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6915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方法,其制备方法是:将锡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到溶液A,将硅源与乙醇和氨水混合,搅拌得到溶液B,将溶液A和B充分搅拌混合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纺丝制得纤维,通过煅烧得到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步静电纺丝技术,通过控制前驱物原料的性质形成核壳结构,工艺简单,所得棒状纤维的结构为SiO2表面均匀包覆SnO2小颗粒的核壳结构,形貌规则,比表面积大,在光电材料、气敏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纳米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二氧化锡(SnO2)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透明性和物理化学稳定性的η型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它具有较宽的带隙(3.6 eV)和较低的电阻率(10_,10_6 Ω二氧化硅(S12)是一种常见的无毒、无味和无污染的非金属功能材料。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硅形成的核壳纳米棒结构少有报道,该特殊结构具有规则的形貌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在光电材料、气敏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方法相比,静电纺丝技术以其装置简单、产物产量高、纺丝成本低廉和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有效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文献和专利中报道的二氧化锡与二氧化硅的复合结构多为简单混合物。中国专利(CN102586945A)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Si02/Sn02/Ti02三组分并列纳米纤维束,该方法配制了三种不同组分的纺丝液,采用并列三喷丝头进行纺丝,以期得到组分不同的并列纤维束,但此方法仅仅为组分之间简单的混合,各组分接触状态不一,结构稳定性差,很难投入实际应用。因此,采用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控制合成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的二氧化硅/ 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具有显著的意义,并且所得产品在光电材料、气敏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具有很好的可控性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硅/ 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驱体溶液制备:将锡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溶液A ;将硅源溶于乙醇中,加入氨水,磁力搅拌使其预水解得至IJ溶液B ; (2)静电纺丝过程:将步骤(I)中的溶液A和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得到纺丝液后利用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3)煅烧过程:将步骤(2)制备的复合纤维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 所述的步骤(I)中的锡源为二水合二氯化亚锡、五水合四氯化锡或无水四氯化锡,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丙酯或正硅酸丁酯。 所述的步骤(I)中锡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2?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在溶液A中的质量浓度为10?20 wt0L. 所述的步骤(I)中硅源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3?10,硅源与氨水的摩尔比为1:广5。 所述的步骤(2)纺丝液中锡源与硅源的摩尔比为3: f 3。 所述的步骤(3)的煅烧过程,升温速率为I?20 °C/min,煅烧温度为500?650 °C,煅烧时间为广5 h。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S12/ SnO2核壳棒状纤维,S12/为棒状纤维结构,SnO2以小颗粒状紧密联接包覆在S12棒状纤维表面形成核壳结构,S12棒状纤维的直径为200-900 nm,SnO2小颗粒的直径为30-60 nm。 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为:首先将锡源和PVP溶于DMF溶液中,得到锡溶液;后通过向硅源的乙醇溶液中加入氨水使其预水解,得到硅溶液。硅源经过预水解在纺丝过程中直接与PVP复合形成纤维,而可溶的锡盐则随着溶剂的蒸发积聚到表面,经过后续煅烧等过程,获得的SnO2颗粒均匀分散在S12纤维表面,形成了 S12/ SnO2核壳棒状纤维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锡溶液所选择的溶剂DMF对多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均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化学稳定性,其沸点为153 °C,配制的纺丝液在室温下即可较稳定的储存,纺丝过程中不易出现液滴。 2.本专利技术在配制硅溶液时采用了硅源预水解的方法,致使在纺丝过程中锡和硅的成份在纤维中出现有规律分布,因此不需要用同轴纺丝就可以形成核壳结构,进一步简化了工艺,同时可以更有效控制其组成。 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二氧化硅/ 二氧化锡纳米棒比表面积大,形貌规则,直径分布均勻,表面活性高,有利于在壳层负载其他物质形成功能化复合材料,在光电材料、气敏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合成的Si02/Sn02核壳棒状纤维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合成的Si02/Sn02核壳棒状纤维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合成的Si02/Sn02核壳棒状纤维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合成的Si02/Sn02核壳棒状纤维的EDS能谱图。 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合成的Si02/Sn02核壳棒状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明白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锡源(二水合二氯化亚锡、五水合四氯化锡或无水四氯化锡),硅源(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丙酯或正硅酸丁酯)、N,N 二甲基甲酰胺、PVP (PVP均为PVP-K30)均为市售分析纯产品,所使用的氨水为30wt%氨水。 实施例11.1称取0.4 g SnCl4*5H20加入至盛有12 mL 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2 g PVP,搅拌直至全部溶解得到均一的溶液;1.2量取0.26 mL正硅酸乙酯溶于2.6 mL乙醇,然后向其中缓慢加入46 μ?氨水,搅拌使得正硅酸乙酯预水解,得到硅前驱体溶液。 1.3将实施例1.2所得的硅前驱体溶液缓慢加入1.1中的锡溶液中,搅拌得到具有一定粘度的纺丝液。将纺丝液倒入注射器,采用直径为0.6 mm的针头作为喷射液体的毛细管,静电纺丝过程的电压为12 kV,针头与接收板的距离为10 cm,纺丝液推进速度为0.3mL/h,采用铝箔接收得到复合纤维;1.4将实施例1.3中得到的纤维放入程序控温炉中,升温速率为1°C /min,加热至500°C保温l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S12/ SnO2核壳棒状纤维。 实施例22.1称取0.434 g SnCl2CH2O加入至盛有12 mL 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2 g PVP,搅拌直至全部溶解得到均一的溶液;2.2量取0.43 mL正硅酸甲酯溶于3 mL乙醇,然后向其中缓慢加入75μ?氨水,搅拌使得正硅酸甲酯预水解,得到硅前驱体溶液。 2.3将实施例2.2所得的硅前驱体溶液缓慢加入2.1中的锡溶液中,搅拌得到具有一定粘度的纺丝液。将纺丝液倒入注射器,采用直径为0.7 mm的针头作为喷射液体的毛细管,静电纺丝过程的电压为15 kV,针头与接收板的距离为15 cm,纺丝液推进速度为0.75mL/h,采用铝箔接收得到复合纤维;2.4将实施例2.3中得到的纤维放入程序控温炉中,升温速率为5°C /min,加热至550°C保温3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S12/ SnO2核壳棒状纤维,样品形貌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S12棒状纤维的直径为300nm左右,SnO2小颗粒为40nm左右,SnO2小颗粒紧密联接包覆在S12表面形成棒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前驱体溶液制备:将锡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溶液A;将硅源溶于乙醇中,加入氨水,磁力搅拌使其预水解得到溶液B; (2)静电纺丝过程:将步骤(1)中的溶液A和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得到纺丝液后利用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3)煅烧过程:将步骤(2)制备的复合纤维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硅/ 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前驱体溶液制备:将锡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溶液A ;将硅源溶于乙醇中,加入氨水,磁力搅拌使其预水解得到溶液B ; (2)静电纺丝过程:将步骤(I)中的溶液A和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得到纺丝液后利用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3)煅烧过程:将步骤(2)制备的复合纤维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的锡源为二水合二氯化亚锡、五水合四氯化锡或无水四氯化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的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丙酯或正硅酸丁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锡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萍刘运时师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