖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底端与座砖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为I?150mm。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底端与座砖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为10mm。 所述钢液通道由圆锥段、圆柱段和下水口安装孔组成,其中,圆锥段的开口度为180 ?240mm。 所述的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电磁感应线圈封装于隔热层内; 步骤二:将封装后的电磁感应线圈悬空于座砖模具内; 步骤三:通过浇注将封装后的电磁感应线圈镶嵌于钢液通道外侧的座砖本体内; 步骤四:经过烘烤脱模使封装后的电磁感应线圈和座砖本体成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同时利用与钢液成分相同的铁碳合金代替引流砂,有效避免了污染钢液情况的发生,改善了钢液的洁净度,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洁净钢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提高了钢包的开浇率; 2、所投用的铁碳合金量是根据相应的钢种型号计算出座砖内需要添加的铁碳合金量;有效地避免了座砖内固液界面高度的波动,这样就可更精确的控制铁碳合金的熔化时间,从而为钢铁企业合理安排连铸的生产周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3、座砖内的电磁感应线圈采用通电铜管与压缩惰性气体一体方式进行(铜管内部通压缩惰性气体),于是更加合理的简化了座砖的内部结构,座砖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在电磁感应线圈与座砖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可减少周围环境的热辐射、热传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的另Iv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的制造工艺的不意图; 其中:1-钢包底壳,2-线圈引线,3-座砖本体,4-圆锥段,5-圆柱段,6-钢液通道,7-隔热层,8-电磁感应线圈,9-下水口安装孔,10-圆弧状突台,11-座砖模具,12-封装后的电磁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包括具有钢液通道6的座砖本体3,在钢液通道6外侧的座砖本体3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8,在电磁感应线圈8与座砖本体3之间设置有隔热层7,防止座砖长时间使用使电磁感应线圈8温度过高,有烧损现象产生,还可减少周围环境的热辐射、热传导;所述隔热层7采用的是德国生产的1100型纳米级微孔可热毡。所述电磁感应线圈8的底端与座砖本体3的底面的距离为10mm。所述钢液通道6是由圆锥段4、圆柱段5和下水口安装孔9组成的宽度不等、四周对称的空心内腔,其中心线距座砖本体3的右端面的距离为175mm,钢液通道6的顶部为圆锥段4,圆锥段4的顶端开口,作为钢液流入端,圆锥段4的高度为50mm,开口度为180mm,本实施例与传统工艺相比未改变座砖顶部开口度,与传统工艺开口度一致;在钢液流入端设置有倒角,便于钢液的流入,减小钢液对座砖的腐蚀。在圆锥段4的下方设置有圆柱段5,圆柱段5的高度为158_,其直径为110_ ;在圆柱段5的下方设置有下水口安装孔9。在座砖本体3的最底端还设置有一圆弧状突台10,其高度为68mm,外径为298mm,倒角为R10,圆弧状突台10内的下水口安装孔的直径为186mm。电磁感应线圈8采用通电铜管与压缩惰性气体一体方式进行,铜管内部通压缩惰性气体。 电磁感应线圈8通过线圈引线2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两根线圈引线2需要穿过座砖本体3。在现场使用时,需要在钢包底壳I上打两个方孔,方孔的大小由线圈引线2的直径大小决定。两方孔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30?150mm),来减少通电后磁场的相互影响。在安装本专利技术的座砖时,将线圈引线2穿过钢包底壳I的方孔,钢包底壳I上所打的方孔需要用耐火材料将缝隙添堵上,并确保线圈引线2不与钢包壁接触,防止对钢包加热时漏电等现象的发生,增加漏磁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砖本体3的大小为:长570mm,宽350mm,高420mm。电磁感应线圈8的直径为155mm,高为130mm,匝数为13胆,相邻两匝的间距为3mm,两匝间用高温线圈泥隔离开来防止通电时产生短路,烧损线圈,电磁感应线圈8的顶端距座砖本体3上端面的距离为150mm。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包括具有钢液通道6的座砖本体3,在钢液通道6外侧的座砖本体3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8,在电磁感应线圈8与座砖本体3之间设置有隔热层7,防止座砖长时间使用使电磁感应线圈8温度过高,有烧损现象产生,还可减少周围环境的热辐射、热传导;所述隔热层7采用的是德国生产的1100型纳米级微孔可热毡。所述电磁感应线圈8的底端与座砖本体3的底面的距离为10mm。所述钢液通道6是由圆锥段4、圆柱段5和下水口安装孔9组成的宽度不等、四周对称的空心内腔,其中心线距座砖本体3的右端面的距离为175mm,钢液通道6的顶部为圆锥段4,圆锥段4的顶端开口,作为钢液流入端,圆锥段4的高度为70mm,开口度为190mm,本实施例与传统工艺相比增大了座砖顶部开口度,其大小依据现场情况而定,选取范围为180?240mm;在钢液流入端设置有倒角,便于钢液的流入,减小钢液对座砖的腐蚀。在圆锥段4的下方设置有圆柱段5,圆柱段5的高度为138mm,其直径为IlOmm ;在圆柱段5的下方设置有下水口安装孔9。在座砖本体3的最底端还设置有一圆弧状突台10,其高度为68mm,外径为298mm,倒角为R10,圆弧状突台10内的下水口安装孔的直径为186_。电磁感应线圈8采用通电铜管与压缩惰性气体一体方式进行,铜管内部通压缩惰性气体。 电磁感应线圈8通过线圈引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包括具有钢液通道的座砖本体,其特征在于在钢液通道外侧的座砖本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在电磁感应线圈与座砖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包括具有钢液通道的座砖本体,其特征在于在钢液通道外侧的座砖本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在电磁感应线圈与座砖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底端与座砖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为I?1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底端与座砖本体的底面的距离为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磁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史纯阳刘兴安王学斌刘铁赫冀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