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顶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9012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穿孔顶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架体和顶杆,顶杆设置在架体上,顶杆包括顶杆本体和顶头,架体上设置气缸和送头装置,气缸连接推杆,顶杆本体内开设一号通孔,推杆设置在一号通孔内,顶杆本体与顶头连接的端部设置凸块,顶头上开设有凹槽,送头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转动件,转动件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二号通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顶头的弧形固定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钢管胚体穿完孔之后,能够直接将顶头与顶杆本体分离,而顶杆本体的直径大大小于孔的直径,从而在顶杆回复的时候,不会因顶杆晃动而影响到孔的直径,保证后续流程的正常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架体和顶杆,顶杆设置在架体上,顶杆包括顶杆本体和顶头,架体上设置气缸和送头装置,气缸连接推杆,顶杆本体内开设一号通孔,推杆设置在一号通孔内,顶杆本体与顶头连接的端部设置凸块,顶头上开设有凹槽,送头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转动件,转动件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二号通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顶头的弧形固定片。本专利技术在对钢管胚体穿完孔之后,能够直接将顶头与顶杆本体分离,而顶杆本体的直径大大小于孔的直径,从而在顶杆回复的时候,不会因顶杆晃动而影响到孔的直径,保证后续流程的正常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无缝钢管生产中,穿孔顶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顶杆包括一个顶头,依靠顶头来将钢管胚体进行穿孔,穿出的孔的直径与顶头的直径相同,而在使用过程中,顶头在将钢管胚体穿完孔之后,顶杆还需要往回收缩来回复到初始位置,在往回收缩的回复过程中,顶杆很容易受到震动或其他影响而产生晃动,由于顶头直径与钢管孔的直径是完全相同的,顶杆一旦晃动,会导致顶头也跟着晃动,顶头晃动会使孔内该处的位置直径变大,从而使钢管孔的直径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影响钢管后续流程,最终导致钢管质量下降,不合格品率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其在对钢管胚体穿完孔之后,能够直接将顶头与顶杆本体分离,而顶杆本体的直径大大小于孔的直径,从而在顶杆回复的时候,不会因顶杆晃动而影响到孔的直径,保证后续流程的正常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穿孔顶杆装置,包括架体和顶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顶杆包括顶杆本体和设置在该顶杆本体端部的顶头,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气缸和送头装置,所述气缸连接有推杆,所述顶杆本体内开设有使其两端相通的一号通孔,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一号通孔内,所述顶杆本体与所述顶头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凸块,所述顶头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送头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电机使其转动,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所述二号通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顶头的弧形固定片。使用时,先将若干个顶头装入到对应的二号通孔内,使其被弧形固定片所支撑住,此时,顶杆本体与其中一个二号通孔的位置相对应,该二号通孔在顶杆本体水平移动的路径上,然后启动控制顶杆本体的装置使其水平移动,在顶杆本体到达二号通孔位置处时,其上面的凸块与顶头上的凹槽相结合,使顶杆本体与顶头相连接,随后顶杆本体继续水平移动,对钢管胚体进行穿孔,待穿孔完毕之后,启动气缸,使推杆沿着一号通孔水平移动,直到推杆将顶头顶掉,顶头掉落到收集容器内,推杆缩回,同时,顶杆本体往回回复,而顶杆本体的直径大大小于钢管孔的直径,从而不会因为顶杆晃动而影响到钢管孔的直径,在进行下一次打孔操作时,通过电机使转动件转动,将另一个放置有顶头的二号通孔对准顶杆本体的正前方,继续如上操作,如此循环,而顶杆本体的直径大大小于钢管孔的直径,从而不会因为顶杆晃动而影响到钢管孔的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固定片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海绵层。设置海绵层不仅能够减小顶头与弧形固定片之间的摩擦损伤,还能够贴住顶头,使顶头在弧形固定片上的固定效果更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多个顶头的装料盘,所述装料盘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该固定板上的若干个固定杆,固定杆设置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二号通孔设置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所述固定杆与凹槽相匹配,且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手柄。固定杆进入到凹槽内,从而支撑住顶头,装料盘能够装入多个顶头,并可以将这些顶头同时移动,并且能够直接将装料盘上的所有顶头一步到位的装入到二号通孔内,使顶头装料方便快速,提升生产效率。