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LRRK2调节剂的吡唑氨基嘧啶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004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4:26
作为LRRK2调节剂的吡唑化合物,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和使用所述化合物用于治疗与LRRK2受体相关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作为LRRK2调节剂的吡唑化合物,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和使用所述化合物用于治疗与LRRK2受体相关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的方法。【专利说明】作为LRRK2调节剂的吡唑氨基嘧啶衍生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节LRRK2的功能并且可用于治疗LRRK2介导的疾病和病症如帕金森 病的化合物。
技术介绍
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雷维小体(Lewy body)痴呆和亨廷顿病影响数百万个 体。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运动系统障碍,大约每1000个人中有一个遭受该病的痛 苦,其中遗传性帕金森病占所有患者的5-10%。帕金森病由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进展性损 失引起,使得患者具有受损的指挥和控制他们的行动的能力。原发性帕金森病症状是发抖、 僵硬、运动迟钝和受损的平衡力。许多帕金森病患者还经历其他症状如情绪变化、记忆丧 失、说话问题和睡眠障碍。 编码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蛋白(LRRK2)的基因已被鉴别出与遗传性帕金森病 相关(Paisan-Ruiz 等,Neuron,Vol. 44 (4),2004,pp 595-600 ;Zimprich 等,Neuron, V〇1.44(4),2004,601-607)。体外研究表明,相比于野生型,帕金森病相关的突变导致增 高的LRRK2激酶活性以及降低的GTP水解速率(Guo等,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 Vol. 313(16),2007, pp. 3658-3670)。抗-LRRK2抗体已被用来标记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脑 干雷维小体和与Lewis体痴呆相关的皮质抗体,表明LRRK2可以在雷维小体形成和与这 些疾病相关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Zhou等,Molecular Degeneration, 2006,1:17 doi :10. 1186/1750-1326-1-17)。LRRK2还已被鉴别为潜在地与升高的对克罗恩氏病的 易感性和对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的基因(Zhang等,New England J. Med Voh 361 (2009) ρρ·2609-2618。 LRRK2也与以下相关:轻度认知受损向阿尔茨海默病转变(W02007/149789); L-多巴诱发的运动障碍(Hurley 等,Eur. J. Neurosci.,Vol. 26,2007,pp. 171-177 ;与神 经元前体分化相关的CNS障碍(Milosevic等,Neurodegen.,Vol. 4, 2009, P. 25);癌症如 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血癌和肺癌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W02011/038572);乳突状肾癌 和甲状腺癌(Looyenga 等,www. pnas. org/cgi/doi/10. 1073/pnas. 1012500108);多发性 骨髓瘤(Chapman 等,Nature Vol. 471,2011,ρρ· 467-472);肌萎缩侧索硬化(Shtilbans 等,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Early Online 2011,pp. 1-7);类风湿性关节 炎(Nakamura 等,DNA Res. Vol. 13(4) ,2006,ρρ· 169-183);以及脊椎强直(ankylosing spondylytis)(Danoy 等,PLoS Genetics,Vol. 6(12),2010, el001195, ρρ·1-5)。 因此,有效调节LRRK2活性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可以提供对于以下疾病的治疗:神 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雷维小体痴呆,CNS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和L-多巴诱发的运动障 碍,癌症如肾癌、乳癌、前列腺癌、血癌、乳突癌和肺癌、急性髓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以 及炎性疾病如麻风病、克劳恩氏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脊椎强直。特别地, 需要具有LRRK2亲和力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相对于其他激酶如JAK2对于LRRK2是选择性 的,其可以提供用于治疗神经变性疾病如ro的有效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 Ν2-(Γ,5_二甲基-Γ H-l,4,-联吡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 啶-2,4-二胺; Ν2-(Γ,3_二甲基-Γ H-l,4,-联吡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 啶-2,4-二胺; 4-(环丙基氨基)-2-((5-甲基-1-(四氢-2H-吡喃-4-基)-IH-吡唑-4-基)氨 基)嘧啶-5-甲腈; 4-(环丙基氨基)-2-((3-甲基-1-(四氢-2H-吡喃-4-基)-IH-吡唑-4-基)氨 基)嘧啶-5-甲腈; 2-((1-(1-氰基丙基)-5-甲基-IH-吡唑-4-基)氨基)-4-(环丙基氨基)嘧 陡-5-甲腈; N2-(1-(1-氟-2-甲基丙-2-基)-3-甲基-IH-吡唑-4-基)-M-甲基-5-(三氟 甲基)嘧啶-2,4-二胺; 2-((5-氯-1-(四氢-2H-吡喃-4-基)-IH-吡唑-4-基)氨基)-4-(乙基氨基) 嘧啶-5-甲腈; 5-溴-N2-(1,5-二甲基-IH-吡唑-4-基)-N4-甲基嘧啶-2,4-二胺; 2-甲基-2-(3-甲基-4-((4-(甲基氨基)-5-(三氟甲基)嘧啶-2-基)氨 基)-IH-吡唑-1-基)丙-1-醇; 1-((5-氯-4-((4-(甲基氨基)-5-(三氟甲基)嘧啶-2-基)氨基)-1Η-吡 