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中可移位遮阳装置的支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971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机动车辆中遮阳装置的一种支架系统,其包括具有引导件(16)以及连接件(18)的支架(14),所述引导件(16)耦合至所述连接件(18),使得其能够以非破坏性的方式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中可移位遮阳装置的支架系统。支架系统是支撑某些其它沿着引导部(例如导轨)运动并固定至所述引导部的可运动物体的带轮的或滑动式车辆部件。
技术介绍
遮阳装置系统,诸如与滑动车顶或玻璃车顶一起使用的卷帘或滑动式车顶内衬(headliner)等是以可手动的以及电动的方式提供的。在电动方式中,卷帘的横杆连接至在导轨内延伸的驱动线缆。卷帘横杆的位置借助于马达由在引导部内被刚性引导的线缆的运动确定。在手动卷帘的情况下,所述横杆由手移动,其端部借助于容纳在导轨内的支架被引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改善了遮阳装置系统的成本效益。在机动车辆遮阳装置的支架系统中,为上述目的设有这样的支架,该支架具有引导件以及用于连接至所述遮阳装置的连接件,所述引导件耦合至所述连接件使得其能够以非破坏性的方式释放。所述引导件是独立于所述连接件的构件。从而能够将基本形式的支架用于既能手动又能电动的遮阳装置系统。以此方式,进一步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拆卸所述遮阳装置,原因是所述连接件能够从所述引导件脱离,从而所述连接件能够从导轨移走而所述引导件保持在所述导轨内。如果为所述遮阳装置设置电驱动系统,那么所述引导件优选地连接至驱动线缆,从而能够取下所述连接件及与其连接的遮阳装置,而不必取下驱动系统(如果有的话),因为所述驱动线缆可以与所述引导件一起保持在导轨内。优选地,一个闩元件(latching element)形成于所述引导件上,且其构造成可以与所述连接件上形成的闩部分(latching portion)形成闩连接(latching connection),所述闩连接将所述引导件紧固至所述连接件。当使用电驱动器时,所述驱动线缆的一端优选地以不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引导件,例如通过罐封、或注射模塑法封装。所述遮阳装置优选地是卷帘。然而,也可以使用滑动式车顶内衬。因为通常所述支架容纳在导轨内,所以所述闩连接有利地在支架的移位方向上闭合。所述闩元件可具有例如能在与移位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转的舌部。该舌部的偏转可以用于形成和释放所述闩连接。当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导轨内时,所述导轨优选地使所述引导件和所述连接件在横交于所述移位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固定,并且还能够防止所述闩连接在与所述移位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释放。然后,所述引导部能够在车辆的z方向和y方向起作用,这两个方向都垂直于车辆x方向上的支架移位方向。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闩元件与所述引导件一体地形成。当至少所述引导件由适当的塑料制成,但优选地整个支架都由适当的塑料制成时,所述闩元件与所述引导件的一体实现以及所述线缆至所述引导件的简单连接是特别简单的。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系统的三维图;图3和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支架系统的进一步视图;图5至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支架系统的引导件的视图;以及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支架系统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支架系统10,其用于移动机动车辆中的卷帘11(在图2中示出)形式的遮阳装置。在大多数情况下,此种卷帘通常设置在车辆滑动车顶(未示出)之下。数个引导部在两个导轨12内形成,其中仅仅示出一个导轨,这些引导部沿着车顶在车辆的纵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支架14容纳在导轨12内,从而可以在移位方向A上移位。