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2292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座、压板和紧固件;安装座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压板向上凹设有第二安装槽,压板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的顶面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围成用于夹持外后视镜转轴的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座和压板来固定外后视镜转轴,由于压板的厚度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L型支架的高度,对于有限的安装空间,由于压板厚度的减小,所以可以大大地提高安装座的高度,以使用于将压板固定在安装座上的紧固件可以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内,进而使外后视镜转轴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上,解决了外后视镜发生角度偏斜的问题,避免了外后视镜的震颤,保证了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座、压板和紧固件;安装座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压板向上凹设有第二安装槽,压板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的顶面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围成用于夹持外后视镜转轴的夹持空间。本技术通过安装座和压板来固定外后视镜转轴,由于压板的厚度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L型支架的高度,对于有限的安装空间,由于压板厚度的减小,所以可以大大地提高安装座的高度,以使用于将压板固定在安装座上的紧固件可以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内,进而使外后视镜转轴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上,解决了外后视镜发生角度偏斜的问题,避免了外后视镜的震颤,保证了行车安全。【专利说明】车辆及其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及具有该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参见图1、图2,车辆的外后视镜5’的转轴2’一般通过L型支架3’与设置在车体上的安装座I’固定连接。具体地,L型支架3’和安装座I’上均开设有固定孔4’,通过穿过上述固定孔的螺钉将L型支架3’固定在安装座I’上。由图2可以看出,L型支架3’在竖直方向(相对于图1而言)具有一定的高度,由于安装空间的高度一定,所以只能通过减小安装座I’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来满足安装空间的要求,而在安装座I’的高度减小时,固定L型支架3’和安装座I’的螺钉旋入安装座I’内的长度较短,容易引起固定强度不足,使外后视镜5’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偏斜现象,导致后视镜震颤,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而且也使螺钉选型比较困难;另外,上述安装结构通过螺钉将外后视镜5’的转轴2’固定在安装座I’上,转轴2’左右摆动时,螺钉会受到剪切力,且由于力臂较长,致使固定用的螺钉容易松脱。 此外,由于加工时,L型支架3’自身精度容易存在偏差,所以L型支架3’上的固定孔会留有一定的调整量,并且,安装座I’上的固定孔为后期机械加工的,位置精度难以保证,所以安装时,容易导致转轴2’的角度倾斜,进而影响外后视镜5’的安装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旨在解决后视镜转轴固定不牢固及容易偏斜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座和压板;其中,安装座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压板向上凹设有第二安装槽;压板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面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围成用于夹持外后视镜转轴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还包括:紧固件;其中,所述压板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面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中,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进一步地,上述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中,所述外后视镜转轴的轴线低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面。 进一步地,上述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中,所述外后视镜转轴的轴线低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面0.5到2mm。 进一步地,上述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中,所述外后视镜转轴的轴线低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面1mm。 本技术通过安装座和压板来固定外后视镜转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压板的厚度大大地小于L型支架的高度,对于有限的安装空间,可以大大地提高安装座的高度,以使用于将压板固定在安装座上的紧固件可以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内,进而使外后视镜转轴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上,解决了外后视镜发生角度偏斜的问题,避免了外后视镜的震颤,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驾驶室、外后视镜和上述任一种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中,外后视镜通过上述任一种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与所述驾驶室相连接。 由于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及其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安装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3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座I和压板3。 其中,安装座I的顶面12(图5所示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压板3向上(基于图5所示位置关系而言)凹设有第二安装槽31。压板3与安装座I的顶面12可拆卸连接,并且,第一安装槽11与第二安装槽31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31围成用于夹持外后视镜转轴2的夹持空间。 具体实施时,压板3可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与安装座I的顶面可拆卸连接。 安装时,先将外后视镜转轴2放置在安装座I顶面12上开设的第一安装槽11内,然后将压板3放置在安装座I的顶面12上,并且,调整压板3的位置,使压板3上的第二安装槽31与安装座I顶面12上的第一安装槽11位置相对应;此时,第二安装槽31盖设在外后视镜转轴2上,外后视镜转轴2被夹持在第二安装槽31和第一安装槽11之间,最后将压板3固定连接在安装座I的顶面12上。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通过安装座I和压板3来固定外后视镜转轴2,与现有技术相t匕,本实施例中的压板3的厚度大大地小于L型支架的高度,对于有限的安装空间,由于压板3厚度的减小,可以大大地提高安装座I的高度,进而使用于将压板3固定在安装座I上的紧固件可以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I内,使外后视镜转轴2比较牢靠的固定在安装座I上,解决了外后视镜发生角度偏斜的问题,避免了外后视镜的震颤,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通过螺钉将压板3固定在安装座I上。具体地,压板3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2,安装座I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图中未示出),压板3和安装座I通过穿过第一限位孔32和第二限位孔固定螺钉相连接。由于本实施例大大地提高了安装座I的高度,所以可以大大地提高螺钉旋入安装座I的深度,进而使外后视镜转轴2可靠地安装在安装座I上。 再参见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外后视镜转轴2的轴线低于安装座I的顶面12。进一步地,外后视镜转轴2的轴线低于安装座I的顶面12的距离d可以为0.5到2_。更进一步地,外后视镜转轴2的轴线低于安装座I的顶面12的距离d可以为1_。 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图3所示状态而言,由于外后视镜转轴2的轴线低于安装座I的顶面12,所以外后视镜转轴2的左、右及向下三个方向的运动均由安装座I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后视镜转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和压板(3);其中,所述安装座(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所述压板(3)向上凹设有第二安装槽(31);所述压板(3)与所述安装座(1)的顶面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1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围成用于夹持外后视镜转轴(2)的夹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军秦培敏李合东赵小龙张兆芹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