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566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座椅顶板部(20G)的缝合部(20E)与座椅衬垫(18)表面上的吊槽(18A)内的夹紧部(26)结合而吊入,在与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对应的座椅内部具备气囊单元(24),其中,在顶板侧部(20B)的内侧与气囊单元(24)对应的部位沿着顶板侧部(20B)设有垫布(28),垫布(28)在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中与座椅罩(20)一起缝合,在座椅顶板部(20G)的缝合部(20E)侧,在缝合部(20E)与夹紧部(26)之间与无纺布(32)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侧气囊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在设置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气囊中,为了将气囊的膨胀能量高效地向座椅罩的缝合部传递而使缝合部在短时间内断裂并使气囊无延迟地展开,而将垫布与座椅罩一起在缝合部进行缝合。垫布的与缝合部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部固定于靠背框架。因此,垫布的基端部需要延长至靠背框架的固定部,另外,在垫布的基端部与靠背框架的结合中使用托架。如此延长垫布或使用托架时,存在座椅靠背的结构复杂化的问题。针对于此,还开发了将垫布的基端部固定于座椅罩的吊结构部的技术(参照下述专利第4084853)。根据该技术,可以无需将垫布的基端部延长至靠背框架,并且由于垫布的基端部与座椅罩一起缝合而可以不需要托架。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专利第4084853的技术中,由于是将垫布与经由吊结构部(槽部)的环带而吊入(tuckedinto)的座椅罩缝合的结构,因此,在垫布受到气囊的膨胀能量时,上述环带被拉伸而可能导致由垫布传递的气囊的膨胀能量的传递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在将垫布的基端部固定于座椅罩的吊结构部的结构中,尽可能地缩短将垫布的基端部与吊结构部的固定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件的尺寸,由此抑制在垫布受到气囊的膨胀能量时吊结构部的连接部件被拉伸的绝对量,从而抑制由垫布传递的气囊的膨胀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用座椅,座椅罩通过顶板主体部和顶板侧部在座椅顶板部被缝合且所述顶板侧部和框部在座椅侧部被缝合而构成,所述座椅顶板部的缝合部与座椅衬垫表面上的吊槽内的固定部件结合而吊入,在与所述座椅侧部的缝合部对应的座椅内部具备使侧气囊展开的气囊单元,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侧部的内侧与所述气囊单元对应的部位沿着所述顶板侧部设有拉伸延伸量比座椅罩小的垫布,所述垫布在所述座椅侧部的缝合部与座椅罩一起缝合,在所述座椅顶板部的缝合部侧与所述固定部件结合。根据第一技术方案,垫布在座椅顶板部的缝合部侧与吊槽内的固定部件结合,因此能够抑制如下问题:在垫布受到气囊的膨胀能量时,介于垫布与固定部件之间的部件被拉伸而使由垫布传递的气囊的膨胀能量的传递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顶板部的缝合部经由连接部件而由所述固定部件吊入,在所述座椅顶板部的缝合部侧,所述垫布在该缝合部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与所述连接部件结合。根据第二技术方案,垫布在座椅顶板部的缝合部侧经由连接部件而与吊槽内的固定部件结合,但垫布相对于连接部件的结合位置位于缝合部与固定部件之间,因此在垫布受到气囊的膨胀能量时,介于从垫布向固定部件的力的传递路径中的连接部件的长度为连接部件整体的长度的一部分,连接部件被拉伸的绝对量也变少,能够抑制使由垫布传递的气囊的膨胀能量的传递效率降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图2中的IV-IV线剖面向视图;图5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靠背衬垫的立体图;图6是图4中的VI部的放大图;图7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吊部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6对应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6对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表示将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用前座椅的侧气囊的例子。各图中,通过箭头表示将座椅搭载于汽车时的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方向的描述以该方向为基准进行。汽车用前座椅10主要由座垫12和座椅靠背14构成。座椅靠背14是从形成骨架的靠背框架22的上方覆盖软质材质的靠背衬垫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座椅衬垫而发挥功能),并从靠背衬垫18的上方进一步用作为表皮材料的座椅罩20覆盖而构成的。在座椅靠背14的上部设有头枕16。