支架14包括两个部分,即引导件16和连接件18。这在图2中更详细地示出。如图2所示,连接件18包括延伸部20,延伸部20的方向垂直于移位方向A,并且其上可以放置卷帘11的横杆22。引导件16包括加厚部分24,加厚部分24在移位方向A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支架14的纵向侧上。加厚部分24容纳在导轨12的第一引导部26内。引导件16仅仅在移位方向A上是可移位的,而不能在任何其它的方向上移位(即z方向和y方向)。连接件18还包括突出部25,当支架14组装好时,突出部25容纳在第二引导部28内,该第二引导部位于第一引导部26上方。突出部25与加厚部分24设置在支架14的同一侧。垂直于移位方向A以及垂直于突出部25的突出方向的另一突出部29(即其方向在z方向上)也容纳在第二引导部28内,并且还防止支架14在垂直于移位方向A的方向上运动。连接件18通过闩连接牢固地连接到引导件16。例如从图4中可看到,连接件18具有用于将连接件18紧固至引导件16的块状闩部30。引导件16包括与闩部30互补的闩元件31。止挡部32抵靠连接件18的闩部30的前端面,形成闩元件31的第一部分。在引导件16的舌部34上形成的抵靠面作为闩元件31的第二部分接合闩部30的后端面35。舌部34仅仅可在z方向上偏转,并且在其端部处包括背离闩部30的倾斜偏转面36。在z方向上,在舌部34的下方凹入一个空间,使得该舌部可以沿着一个足够的行程自由移动。从舌部34的侧部开始,连接件18可以沿移位方向A在引导件16上滑动,由于连接件18与偏转面36的接触,舌部34可以在负z方向下偏转。当连接件18的闩部30的后端面35已经经过偏转面36时,舌部34在正z方向上向回枢转,并且借助于抵靠面而紧固闩部30,从而紧固连接件18。为了释放闩连接,舌34例如借助于诸如螺丝刀之类的适当工具而在负z方向上被压下,并且连接件18逆着移位方向A移动,直到其从所述闩连接释放。连接件18以及紧固在其上的横杆22与悬于横杆22上的卷帘11此时能够独立于引导件16而在导轨12内移动,并且最终能够在前端处从导轨12移走。导轨12例如可以具有组装或拆卸点(未示出),所述组装或拆卸点可以形成为使得支架14可以垂直于移位方向A——例如在z方向上——升起并脱离导轨12。替代地,可以在移位方向A上移走支架14。提供上述支架14是用于与手动遮阳装置一起使用。在图5至图10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线缆40的一端38安装在引导件16’的轴向端上,电驱动器(未示出)借助于该驱动线缆可移动支架14、进而移动卷帘11。除此之外,引导件16’与上述引导件16相同。在两种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连接件18。优选地,以公知方式形成的线缆40的端部38整体地容纳在引导件16’内。这可以例如通过罐封、或注射模塑法封装而实现。从而,线缆40不可释放地连接至引导件16’。如果例如需更换卷帘,那么,尽管在释放所述闩连接之后连接件18从导轨12移走,但是线缆40以及紧固于其上的引导件16’能够保持在导轨12内。在此例子中,包括引导件16、16’以及连接件18的整个支架14由塑料制成,并且两个部分都是注射模塑的。当然,所述闩连接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构造实现,其中所述的闩部形成于引导件16、16’上,而所述闩元件形成于连接件18上。一般说来,第一闩元件设置在引导件16上,而第二互补的闩元件设置在连接件18上,这可以建立可释放的闩连接,该闩连接使引导件16和连接件18牢固而可释放地彼此耦合而一起形成支架14。标号列表10支架系统11卷帘12导轨14支架16引导件16’ 引导件18连接件20延伸部22横杆24加厚部分25突出部26引导部28引导部29突出部30闩部31闩元件32止挡部34舌部35端面36偏转面38端40驱动线缆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辆中的可移位遮阳装置的支架系统,其包括具有引导件(16、16’)以及用于连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辆中的可移位遮阳装置的支架系统,其包括具有引导件(16、16’)以及用于连接至所述遮阳装置的连接件(18)的支架(14),所述引导件(16、16’)耦合至所述连接件(18),使得其能够以非破坏性的方式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纳格里姆约阿希姆勒德尔克劳迪娅里斯曼弗雷德罗恩克
申请(专利权)人:阿文美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