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1182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及其加工方法,所述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包括外壳体、导电线和一内部支架,所述导电线预先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所述导电线的中间段定位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并与所述内部支架共同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导电线至少一端部伸出所述外壳体。所述加工方法通过提前预制内部支架,并将导电线预先安装固定在内部支架上,最后通过外壳体的注塑成型同时对内部支架和导电线进行包裹,加工过程更加简便,导电线的安装定位更加便捷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及其加工方法具有制造成本较低、成型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较高等优点,尤其适合应用在汽车用带灯遮阳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所述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包括外壳体、导电线和一内部支架,所述导电线预先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所述导电线的中间段定位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并与所述内部支架共同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导电线至少一端部伸出所述外壳体。所述加工方法通过提前预制内部支架,并将导电线预先安装固定在内部支架上,最后通过外壳体的注塑成型同时对内部支架和导电线进行包裹,加工过程更加简便,导电线的安装定位更加便捷可靠。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制造成本较低、成型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较高等优点,尤其适合应用在汽车用带灯遮阳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轴总成的结构设计和加工方法的
,具体为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用带灯遮阳板技术中,通过翻转角度或化妆镜盖控制灯光熄灭,通常采用如下两种常规设计方式: 技术方案一、如图1和图2所示,应用在遮阳板内部的通电结构由转轴总成10,线束(即电线)12、13、14、15,点动开关16、17,灯泡18构成;其中线束12、15穿过转轴内部结构连接外部电源,转轴为塑料嵌件成型,转轴总成10的结构包含线束12、15,金属管19和外壳体11。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是:由于采用了金属管19和点动开关16、17,使得子零件成本较高。 技术方案二、如图3和图4所示,应用在遮阳板内部的通电结构由转轴总成20、金属导电片22、23、24,线束25、26,灯泡27,钢丝28、29构成;其中钢丝28、29穿过转轴内部结构连接外部电源,转轴为塑料嵌件成型,转轴总成20的结构包含钢丝28、29和外壳体21。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是:在转轴总成20注塑成型时,转轴内部的子零件(钢丝28,29)需要手工逐个放入模具内,操作时间约为5分钟,操作时间长;子零件在模具内定位不稳定,合模时有压模的风险,影响成型周期和成品合格率(不合格率约为40% )。 因此,本 申请人:致力于开发一种制造成本较低、成型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较高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造成本较低、成型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较高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包括外壳体、导电线和一内部支架,所述导电线预先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所述导电线的中间段定位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并与所述内部支架共同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导电线至少一端部伸出所述外壳体。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部支架为预先成型制作,且所述内部支架与所述外壳体成型所用的材料相同,固定有所述导电线的所述内部支架设置在用于所述外壳体注塑成型的模具腔内,所述导电线的一端部伸出所述模具腔,所述外壳体于所述模具腔中注塑成型。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部支架上设置有卡线槽,所述导电线定位卡设在所述卡线槽上。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的尾部周侧面预留有用于外部金属导电片伸出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导电线进行接触导通的开口部。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线为两根并行设置的钢丝。 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制作上述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制内部支架; 步骤二、将导电线安装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 步骤三、将固定有所述导电线的所述内部支架设置在用于所述外壳体注塑成型的模具腔内,所述导电线的一端部伸出所述模具腔,所述外壳体于所述模具腔中注塑成型。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模具腔内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内部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柱卡入所述定位孔中完成所述内部支架的安装和定位。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的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与图1所示的现有转轴总成相比,省去了金属管,有效降低了成本;与图3所示的现有转轴总成相比,加设的内部支架,便于导电线的安装和定位,缩短了转轴总成的成型周期,提高了成型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本专利技术的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进一步将内部支架选用与外壳体相同的塑料,并在外壳体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同时对内部支架和导电线进行包裹,进一步提高三者的安装定位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采用相同的塑料,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等因素影响结合效果,结合效果更佳。 本专利技术的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进一步加设卡线槽和开口部,进一步方便装配和使用。 本专利技术的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加工方法,通过提前预制内部支架,并将导电线预先安装固定在内部支架上,最后通过外壳体的注塑成型同时对内部支架和导电线进行包裹,加工过程更加简便,导电线的安装定位更加便捷可靠。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30,其包括:外壳体31、导电线32和一内部支架33,导电线32预先固定在内部支架33上,导电线32的中间段定位固定在内部支架33上并与内部支架33共同置于外壳体31内部,导电线32至少一端部伸出外壳体3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内部支架33为预先成型制作,且内部支架33与外壳体31成型所用的材料相同,固定有导电线32的内部支架33设置在用于外壳体31注塑成型的模具腔(图中未示出)内,导电线32的一端部伸出所述模具腔,外壳体于所述模具腔中注塑成型。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部支架33的两侧上各设置一^^线槽34,导电线32为两根并行设置的钢丝,如图5所示一导电线32对应定位卡设在一卡线槽34上。如图5所示,在外壳体31的尾部周侧面预留有用于外部金属导电片伸出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导电线进行接触导通的开口部35,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线32仅一端部由外壳体31的头部伸出,导电线32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外壳体31的尾部内。 当然了,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导电线还可以是其他数量的钢丝或者铜丝等,且也可以如图1所示导电线的两端都伸出外壳体,所述内部支架与所述外壳体成型所用的材料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外购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制如图6所示的内部支架33。 步骤二、将导电线32安装固定在内部支架33上。 步骤三、将固定有导电线32的内部支架33设置在用于外壳体31注塑成型的模具腔内,导电线32的一端部伸出所述模具腔,外壳体31于所述模具腔中注塑成型,即可加工制造出如图5所示的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30,内部支架33连同导电线32为外壳体31所包裹并定位固定为一体。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模具腔内设置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内部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支架的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包括外壳体和导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遮阳板转轴总成还包括一内部支架,所述导电线预先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所述导电线的中间段定位固定在所述内部支架上并与所述内部支架共同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导电线至少一端部伸出所述外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佳张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南京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