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起落架轮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714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6:55
一种起落架轮锁,属于起落架设计领域。其特征在于,活塞杆为中空结构,顶端径向有定位销孔,中部有圆盘,圆盘下表面有凸台,活塞杆穿过壳体,中间圆盘在壳体内;在壳体和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顶在壳体上端,另一端顶在活塞杆圆盘上表面;芯杆一端有通孔,另一端是接头;触动片和定位环依次套入芯杆后,将芯杆插入活塞杆空腔,定位销穿过芯杆和活塞杆各自的定位销孔,使芯杆和活塞杆固定连接;芯杆另一端与锁销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运用液压和手动两种独立驱动方式来进行轮锁的开启或闭合;在直升机停机或液压系统失效时,地面人员可以对轮锁进行简单的操作,使机轮处于锁定或自由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落架轮锁
本专利技术属于起落架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液压手动两用起落架轮锁。
技术介绍
液压式起落架轮锁是由液压伺服装置提供驱动力的,从而实现开锁行为;当液压断开时,则由轮锁内置的弹簧机构实现上锁行为。因此,当停车或液压伺服装置失效等情况发生时,由于弹簧力比较大,一般很难实现人为开锁。起落架机轮被锁定,无法转动,给直升机的地面行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设计一种起落架轮锁,可通过液压驱动力进行开锁闭锁;同时,在液压驱动系统停止工作或失效时,可由人工进行开锁闭锁操作。直升机在地面停机时,液压驱动系统停止工作,人工操作为轮锁开启更方便直升机地面行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起落架轮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销1、触动片2、芯杆3、活塞杆4、壳体5、定位销6、弹簧7和限位环9;触动片2中间开有圆孔,外侧伸出两条支臂,其功能是为实现人工搬动芯杆3提供支撑;芯杆3一端径向开有通孔,另一端为相对位置开有通孔的双耳结构;活塞杆4为中空结构,一端径向开有通孔,中部带有圆盘,圆盘下表面伸出两个凸台;壳体5两端开孔,并在底部侧面设置油嘴8。安装步骤为:首先将弹簧套入活塞杆外侧,活塞杆为中空结构,上端径向开有通孔,中部带有圆盘;其次,壳体两端开孔,底部侧面设有油嘴;活塞杆伸出壳体顶端通孔,弹簧一端顶在壳体顶端,另一端顶在活塞杆的圆盘上表面;然后,触动片和限位环依次套入芯杆,芯杆上端径向开有通孔;第四,芯杆穿过活塞杆内腔;定位销穿过各自端部的定位销孔,将活塞杆与芯杆固定连接;最后,芯杆另一端与锁销紧固连接。液压工作原理:开锁时输入液压,压缩弹簧将活塞杆顶在上端极限位置,实现开锁,如图9所示。断开液压时弹簧复位,将活塞杆顶在下端极限位置,液压锁上锁,如图10所示。该设计为液压开锁,自动上锁,通过调整弹簧位置,也可以设计为液压上锁,自动开锁。手动工作原理:拔出定位销,芯杆可沿活塞杆轴线运动,拨动芯杆相对活塞杆运动至上、下极限位置后插入定位销,实现开锁、上锁,如图11、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关键点:通过定位销的插拔实现芯杆和活塞杆的结合和分离,从而操纵液压和手动两种驱动方式的切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液压和手动两种方式对轮锁进行开锁、上锁,方便地面操作。附图说明图1-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安装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总体安装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锁销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锁销剖视图图3-1为本专利技术触动片示意图图3-2为本专利技术触动片剖视图图4-1为本专利技术芯杆示意图图4-2为本专利技术芯杆剖视图图5-1为本专利技术活塞杆示意图图5-2为本专利技术活塞杆剖视图图6-1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示意图图6-2为本专利技术壳体剖视图图7-1为本专利技术限位环示意图图7-2为本专利技术限位环剖视图图8