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6915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方法,其制备方法是:将锡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到溶液A,将硅源与乙醇和氨水混合,搅拌得到溶液B,将溶液A和B充分搅拌混合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纺丝制得纤维,通过煅烧得到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步静电纺丝技术,通过控制前驱物原料的性质形成核壳结构,工艺简单,所得棒状纤维的结构为SiO2表面均匀包覆SnO2小颗粒的核壳结构,形貌规则,比表面积大,在光电材料、气敏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纳米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二氧化锡(SnO2)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透明性和物理化学稳定性的η型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它具有较宽的带隙(3.6 eV)和较低的电阻率(10_,10_6 Ω二氧化硅(S12)是一种常见的无毒、无味和无污染的非金属功能材料。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硅形成的核壳纳米棒结构少有报道,该特殊结构具有规则的形貌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在光电材料、气敏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方法相比,静电纺丝技术以其装置简单、产物产量高、纺丝成本低廉和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有效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文献和专利中报道的二氧化锡与二氧化硅的复合结构多为简单混合物。中国专利(CN102586945A)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Si02/Sn02/Ti02三组分并列纳米纤维束,该方法配制了三种不同组分的纺丝液,采用并列三喷丝头进行纺丝,以期得到组分不同的并列纤维束,但此方法仅仅为组分之间简单的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前驱体溶液制备:将锡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溶液A;将硅源溶于乙醇中,加入氨水,磁力搅拌使其预水解得到溶液B; (2)静电纺丝过程:将步骤(1)中的溶液A和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得到纺丝液后利用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3)煅烧过程:将步骤(2)制备的复合纤维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硅/ 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前驱体溶液制备:将锡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溶液A ;将硅源溶于乙醇中,加入氨水,磁力搅拌使其预水解得到溶液B ; (2)静电纺丝过程:将步骤(I)中的溶液A和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得到纺丝液后利用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3)煅烧过程:将步骤(2)制备的复合纤维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二氧化硅/二氧化锡核壳棒状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的锡源为二水合二氯化亚锡、五水合四氯化锡或无水四氯化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的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丙酯或正硅酸丁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锡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萍刘运时师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