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和一种离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5968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和管接头部,所述管接头部为离合软管接头部和离合硬管接头部中的一个;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连的安装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管接头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所述凸起结构上具有挤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在管接头部与支架之间进行拆装时,只需按压挤压面即可完成,而不需使用工具,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离合管路与支架的拆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的离合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和管接头部,所述管接头部为离合软管接头部和离合硬管接头部中的一个;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连的安装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管接头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所述凸起结构上具有挤压面。本技术的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在管接头部与支架之间进行拆装时,只需按压挤压面即可完成,而不需使用工具,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离合管路与支架的拆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的离合系统。【专利说明】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和一种离合系统
本技术涉及离合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和一种离合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离合系统的离合管路由离合硬管和离合软管连接而成。在安装时,离合软管的接头与离合硬管的接头通过螺纹连接,离合软管通过支架与车身或变速器固定。离合软管与支架之间通过卡片固定,在利用卡片进行固定时,需要先将卡片卡入离合软管接头与支架之间的缝隙,然后利用工具将卡片向下砸到位,同时在拆卸时也必须使用工具才能完成,从而导致其安装和拆卸较为复杂,即不便于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合管路与支架之间不便于拆装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和管接头部,所述管接头部为离合软管接头部和离合硬管接头部中的一个;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连的安装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管接头部的开口 ;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所述凸起结构上具有挤压面。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管接头部的轴向向外延伸并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设置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面位于所述挤压部上。 优选地,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延伸段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延伸段的外侧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上靠近所述侧板的一侧具有第一支架侧板限位面。 优选地,所述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上靠近所述侧板的一侧具有第二支架侧板限位面。 优选地: 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管接头部形成一体式结构; 或者,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一体式结构; 或者,所述限位结构上靠近所述凸起结构的一侧具有变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槽,所述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凸起结构,两个所述凸起结构分别与所述开口两侧的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固定的卡脚。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翻边。 一种离合系统,其包括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所述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的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在安装时,通过按压挤压面以使凸起结构发生变形,将管接头部放到支架的开口处,当凸起结构到达开口上的限位槽处时,松开挤压面,此时凸起结构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使得凸起结构与限位槽相配合,从而实现离合管路中的管接头部与支架的固定,即完成离合管路与支架之间的安装。反向操作即可完成离合管路与支架之间的拆卸过程。由于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均不需使用工具,只需按压挤压面即可完成,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离合管路与支架的拆装。 本技术的离合系统包括上述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由于上述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包含上述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的离合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软管接头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软管接头部与离合硬管接头部相连接时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 1、支架11、安装孔12、卡脚13、第一限位槽14、第二限位槽 15、加强翻边16、底板17、侧板18、开口 2、离合软管 20、第二支架侧板限位面21、第一挤压部22、第二挤压部 23、第一凸起结构24、第二凸起结构25、离合软管接头部 26、限位结构27、变形开口 28、第一支架侧板限位面 29、挡块3、离合硬管31、离合硬管接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I和管接头部,管接头部为离合软管接头部25和离合硬管接头部31中的一个;支架I包括底板16和侧板17 ;底板16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连的安装孔11,侧板17上设置有容纳管接头部的开口 18 ;开口 18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限位槽;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限位槽相配合;凸起结构上具有挤压面。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在安装时,通过按压挤压面以使凸起结构发生变形,将管接头部放到支架I的开口 18处,当凸起结构到达开口 18上的限位槽处时,松开挤压面,此时凸起结构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使得凸起结构与限位槽相配合,从而实现离合管路中的管接头部与支架I的固定,即完成离合管路与支架I之间的安装。反向操作即可完成离合管路与支架I之间的拆卸过程。由于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均不需使用工具,只需按压挤压面即可完成,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离合管路与支架I的拆装。 为了能够更方便地按压挤压面,使凸起结构更易于变形,凸起结构可以沿所述管接头部的轴向向外延伸并形成延伸段,延伸段上设置有挤压部,挤压面位于挤压部上。这样使得挤压面的面积得到了较好地扩大,从而大大地方便了按压操作。 为了能够更省力的对凸起结构进行按压,挤压部可以位于延伸段的内侧。 由于管接头部与支架1安装后,虽然能够有效地防止管接头部在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但却不能防止管接头部在自身轴向方向上的窜动。为了有效地防止管接头部在轴向方向上的窜动,延伸段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挡块29,挡块29上靠近侧板17的一侧具有第一支架侧板限位面28,如图3所示。此时第一支架侧板限位面28通过与侧板17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防止管接头部在轴向方向上的窜动。 当只有第一支架侧板限位面28时,只能对管接头部的轴向的一个方向上进行限位,为了进一步防止管接头部在轴向上的窜动,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限位结构26,限位结构26上靠近侧板17的一侧具有第二支架侧板限位面20,如图4所示。这样在轴向方向上,通过第一支架侧板限位面28与侧板17的配合,以及第二支架侧板限位面20与侧板17的配合,能够较好地对管接头部在轴向的两个方向上均进行限位,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了管接头部的窜动。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架侧板限位面28与第二支架侧板限位面20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或等于侧板17的厚度,从而方便管接头部与支架1的安装,同时也能够进行较好地限位。 具体地,当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结构26时,限位结构与管接头部可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系统管路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和管接头部,所述管接头部为离合软管接头部和离合硬管接头部中的一个;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连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管接头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管接头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所述凸起结构上具有挤压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俊李光明马成汪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