这些结构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座椅罩20通过主体部20A和侧部20B在座椅前部20G的缝合部20E被缝合且侧部20B和框部20C在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被缝合而构成。比框部20C靠向座椅靠背14的背面侧的背面部20D将座椅靠背14的左侧的框部20C和座椅靠背14的右侧的框部(未图示)连接。座椅前部20G的缝合部20E与靠背衬垫18表面上的槽18A内的夹紧部26(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固定部件)结合而吊入。如图5所示,槽18A在从前侧观察靠背衬垫18时形成为H字状,多个夹紧部26的卡定件26A通过将一部分埋设于槽18A的底部而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固定于槽18A内部。截面为箭头形状的钩挂件26B与各夹紧部26的卡定件26A的前端卡合而使缝合部20E固定于夹紧部26。如图6、7所示,缝合部20E和夹紧部26经由无纺布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部件而发挥功能)而连接。即,无纺布32的一端侧与座椅罩20的主体部20A和侧部20B一起在缝合部20E被缝合,无纺布32的另一端侧缝合于夹紧部26的钩挂件26B。如图4所示,在与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相对的座椅内部具备使侧气囊(未图示)展开的气囊单元24。气囊单元24固定于靠背框架22的左侧(汽车用前座椅10的外侧)。在与气囊单元24的左前角部相对的靠背衬垫18形成有将壁切缺而形成的切缺部18C,在气囊从气囊单元24鼓出时,靠背衬垫18能够从切缺部18C断裂而使气囊从靠背衬垫18向外侧展开。18B表示靠背衬垫18的展开部。如图4所示,在侧部20B的内侧与气囊单元24相对的部位沿着侧部20B设有由拉伸延伸量比座椅罩20小的材料构成的前侧垫布2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前侧垫布28被沿着上下分割,由前侧垫布上部28A和前侧垫布下部28B构成。另外,在框部20C的内侧与气囊单元24相对的部位沿着框部20C设有由与前侧垫布28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框侧垫布30。与前侧垫布28同样地,如图2所示,框侧垫布30也被沿着上下分割,由框侧垫布上部30A和框侧垫布下部30B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图2、3表示靠背衬垫18的外观,图中遮蔽表示的前侧垫布上部28A、前侧垫布下部28B、框侧垫布上部30A、框侧垫布下部30B表示相对于靠背衬垫18的位置关系。前侧垫布28的一端在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中与座椅罩20的侧部20B一起缝合。前侧垫布28的另一端(座椅前部20G的缝合部20E侧)与无纺布32缝合而结合。此时,如图6所示,前侧垫布28向无纺布32的缝合位置位于缝合部20E与钩挂件26B之间,另外,框侧垫布30在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中与座椅罩20的框部20C一起缝合,在相反侧与座椅罩20的框部20C及背面部20D一起缝合。由于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当通过气囊单元24使气囊膨胀时,气囊的膨胀能量经由靠背衬垫18而向前侧垫布28及框侧垫布30传递。当前侧垫布28及框侧垫布30受到气囊的膨胀能量时,气囊的膨胀能量集中于缝合部20F的缝合线,缝合线被切断。因此,座椅罩20的侧部20B和框部20C在缝合部20F断开,靠背衬垫18在切缺部18C断裂,展开部18B从图4的实线位置如箭头所示地展开至虚线位置。在前侧垫布28及框侧垫布30受到气囊的膨胀能量时,在前侧垫布28的缝合部20E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衬垫(18);座椅罩(20),所述座椅罩通过主体部(20A)和侧部(20B)在座椅前部(20G)被缝合且所述侧部(20B)和框部(20C)在座椅侧部(20H)被缝合而构成,所述座椅前部(20G)的缝合部(20E)与座椅衬垫表面上的槽内的固定部件(26/36、38、40)结合而吊入;及在与所述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相对的座椅内部具备的、使侧气囊展开的气囊单元(24),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包括垫布(28),该垫布是拉伸延伸量比所述座椅罩小的布,在所述侧部的内侧沿着所述侧部设置于与所述气囊单元相对的部位,其中,所述垫布的一端在所述座椅侧部的缝合部(20F)与座椅罩一起缝合,所述垫布的另一端结合于所述固定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20 JP 2013-1291421.一种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衬垫(18);座椅罩(20),所述座椅罩通过主体部(20A)和侧部(20B)在座椅前部(20G)被缝合且所述侧部(20B)和框部(20C)在座椅侧部(20H)被缝合而构成,所述座椅前部(20G)的缝合部(20E)与座椅衬垫表面上的槽内的固定部件(26/36、38、40)结合而吊入;及在与所述座椅侧部(20H)的缝合部(20F)相对的座椅内部具备的、使侧气囊展开的气囊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桥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