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727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9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架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悬架衬套包括衬套内骨架(201),其为中空回转体构件;衬套外骨架(202),其为圆筒状,套设在所述衬套内骨架(201)之外;以及橡胶(203),其设置在所述衬套内骨架(201)和衬套外骨架(202)之间;其中,所述衬套内骨架(201)的外部具有径向凸起部分,所述衬套外骨架(202)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径向凸起部分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架衬套通过对衬套内骨架的外表面的形状进行优化,减少硫化后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之间的橡胶的厚度,从而保证悬架衬套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橡胶直接与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粘结在一起,使其粘结紧固,制造工艺简单且工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架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悬架衬套包括衬套内骨架(201),其为中空回转体构件;衬套外骨架(202),其为圆筒状,套设在所述衬套内骨架(201)之外;以及橡胶(203),其设置在所述衬套内骨架(201)和衬套外骨架(202)之间;其中,所述衬套内骨架(201)的外部具有径向凸起部分,所述衬套外骨架(202)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径向凸起部分相对。本技术的悬架衬套通过对衬套内骨架的外表面的形状进行优化,减少硫化后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之间的橡胶的厚度,从而保证悬架衬套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橡胶直接与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粘结在一起,使其粘结紧固,制造工艺简单且工序少。【专利说明】一种悬架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现代车辆悬架设计中,大量采用悬架衬套等柔性连接来满足车辆减振降噪的需要。为避免因为直接的刚性连接所造成的悬架部件的相互运动干涉,以及衰减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需要保证悬架衬套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特性。 在现有技术中,悬架衬套通常采用三层骨架结构,通过减小衬套径向橡胶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的变形,从而得到较大的径向刚度。图1是现有技术中悬架衬套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悬架衬套的剖视示意图。图1和图2所示的三层骨架结构包括:衬套内骨架101、刚度环103、衬套外骨架102。通过在衬套内骨架101和衬套外骨架102的橡胶104中增加刚度环来分隔橡胶104,减少连续的橡胶104厚度,从而获得较大的衬套径向刚度。刚度环103在生产时,需要进行脱脂、喷砂,磷化,涂敷粘结剂等前处理工艺,硫化成型时需要对刚度环103进行定位,使悬架衬套生产工序多且工艺复杂。橡胶104同时与衬套内骨架101、衬套外骨架102及刚度环103硫化粘结在一起,在使用中,增加了橡胶104与刚度环103之间脱胶的风险。 因此,希望有一种悬架衬套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衬套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悬架衬套,所述架衬套包括衬套内骨架,其为中空回转体构件;衬套外骨架,其为圆筒状,套设在所述衬套内骨架之外;以及橡胶,其设置在所述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之间;其中,所述衬套内骨架的外部具有径向凸起部分,所述衬套外骨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径向凸起部分相对。 优选地,所述衬套内骨架的外表面母线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圆弧段,其中,所述圆弧段径向向外凸出。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通过圆弧过渡,且过渡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段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的弦长在所述衬套外骨架的轴向长度的50%至120%的范围内,所述圆弧段的中点高度在5毫米至15毫米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衬套内骨架在轴向长度的中部处具有最大直径。 优选地,所述衬套内骨架的外表面母线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中间直线段;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中间直线段之间的第一圆弧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中间直线段之间的第二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径向向外凸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段、第一圆弧段、中间直线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二直线段依次通过圆弧过渡,且过渡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衬套外骨架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衬套内骨架的轴向长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衬套。 本技术的悬架衬套通过对衬套内骨架的外表面的形状进行优化,减少硫化后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之间的橡胶的厚度,从而保证悬架衬套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橡胶直接与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粘结在一起,使其粘结紧固,制造工艺简单且工序少。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悬架衬套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悬架衬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悬架衬套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悬架衬套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1衬套内骨架~|202 I衬套外骨架 102衬套外骨架~203 ItJK 103 IjSl204第一直线段 104橡胶205第二直线段201衬套内骨架~206圆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悬架衬套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悬架衬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3所示的架衬套包括衬套内骨架201、衬套外骨架202以及橡胶203。衬套内骨架201为中空回转体构件。具体地,衬套内骨架20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圆孔,外部具有径向凸起部分。 衬套外骨架202为圆筒状,套设在衬套内骨架201之外,且衬套外骨架202内部的整体与衬套内骨架201外部的径向凸起部分相对。也就是说,衬套外骨架202与所述径向凸起至少部分地在相同的轴向长度段上延伸。有利的是,所述径向凸起部分相对于衬套外骨架201的轴向中截面对称。 橡胶203设置在衬套内骨架201和衬套外骨架202之间,且硫化粘接至衬套内骨架201的外表面和衬套外骨架202的内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橡胶203是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203的分子链可以交联,交联后的橡胶203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硫化是指橡胶在一定压力、温度、时间条件下发生的交联反应的过程。硫化工艺主要是用来改善橡胶制品性能,从物性上即是塑性橡胶转化为弹性橡胶或硬质橡胶的过程。橡胶203在未硫化之前,分子之间没有产生交联。当橡胶203加入硫化剂以后,经热处理或其他方式能使橡胶203分子之间产生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其性能大大改善。 在进行硫化前,需要在衬套内骨架201的外表面和衬套外骨架202的内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架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内骨架(201),其为中空回转体构件;衬套外骨架(202),其为圆筒状,套设在所述衬套内骨架(201)之外;以及橡胶(203),其设置在所述衬套内骨架(201)和衬套外骨架(202)之间;其中,所述衬套内骨架(201)的外部具有径向凸起部分,所述衬套外骨架(202)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径向凸起部分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国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