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勇专利>正文

车辆平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894 阅读:6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平衡机构,尤其涉及摩托车的车辆平衡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大架、减震器和与减震器一端联接的控制机构,大架通过两根大架连接杆联接有后桥稳定组合架,穿过后桥稳定组合架且位于后桥上、下侧设置有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的至少2根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轮轴套上对应的连接钢板联接,连杆的中央通过轴与后桥稳定组合架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摩托车的平衡。(*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机构,尤其涉及摩托车和小汽车的车辆平衡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平衡机构由于采用的是通过设置于大架两侧和两侧轮轴套上的连接钢板和与其连接的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的3组连杆和2组半轴传送动力,行车转弯时由于不同的轴受到动力传递角度限制,致使车轮遇障碍抬升的范围小,一旦遇到大的障碍物,倾斜车身失去平衡,导致车辆控制平衡的能力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轻巧便捷,有效提高车身倾斜角度,确保行驶中和停止时车辆在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仍然能保持平衡且安装简单,使用方便的车辆平衡机构。本技术包括大架、减震和与减震一端联接的控制机构,大架通过2根大架拉杆联接有后桥稳定组合架,穿过后桥稳定组合架且位于后桥上、下侧设置有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的至少2根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轮轴套上对应的连接钢板联接,连杆的中央通过轴与后桥稳定组合架联接,后桥稳定组合架中间设有后桥,后桥中央通过轴固定于后桥稳定组合架上,后桥内设有差速器及半轴,后桥上的两根半轴通过万向节与轮轴联接,因为同轴,车身倾斜角度加大,更好地实现对车辆平衡的控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比以前的平衡系统减少了2个万向节同时也减少了2个动力传送角,使车身倾斜角度加大,具有更好的平衡稳定性。后面两个轮子装有由连杆构成的横臂式平衡机构使车辆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保持平衡,停车时用本平衡机构控制平衡或在车速很慢不能靠惯性平衡车体时,不用伸脚,只用平衡机构就可控制平衡;2、具有平常摩托车的大小,轻巧灵活,安装简便;3、克服了雨雪天因车轮打滑而容易摔倒的缺点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本技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位于大架上部的上连接板和通过轴与上连接板连接的杠杆,杠杆上焊有平衡板,平衡板上套有固定在大架上的刹车泵,杠杆的两端通过轴和减震连接,更好的实现车辆的平衡和行驶的平顺性。本技术所述杠杆为V字形或一字形,杠杆上的平衡板为与之相应的扇形。本技术在连杆上设置有扇形齿轮,在后桥稳定组合架上固定滑轨和沿滑轨运动的箱体,在箱体上固定平衡电机及其驱动的平衡齿轮组,由平衡齿轮组与扇形齿轮啮合,在后桥稳定组合架上固定位移电机及其驱动的位移齿轮组和与位移齿轮组啮合的固定在箱体上的齿条,更有效的实现对车身的控制。本技术所述大架连杆包括2根横杆和与之联接的纵杆,增加了连杆强度。本技术所述减震器为前后两组,增加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箱体中平衡齿轮组与位移齿轮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箱体中平衡齿轮组与扇形齿轮啮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车身正直时工作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在一轮升高时的工作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在车身倾斜时的工作原理图;图9为连杆结构示意图;图中,大架1,减震2,上连杆3,杠杆4,平衡板5,平衡齿轮组6,万向节7,轮轴套8,差速器9,大架拉杆10,上连接板11,伸缩杆12,轮轴套连接钢板13,大架拉杆14,位移齿轮组15,扇形齿轮16,下连杆轴17,平衡电机18,滑轨19,位移电机20,齿条21,箱体22,后桥固定轴23,拉杆轴24,横杆25,刹车泵26,纵杆27,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下连杆29,上连杆轴30,刹车泵固定板31,后桥3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将大架1与后桥稳定组合架28通过大架拉杆10和大架拉杆14连为一体,在每个轮轴套8上焊有2组连接钢板13,分别将两根等长的上连杆3和下连杆29的中心用轴与后桥稳定组合架28联接,上连杆3和下连杆29两端分别与轮轴套连接钢板13联接,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中间设有后桥,后桥中央通过轴固定于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上,后桥内设有差速器9及半轴,后桥上的两根半轴通过万向节7与轮轴联接,与差速器9连接的伸缩杆12与发动机动力输出轴连接。