-1为本专利技术定位销示意图图8-2为本专利技术定位销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液压开锁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自动上锁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手动开锁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手动上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1和图1-2所示,一种起落架轮锁,包括锁销1、触动片2、芯杆3、活塞杆4、壳体5、定位销6、弹簧7和限位环9;如图3-1和图3-2所示,触动片2中间开有圆孔,外侧伸出两条支臂,其功能是为实现人工搬动芯杆3提供支撑;如图4-1和图4-2所示,芯杆3一端径向开有通孔,另一端为相对位置开有通孔的双耳结构;如图5-1和图5-2所示,活塞杆4为中空结构,一端径向开有通孔,中部带有圆盘,圆盘下表面伸出两个凸台;如图6-1和图6-2所示,壳体5两端开孔,并在底部侧面设置油嘴8;弹簧7套入活塞杆外侧,内置于壳体5,活塞杆4伸出壳体5顶端通孔,弹簧7一端顶在壳体5顶端,另一端顶在活塞杆4的圆盘上表面;芯杆3上依次套入触动片2和限位环9,并穿过活塞杆4,定位销6穿过活塞杆4与芯杆3各自端部的定位销孔,将活塞杆4与芯杆3固定连接;芯杆3另一端与锁销1紧固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操纵定位销的插拔,实现芯杆和活塞杆的结合和分离,从而达到液压和手动两种驱动方式的转换,使地面人员更方便快速的操纵轮锁的开启和锁闭;并在液压系统失效或停止工作时,同样可以实现轮锁的开启和锁闭。实施例1:如图9至图12所示,将弹簧7装套在活塞杆4外侧,弹簧7一端顶住活塞杆底部无凸台一面;将弹簧7和活塞杆4组件装入壳体5内,活塞杆4凸台靠近壳体5注油嘴一端;活塞杆4底部凸台是四方体,其功能用来限制活塞杆移动位置;该装配完成后,形成壳体组件。触动片2装套在芯杆3上,紧靠锁销接头;触动片2伸出触角,触角形状为长方体,其功能是为实现人工搬动芯杆3提供支撑;然后,限位环9装套在芯杆3上,紧靠触动片;限位环9作用在于使触动片2固定于芯杆3上,限位环9与芯杆3之间可采用螺纹紧固连接;芯杆3通过锁销接头与锁销1连接,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锁销1为上粗下细台阶状圆柱体,由于下端较细,可以更顺利的插入锁孔之中。将芯杆3从活塞杆4空腔插入,定位销6穿过芯杆3和活塞杆4上通孔,将芯杆3和活塞杆4固定连接。此时,便形成了一把起落架轮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3/201410424585.html" title="一种新型起落架轮锁原文来自X技术">新型起落架轮锁</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起落架轮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销(1)、触动片(2)、芯杆(3)、活塞杆(4)、壳体(5)、定位销(6)、弹簧(7)和限位环(9);触动片(2)中间开有圆孔,外侧伸出两条支臂;芯杆(3)一端径向开有通孔,另一端为相对位置开有通孔的双耳结构;首先将弹簧(7)套在活塞杆(4)外侧,活塞杆(4)为中空结构,上端径向开有通孔,中部带有圆盘;其次,活塞杆(4)伸出壳体顶端通孔,弹簧一端顶在壳体(5)顶端,另一端顶在活塞杆(4)的圆盘上表面;然后,触动片(2)和限位环(9)依次套入芯杆(3),芯杆(3)上端径向开有通孔;第四,芯杆(3)穿过活塞杆(4)内腔;定位销(6)穿过各自端部的定位销孔,即通孔,将活塞杆(4)与芯杆(3)固定连接;最后,芯杆(3)另一端与锁销(1)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落架轮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销(1)、触动片(2)、芯杆(3)、活塞杆(4)、壳体(5)、定位销(6)、弹簧(7)和限位环(9);触动片(2)中间开有圆孔,外侧伸出两条支臂;芯杆(3)一端径向开有通孔,另一端为相对位置开有通孔的双耳结构;首先将弹簧(7)套在活塞杆(4)外侧,活塞杆(4)为中空结构,上端径向开有通孔,中部带有圆盘;其次,活塞杆(4)伸出壳体顶端通孔,弹簧一端顶在壳体(5)顶端,另一端顶在活塞杆(4)的圆盘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胜全刘晓志杨赟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