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261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方波振荡单元、温度传感单元、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电压比较单元和LED驱动单元,其中方波振荡单元、正相比例放大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都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方波振荡单元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温度传感单元的输出端接至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接至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入端,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的控制端。通过此功能性电路的直观演示,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独立单元电路的验证实验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方波振荡单元、温度传感单元、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电压比较单元和LED驱动单元,其中方波振荡单元、正相比例放大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都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方波振荡单元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温度传感单元的输出端接至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接至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入端,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的控制端。通过此功能性电路的直观演示,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独立单元电路的验证实验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专利说明】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报警电路,尤其是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常用的器件,由其组成的单元电路,如正相比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方波振荡器是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在教学中,通常会安排正相比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方波振荡器的电路实验。但由于各自独立的正相比例放大器实验、电压比较器实验和方波振荡器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好。 2012年7月发表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思考》一文认为,学生对电子技术验证性实验没有兴趣,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好,要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效果,须设计些有吸引力的实验项目,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独立单元电路实验教学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该电路集成了正相比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方波振荡器的单元电路,并加入温度传感和LED驱动的单兀电路,应用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教学,旨在提闻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提闻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教学的效果。 本技术的技术思路是:设计一个由正相比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方波振荡器组成的功能性电路,代替各自独立的正相比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方波振荡器的单元电路,应用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本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方波振荡单元、温度传感单元、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电压比较单元和LED驱动单元,其中方波振荡单元、正相比例放大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都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方波振荡单元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温度传感单元的输出端接至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正相比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接至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入端,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的控制端。 本技术通过设计一个温度过高报警的功能性电路,内部包括了需要学习的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正相比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方波振荡器的单元电路,通过此功能性电路的直观演示,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独立单元电路的验证实验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们对集成运算放电器及其单元电路能有更好的理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包括方波振荡单元10、温度传感单元20、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电压比较单元40和LED驱动单元50。方波振荡单元10的输出端都接至LED驱动单元50的输入端,温度传感单元20的输出端接至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的输入端,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的输出端接至电压比较单元40的输入端,电压比较单元40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50的控制端。 本技术的具体实现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方波振荡单元10由集成运算放大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容Cl组成,电阻Rl —端接至集成运算放大器Ul的正相输入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至集成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一端接至集成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输入端和电容Cl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至集成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温度传感单元20由温度传感器U2、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电阻R6分别接至正电源端和温度传感器U2的I脚,温度传感器U2的3脚接地,2脚接至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温度传感器U2的型号为LM35 ;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由集成运算放大器U3、电阻R8和电阻R9组成,集成运算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接至温度传感单元20的温度传感器U2的2脚,电阻R8 —端接至集成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接至集成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电压比较单元40由集成运算放大器U4和可调电阻RVl组成,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接至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接至可调电阻RVl的移动端,可调电阻RVl的另外两端分别接至正电源端和地;LED驱动单元50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电阻RlO和发光二极管Dl组成,电阻R4 —端接至方波振荡单元10的集成运算放器Ul的输出端,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电阻RlO —端接至电压比较单元40的集成运算放器U4的输出端,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5分别接至正电源端和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l的负极接至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应用本技术电路进行的实验过程如下: (I)、方波振荡实验:通电,用示波器观测方波振荡单元10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的电压波形,记录所输出方波电压的周期、最高电平和最低电平。 (2 )、正相比例放大实验:通电,分别测量电压放大单元30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3的输入端电压和输出端电压,计算并记录电压放大倍数。 (3 )、电压比较实验:通电,先测量电压比较单元40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电压,再把电压比较单元40的RVl移动端调到电源电压端,然后一边监测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一边慢慢把RVl的移动端往地端调节,最后总结电压比较电路的工作规律。 (4)、温度过高报警实验:将温度传感单元20的温度传感器U2紧贴一被监控对象,并把被监控对象加热至设定温度;把电压比较单元40的可调电阻RVl的移动端调到电源电压端;通电,慢慢把电压比较单元40的可调电阻RVl的移动端往地端调节,直至观测到LED驱动单元50的发光二极管Dl闪烁。【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方波振荡单元(10)、温度传感单元(20)、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电压比较单元(40)和LED驱动单元(50 ),其中方波振荡单元(10 )、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 )和电压比较单元(40 )都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用的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方波振荡单元(10)、温度传感单元(20)、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电压比较单元(40)和LED驱动单元(50),其中方波振荡单元(10)、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和电压比较单元(40)都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方波振荡单元(10)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50)的输入端,温度传感单元(20)的输出端接至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的输入端,正相比例放大单元(30)的输出端接至电压比较单元(40)的输入端,电压比较单元(40)的输出端接至LED驱动单元(50)的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忠善朱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