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261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排气管,内胆(2)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隔音层(3),凹陷部(2.1)的长度小于内胆(2)的长度的2/3;内胆(2)与外壳(1)之间设有第一环形支撑件(4),第二环边(4.3)的直径大于第一环边(4.1)的直径,外壳(1)的前端通过向内设置的平直翻边(1.1)与第二环边(4.3)相铆接;内胆(2)的后端与外壳(1)的后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支撑件(5);连接管(6)通过端部设有的焊料垫圈(6.1)与尾管的后端焊接为一体,且第二环形支撑件(5)设有用于容置焊料垫圈(6.1)的凹腔(5.1)。该汽车排气管结构紧凑、经济实用、消音效果好、与连接管的连接强度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排气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排气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
技术介绍
汽车排气系统位于车辆底部,连通发动机出气端与大气,主要作用是排放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净化废气、降低噪音。而排气尾管位于发动机排气管的尾端,起到排出尾气和装饰的作用。排气尾管一般包括外壳和内胆,内胆设置于外壳内,二者之间一般通过焊接连接固定。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排气尾管通常直接连接在发动机的出气端的排气连接管与消音器之后,且部分可见。但问题在于,有些车型比较小巧,车轴距较小,连接消音器后再连接排气尾管则空间稍嫌不足,去掉消音器而直接设置排气尾管则噪音较大,很难实现两者兼顾。且当排气尾管的体积小时,其与连接管的连接强度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紧凑、经济实用、消音效果好、与连接管的连接强度更好的一种汽车排气管。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外壳和内胆组成的尾管及与所述的尾管相连接的连接管,所述的内胆套设于所述的外壳的内腔,所述的内胆的外壁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隔音层,所述的内胆的外壁与隔音层相配合的位置处设有凹陷部,所述的凹陷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的内胆的长度的2/3 ;且所述的内胆的凹陷部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消音孔;所述的内胆与所述的外壳之间靠近前端处设有第一环形支撑件,且所述的第一环形支撑件由依次设置的第一环边、斜向设置的过渡边及第二环边组成,所述的第二环边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环边的直径,且所述的第一环边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内胆前端的外周壁上,所述的第二环边的外周面抵于所述的外壳的内壁,所述的外壳的前端通过向内设置的平直翻边与所述的第二环边相铆接;所述的内胆的后端与所述的外壳的后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支撑件;所述的连接管通过端部设有的焊料垫圈与尾管的后端焊接为一体,且所述的第二环形支撑件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的焊料垫圈的凹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汽车排气管的结构非常紧凑,尾管的内胆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隔音层,通过消音层与消音孔的配合可实现消音功能,内胆的凹陷部的设置产生了截面的变化,会产生阻抗,具有一定的消声作用。且凹陷部的长度小于内胆的长度的2/3则对排气尾管的强度影响不大。该排气管的尾管的内胆与外壳之间靠近前端处设有第一环形支撑件,且第一环形支撑件由直径依次变大的第一环边、斜向设置的过渡环边及第二环边组成,且第一环边焊接固定于内胆前端的外周壁上,且外壳的前端通过向内设置的平直翻边与第二环边相铆接;这样,第一支撑件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外壳和内胆之间的连接也更为牢固,且斜向设置的过渡环边的设计也可形成反射,加强消音效果。该排气管的连接管与尾管的连接端通过焊料垫圈焊接为一体,且第二环形支撑件设有用于容置焊料垫圈的凹腔,则连接管与尾管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排气管的排气尾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外壳、1.1平直翻边、2内胆、2.1凹陷部、2.2消音孔、3隔音层、4第一环形支撑件、4.1第一环边、4.2过渡环边、4.3第二环边、5第二环形支撑件、5.1凹腔、6连接管、6.1焊料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外壳I和内胆2组成的尾管及与所述的尾管相连接的连接管6,所述的内胆2套设于所述的外壳I的内腔,所述的内胆2的外壁与所述的外壳I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隔音层3,所述的内胆2的外壁与隔音层3相配合的位置处设有凹陷部2.1,所述的凹陷部2.1的长度小于所述的内胆2的长度的2/3 ;且所述的内胆2的凹陷部2.1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消音孔2.2 ;所述的内胆2与所述的外壳I之间靠近前端处设有第一环形支撑件4,且所述的第一环形支撑件4由依次设置的第一环边4.1、斜向设置的过渡边及第二环边4.3组成,所述的第二环边4.3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环边4.1的直径,且所述的第一环边4.1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内胆2前端的外周壁上,所述的第二环边4.3的外周面抵于所述的外壳I的内壁,所述的外壳I的前端通过向内设置的平直翻边1.1与所述的第二环边4.3相铆接;所述的内胆2的后端与所述的外壳I的后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支撑件5 ;所述的连接管6通过端部设有的焊料垫圈6.1与尾管的后端焊接为一体,且所述的第二环形支撑件5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的焊料垫圈6.1的凹腔5.1。 所述的隔音层3为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的隔音层3。 所述的隔音层3的厚度为15-25mm。 所述的隔音层3的厚度为20mm。 所述的焊料垫圈6.1依次由上焊料层、基材层和下焊料层组成。 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外壳(1)和内胆(2)组成的尾管及与所述的尾管相连接的连接管(6),所述的内胆(2)套设于所述的外壳(1)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胆(2)的外壁与所述的外壳(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隔音层(3),所述的内胆(2)的外壁与隔音层(3)相配合的位置处设有凹陷部(2.1),所述的凹陷部(2.1)的长度小于所述的内胆(2)的长度的2/3;且所述的内胆(2)的凹陷部(2.1)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消音孔(2.2);所述的内胆(2)与所述的外壳(1)之间靠近前端处设有第一环形支撑件(4),且所述的第一环形支撑件(4)由依次设置的第一环边(4.1)、斜向设置的过渡边及第二环边(4.3)组成,所述的第二环边(4.3)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环边(4.1)的直径,且所述的第一环边(4.1)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内胆(2)前端的外周壁上,所述的第二环边(4.3)的外周面抵于所述的外壳(1)的内壁,所述的外壳(1)的前端通过向内设置的平直翻边(1.1)与所述的第二环边(4.3)相铆接;所述的内胆(2)的后端与所述的外壳(1)的后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支撑件(5);所述的连接管(6)通过端部设有的焊料垫圈(6.1)与尾管的后端焊接为一体,且所述的第二环形支撑件(5)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的焊料垫圈(6.1)的凹腔(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外壳⑴和内胆⑵组成的尾管及与所述的尾管相连接的连接管(6),所述的内胆(2)套设于所述的外壳(I)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胆(2)的外壁与所述的外壳⑴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隔音层(3),所述的内胆(2)的外壁与隔音层(3)相配合的位置处设有凹陷部(2.1),所述的凹陷部(2.1)的长度小于所述的内胆(2)的长度的2/3 ;且所述的内胆(2)的凹陷部(2.1)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消音孔(2.2);所述的内胆(2)与所述的外壳(I)之间靠近前端处设有第一环形支撑件(4),且所述的第一环形支撑件(4)由依次设置的第一环边(4.1)、斜向设置的过渡边及第二环边(4.3)组成,所述的第二环边(4.3)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环边(4.1)的直径,且所述的第一环边(4.1)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内胆(2)前端的外周壁上,所述的第二环边(4.3)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思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