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装置(10),其包括基板(1)、粘接层(2)和发光二极管芯片(3),粘接层(2)为芯片粘合材料的固化物,该芯片粘合材料含有树脂成分(A)、硅烷偶联剂(B)和无机填料(C),其中,树脂成分(A)为选自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A1)、和在1分子内具有亚环烷基和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2)中的至少1种(式中,X表示氧原子或氮原子;m和n为0或1;R1、R2、R3、R4表示氢原子或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其中,R1、R2、R3、R4中的至少2个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有机基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半导体装置(10),其包括基板(1)、粘接层(2)和发光二极管芯片(3),粘接层(2)为芯片粘合材料的固化物,该芯片粘合材料含有树脂成分(A)、硅烷偶联剂(B)和无机填料(C),其中,树脂成分(A)为选自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A1)、和在1分子内具有亚环烷基和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2)中的至少1种(式中,X表示氧原子或氮原子;m和n为0或1;R\R2、R3、R4表示氢原子或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其中,r\r2、r3、r4中的至少2个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有机基团)。R1O,FI3\!!/m、N—C—X,⑴/\R2,K【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装置、芯片粘合(die attach)材料和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手机的背光灯、喷水池的灯、聚光灯、台式计算机 和电视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等的低功率LED (低于0. 3W/mK)或中功率LED (0. 3?0. 5W/ mK)在各领域中使用。并且,今后期待着作为汽车的头灯等大功率LED (超过0. 5W/mK)使用 等的应用领域的更进一步的扩大。 LED通常利用芯片粘合膏将LED芯片粘接于基板或引线框上,以LED封装体的形态 使用。 作为用于半导体装置的芯片粘合膏,目前已知有各种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3)。但是,作为用于LED的芯片粘合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LED的特征,要求兼备如 下所述的特性。 (1)高光反射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从LED朝基板侧发射的光、使LED的光输出达到最大限度,要 求高光反射性。 (2)高耐变色性 为了维持LED的最大光输出,要求高耐变色性。 (3)高弹性模量 由于在较小LED芯片的情况下,在低弹性模量时不能实现引线接合,所以要求高 弹性模量。 ⑷高密合强度 为了使LED芯片在引线接合中不会掉落,要求高密合强度。 作为现在的LED用芯片粘合膏,已知含有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的 粘合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9)。 含有有机硅树脂的芯片粘合膏,虽然在无色且高耐变色方面优异,但存在密合性 差的缺点。含有环氧树脂的芯片粘合膏,虽然密合性优异,但存在容易着色、耐变色性低的 缺点。含有丙烯酸树脂的芯片粘合膏,虽然光反射性优异,但存在密合性差、弹性模量低的 缺点。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019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0197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019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5-113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9-242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9-256400号公报 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10-248349号公报 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11-100927号公报 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2011-0889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将现有的半导体装置用芯片粘合膏直接 应用于LED,从高光反射性的方面考虑并不适合。 另外,利用现有的LED用芯片粘合膏,存在虽然在无色且高耐变色性方面优异,但 密合性差;虽然密合性优异但容易着色、耐变色性低;虽然光反射性优异但密合性差、弹性 模量低等的缺点,所以尚未得到能够满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1)?(4)的各特征的LED 用芯片粘合骨。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具有高光反射性、高耐变色性、高弹性 模量和高密合强度的平衡性优异的特性的半导体装置、和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构成。 S卩,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括基板、粘接层和发光二极管芯 片, 上述粘接层为含有树脂成分(A)、硅烷偶联剂(B)和无机填料(C)的芯片粘合材料 的固化物, 其中,树脂成分(A)为选自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Al)、和在1分子内具有亚 环烷基和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2)中的至少 1种, 硅烷偶联剂(B)为选自下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BI)和下述通式(b-2)所 示的化合物(B2)中的至少1种。 【权利要求】1.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括基板、粘接层和发光二极管芯片,该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 于: 所述粘接层为含有树脂成分(A)、硅烷偶联剂(B)和无机填料(C)的芯片粘合材料的固 化物, 树脂成分(A)为选自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Al)、和在1分子内具有亚环烷基和 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2)中的至少1种, 硅烷偶联剂(B)为选自下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BI)和下述通式(b-2)所示的 化合物(B2)中的至少1种,式中,X表示氧原子或氮原子,m和n各自独立地为O或1,当X为氧原子时m+n = 1, 当X为氮原子时m+n = 2此、1?2、1?3、1?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 其中,#、1? 2、1?3、1?4中的至少2个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1? 1、 R2、R3、R4中的至少2个取代基可以形成环, Y- (CH2)m-SiR5R6R7 (b-1) (S)n-((CH2)p-SiR5R6R 7)2 (b-2) 式中,R5、R6、R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 其中,R5、R6、R7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Y为氨基、环氧丙氧基、(甲基) 丙烯酰氧基、巯基、异氰酸酯基中的任一种;m和p各自独立地为1?10的整数;n为1以上 的整数。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片粘合材料为芯片粘合膏。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Al)含有选自下述通式(al-1)所示的化合物和下述通式(al-2)所示的 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式中,R1、R2、R3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R 1、R2、R3中的至少2 个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式中,R1'#各自独立地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Al)为分子内至少具有3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 物。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酸酯化合物(A2)含有下述通式(a2-l)所示的化合物, Rr --R11--Z--R12--R21 (a2-l) f、#各自独立地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Rn、R12各自 独立地为直链状的亚烷基或单键,Z表示亚环烷基。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成分(A)含有所述通式(al-1)所示的化合物。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括基板、粘接层和发光二极管芯片,该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含有树脂成分(A)、硅烷偶联剂(B)和无机填料(C)的芯片粘合材料的固化物,树脂成分(A)为选自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A1)、和在1分子内具有亚环烷基和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2)中的至少1种,硅烷偶联剂(B)为选自下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B1)和下述通式(b‑2)所示的化合物(B2)中的至少1种,式中,X表示氧原子或氮原子,m和n各自独立地为0或1,当X为氧原子时m+n=1,当X为氮原子时m+n=2;R1、R2、R3、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其中,R1、R2、R3、R4中的至少2个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而不具有芳香环的有机基团,R1、R2、R3、R4中的至少2个取代基可以形成环,Y‑(CH2)m‑SiR5R6R7 (b‑1)(S)n‑((CH2)p‑SiR5R6R7)2 (b‑2)式中,R5、R6、R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其中,R5、R6、R7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Y为氨基、环氧丙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巯基、异氰酸酯基中的任一种;m和p各自独立地为1~10的整数;n为1以上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原康二,刘瑞胜,文玲心,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住友电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