在上连杆3上固定扇形齿轮16,在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上固定滑轨19级沿滑轨19运动的箱体22,在箱体22上固定平衡电机18,与平衡电机轴联接的平衡齿轮组6与扇形齿轮16啮合,由固定在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上的位移电机20驱动位移齿轮组15,由位移齿轮组15驱动固定在箱体22上的齿条21,在不需要电机控制平衡时可使平衡齿轮组6与扇形齿轮16脱开。将扇形平衡板5焊接或用螺栓固定到杠杆4上,杠杆4的中心用轴固定在大架1的上连接板11上,将倒U形钳式刹车泵固定在大架1上的刹车泵固定板31上,使其夹嘴正好套在扇形平衡板5上,在杠杆4的两端连接减震2的上端,减震2的下端与轮轴套8连接。如图6-8所示,操作时,上连杆3和下连杆29随路面的倾斜和转向操作时车身的倾斜而倾斜,不易翻车,也不会使人摔倒。停车时利用电机控制的扇形齿轮组调整车身至正直位置,再用刹车泵夹住扇形平衡板5,从而固定车身的位置,便于上下车。如图9所示,上连杆3和下连杆29均由横杆25和纵杆27组成。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平衡机构,包括大架(1)、减震(2)和与减震(2)一端联接的控制机构,其特征是,大架(1)通过大架拉杆(10、14)联接有后桥稳定组合架(28),穿过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且位于后桥上、下侧设置有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的至少2根连杆(3、29),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轮轴套上对应的连接钢板(13)联接,连杆的中央通过轴与后桥稳定组合架(28)联接,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中间设有后桥,后桥中央通过后桥固定轴(23)固定于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上,后桥内设有差速器(9)及半轴,后桥上的两根半轴通过万向节(7)与轮轴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位于大架(1)上部的上连接板(11)和通过轴与上连接板(11)连接的杠杆(4),杠杆(4)上焊有平衡板(5),平衡板(5)上套有固定在大架(1)上的刹车泵(26),杠杆(4)的两端通过轴和减震(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杠杆(4)为V字形或一字形,杠杆(4)上的平衡板(5)为与之相应的扇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辆平衡机构,其特征是,在连杆(3)上设置有扇形齿轮(16),在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上固定滑轨(19)及沿滑轨运动的箱体(22),在箱体(22)上固定平衡电机(18)及其驱动的平衡齿轮组(6),由平衡齿轮组(6)与扇形齿轮(16)啮合,在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上固定位移电机(20)及其驱动的位移齿轮组(15)和与位移齿轮组(15)啮合的固定在箱体(22)上的齿条(2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辆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杆(3,29)包括至少2根横杆(25)和与之联接的纵杆(2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减震(2)为前后两组。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平衡机构,尤其涉及摩托车的车辆平衡机构。本技术包括大架、减震器和与减震器一端联接的控制机构,大架通过两根大架连接杆联接有后桥稳定组合架,穿过后桥稳定组合架且位于后桥上、下侧设置有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的至少2根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轮轴套上对应的连接钢板联接,连杆的中央通过轴与后桥稳定组合架联接。本技术主要用于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平衡机构,包括大架(1)、减震(2)和与减震(2)一端联接的控制机构,其特征是,大架(1)通过大架拉杆(10、14)联接有后桥稳定组合架(28),穿过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且位于后桥上、下侧设置有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的至少2根连杆(3、29),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轮轴套上对应的连接钢板(13)联接,连杆的中央通过轴与后桥稳定组合架(28)联接,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中间设有后桥,后桥中央通过后桥固定轴(23)固定于后桥稳定组合架(28)上,后桥内设有差速器(9)及半轴,后桥上的两根半轴通过万向节(7)与轮轴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杨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