唑-1-基)甲基)环丙醇; N2-(3-氯-1-(2-(4-乙基-4H-1,2,4-三唑-3-基)丙-2-基)-IH-吡 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 4-二胺; N2-(3-氯-1-(2-(1-乙基-1H-1,2,4-三唑-3-基)丙-2-基)-IH-吡 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 N2-(3-氯-1-(2-(1-乙基-1H-1,2,4-三唑-3-基)丙-2-基)-IH-吡 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 4-二胺; N2-(3-氯-1-(2-(1-乙基-1H-1,2,4-三唑-3-基)丙-2-基)-IH-吡 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 4-二胺; M-甲基-N2-(3-甲基-1-(3-甲基氧杂环丁烷-3-基)-IH-吡唑-4-基)-5-(三 氟甲基)嘧啶-2,4-二胺; N2-(1-(2-(1,4-二甲基-IH-咪唑-2-基)丙-2-基)-3_ 甲基-IH-吡 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 N2-(1-(2-(1,4-二甲基-IH-咪唑-2-基)丙-2-基)-3_ 甲基-IH-吡 唑-4-基)-M-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 M-甲基-N2-(3-甲基-1-(2-(5-甲基 _ 唑-2-基)丙-2-基)-IH-吡 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 M-乙基-N2-(3-甲基-1-(3-甲基氧杂环丁烷-3-基)-IH-吡唑-4-基)-5-(三 氟甲基)嘧啶-2,4-二胺; 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N2‑(1′,5‑二甲基‑1′H‑1,4′‑联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1′,3‑二甲基‑1′H‑1,4′‑联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4‑(环丙基氨基)‑2‑((5‑甲基‑1‑(四氢‑2H‑吡喃‑4‑基)‑1H‑吡唑‑4‑基)氨基)嘧啶‑5‑甲腈;4‑(环丙基氨基)‑2‑((3‑甲基‑1‑(四氢‑2H‑吡喃‑4‑基)‑1H‑吡唑‑4‑基)氨基)嘧啶‑5‑甲腈;2‑((1‑(1‑氰基丙基)‑5‑甲基‑1H‑吡唑‑4‑基)氨基)‑4‑(环丙基氨基)嘧啶‑5‑甲腈;N2‑(1‑(1‑氟‑2‑甲基丙‑2‑基)‑3‑甲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2‑((5‑氯‑1‑(四氢‑2H‑吡喃‑4‑基)‑1H‑吡唑‑4‑基)氨基)‑4‑(乙基氨基)嘧啶‑5‑甲腈;5‑溴‑N2‑(1,5‑二甲基‑1H‑吡唑‑4‑基)‑N4‑甲基嘧啶‑2,4‑二胺;2‑甲基‑2‑(3‑甲基‑4‑((4‑(甲基氨基)‑5‑(三氟甲基)嘧啶‑2‑基)氨基)‑1H‑吡唑‑1‑基)丙‑1‑醇;1‑((5‑氯‑4‑((4‑(甲基氨基)‑5‑(三氟甲基)嘧啶‑2‑基)氨基)‑1H‑吡唑‑1‑基)甲基)环丙醇;N2‑(3‑氯‑1‑(2‑(4‑乙基‑4H‑1,2,4‑三唑‑3‑基)丙‑2‑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3‑氯‑1‑(2‑(1‑乙基‑1H‑1,2,4‑三唑‑3‑基)丙‑2‑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3‑氯‑1‑(2‑(1‑乙基‑1H‑1,2,4‑三唑‑3‑基)丙‑2‑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3‑氯‑1‑(2‑(1‑乙基‑1H‑1,2,4‑三唑‑3‑基)丙‑2‑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甲基‑N2‑(3‑甲基‑1‑(3‑甲基氧杂环丁烷‑3‑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1‑(2‑(1,4‑二甲基‑1H‑咪唑‑2‑基)丙‑2‑基)‑3‑甲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1‑(2‑(1,4‑二甲基‑1H‑咪唑‑2‑基)丙‑2‑基)‑3‑甲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甲基‑N2‑(3‑甲基‑1‑(2‑(5‑甲基唑‑2‑基)丙‑2‑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乙基‑N2‑(3‑甲基‑1‑(3‑甲基氧杂环丁烷‑3‑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乙基‑N2‑(1‑((2‑甲氧基乙基)磺酰基)‑3‑甲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1‑((2‑甲氧基乙基)磺酰基)‑3‑甲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1‑((2‑甲氧基乙基)磺酰基)‑5‑甲基‑1H‑吡唑‑4‑基)‑N4‑甲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5‑氯‑1‑(2‑(4‑甲基‑4H‑1,2,4‑三唑‑3‑基)丙‑2‑基)‑1H‑吡唑‑4‑基)‑N4‑乙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甲基‑N2‑(5‑甲基‑1‑(2‑(1‑甲基‑1H‑吡唑‑3‑基)丙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甲基‑N2‑(5‑甲基‑1‑(2‑(1‑甲基‑1H‑吡唑‑3‑基)丙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甲基‑N2‑(3‑甲基‑1‑(2‑(嘧啶‑2‑基)丙‑2‑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3‑氯‑1‑(2‑(5‑甲基‑1,3,4‑二唑‑2‑基)丙‑2‑基)‑1H‑吡唑‑4‑基)‑N4‑乙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乙基‑N2‑(3‑甲基‑1‑(2‑(5‑甲基‑1,3,4‑二唑‑2‑基)丙‑2‑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乙基‑N2‑(1‑(2‑(5‑乙基‑1,3,4‑二唑‑2‑基)丙‑2‑基)‑3‑甲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4‑乙基‑N2‑(1‑(2‑(1‑异丙基‑1H‑1,2,4‑三唑‑3‑基)丙‑2‑基)‑3‑甲基‑1H‑吡唑‑4‑基)‑5‑(三氟甲基)嘧啶‑2,4‑二胺;N2‑(3‑氯‑1‑(2‑(4‑甲基‑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尔斯·贝克格伦丹尼尔·乔恩·伯狄克马克·钱伯斯布赖恩·K·尚陈慧芬安东尼·埃斯特拉德扎卡里·凯文·斯威尼
申请(专利权)人: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