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上述一种穿孔顶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若干个顶头装入到对应的二号通孔内,确认二号通孔的位置位于顶杆本体的正前方; 2)启动控制顶杆本体水平移动的装置使顶杆本体水平移动;3)顶杆本体移动到二号通孔处并使得凸块与凹槽相配合连接,顶杆本体带动顶头对钢管胚体进行穿孔;4)穿孔完毕之后,启动气缸,使推杆沿着一号通孔水平移动,直到推杆将顶头顶掉,顶头掉落到收集容器内;5)顶杆本体和推杆均回复到初始位置,完成本次穿孔操作。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对钢管胚体穿完孔之后,能够直接将顶头与顶杆本体分离,而顶杆本体的直径大大小于孔的直径,从而在顶杆回复的时候,不会因顶杆晃动而影响到孔的直径,保证后续流程的正常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设置海绵层不仅能够减小顶头与弧形固定片之间的摩擦损伤,还能够贴住顶头,使顶头在弧形固定片上的固定效果更好。固定杆进入到凹槽内,从而支撑住顶头,装料盘能够装入多个顶头,并可以将这些顶头同时移动,并且能够直接将装料盘上的所有顶头一步到位的装入到二号通孔内,使顶头装料方便快速,提升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顶杆本体与顶头分离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送头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料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4,穿孔顶杆装置,包括架体I和顶杆2,所述顶杆2设置在所述架体I上,顶杆2移动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所述顶杆2包括顶杆本体21和设置在该顶杆本体21端部的顶头22,所述架体I上设置有气缸11和送头装置3,所述气缸11连接有推杆111,所述顶杆本体21内开设有使其两端相通的一号通孔211,所述推杆111设置在所述一号通孔211内,顶杆本体21内的冷却水通道设置在一号通孔211的外围,所述顶杆本体21与所述顶头22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凸块212,凸块212可设置在顶杆本体21头部的侧面上,位于一号通孔211开口处的旁边,所述顶头22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块212相匹配的凹槽221。 所述送头装置3包括支撑件31和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31上的转动件32,所述转动件32通过电机33使其转动,所述转动件32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321,所述二号通孔32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322,所述支撑杆322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顶头22的弧形固定片323。电机33每次启动停止一个循环,都会使转动件32上相邻的二号通孔321相互切换位置,依次停留在顶杆本体21的正前方。 所述弧形固定片32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海绵层。设置海绵层不仅能够减小顶头22与弧形固定片323之间的摩擦损伤,还能够贴住顶头22,使顶头22在弧形固定片323上的固定效果更好。 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多个顶头22的装料盘4,所述装料盘4包括固定板41和设置在该固定板41上的若干个固定杆42,固定杆42设置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二号通孔321设置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所述固定杆42与凹槽221相匹配,且在所述固定板41上设置有若干个手柄43。固定杆42进入到凹槽221内,从而支撑住顶头22,装料盘4能够装入多个顶头22,并可以将这些顶头22同时移动,并且能够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穿孔顶杆装置,包括架体(1)和顶杆(2),所述顶杆(2)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顶杆(2)包括顶杆本体(21)和设置在该顶杆本体(21)端部的顶头(22),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设置有气缸(11)和送头装置(3),所述气缸(11)连接有推杆(111),所述顶杆本体(21)内开设有使其两端相通的一号通孔(211),所述推杆(14)设置在所述一号通孔(211)内,所述顶杆本体(21)与所述顶头(22)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凸块(212),所述顶头(22)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块(212)相匹配的凹槽(221),所述送头装置(3)包括支撑件(31)和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31)上的转动件(32),所述转动件(32)通过电机(33)使其转动,所述转动件(32)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321),所述二号通孔(32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322),所述支撑杆(322)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顶头(22)的弧形固定片(3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均张伟汪陈生赵苗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惠杰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