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算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117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级放大模块以及第二级放大模块;第一级放大模块具备:作为输入管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电流缓冲器;第一负载,第一负载连接在所电源和第一中间节点、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用于提高输出阻抗;第二级放大模块包括:作为输入管的第五BJT管和第六BJT管;正向反馈模块,正向反馈模块具备第三BJT管和第四BJT管;第二负载,连接在电源和正向输出端以及反向输出端之间。能够为模数转换电路产生余量输出,通过双极型晶体管(BJT管)和CMOS晶体管的BiCMOS工艺实现能够提高整个ADC电路的稳定性和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两级运放结构,具有大的信号摆幅,非常适合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includes a first amplifier module and second amplifier module; the first stage amplifier module has as input tube of the first second MOS tube and MOS tube; current buffer; the first load, the first load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ource and the first intermediate node, second intermediate nodes, for improving output impedance; second amplifier module includes: fifth as input tube sixth BJT tube and BJT tube; positive feedback module, positive feedback module with third BJT tube and fourth BJT tube; second load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and the positive output end and reverse output. The invention can generate margin output for the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an realize the stability and speed of the whole ADC circuit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iCMOS process of the bipolar transistor (BJT tube) and the CMOS transistor. The invention adopts a two stage operational amplifier structure and has a large signal swing and is suitable for operating at low supply vol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算放大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算放大器。
技术介绍
在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电路,尤其是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PipelinedADC)电路中,高速高增益运算放大器有着广泛应用。其工作在负反馈闭环状态,用以产生精确的余量输出。放大器的增益决定了最终的稳态误差大小,放大器的速度(带宽)影响着整个ADC的工作速度。在传统的CMOS工艺中,由于MOS晶体管的本征增益较低,所以放大器难以实现高增益。通常需要额外的电路技术来提高放大器的增益,比如基于负反馈的增益自举技术(gain-boosting)和共源共栅(cascode)技术。然而这些技术总是以牺牲速度和电压摆幅为代价。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运算放大器,不需要额外的电路提高放大器增益,节约成本,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算放大器,包括正向输入端、反向输入端、正向输出端以及反向输出端,还包括第一级放大模块以及第二级放大模块;所述第一级放大模块具备:作为输入管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正相输入端,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向输入端,其源极接地;电流缓冲器,所述电流缓冲器包括第一BJT管和第二BJT管,所述第一BJ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至第二中间节点;所述第二BJ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接,集电极连接至第一中间节点,所述第一BJT管和所述第二BJT管的基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第一负载,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所电源和所述第一中间节点、所述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用于提高输出阻抗;所述第二级放大模块包括:作为输入管的第五BJT管和第六BJT管,所述第五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反向输出端,所述第六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正向反馈模块,所述正向反馈模块具备第三BJT管和第四BJT管,所述第三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第二负载,连接在电源和所述正向输出端以及所述反向输出端之间。优选的,还具备频率补偿模块,包括顺次串联在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和所述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以及顺次串联在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和所述反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优选的,所述第一负载为三级共源共栅结构,其中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栅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的栅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所述第五MOS管漏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相连接;第七MOS管和第八MOS管的栅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源极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源极与电源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负载包括第九MOS管和第十MOS管,所述第九MOS管和第十MOS管的栅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反向输出端相连接,其源极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与所述正向输出端相连接,其源极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BJT管和所述第五BJT管设计为:IC3小于或等于其中Ic3为所述第三BJT管的集电极电流,β5为所述第五BJT管的放大系数,Ic5为所述第五BJT管的集电极电流。优选的,所述第三MOS管~第十MOS管均为PMOS管,或均为PNP型BJT管。优选的,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为NMOS管。优选的,所述第一~第六BJT管均为NPN型BJT管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放大器,能够为模数转换电路产生余量输出,通过双极型晶体管(BJT管)和CMOS晶体管的BiCMOS工艺实现,通过两级放大,并且通过正向反馈模块提供负阻抗来对第二级放大模块的输入进行补偿,具有较高的增益和速度,能够提高整个ADC电路的稳定性和速度。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两级运放结构,具有大的信号摆幅,非常适合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放大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放大器具备两级放大模块。其中,第一放大模块包括:用作输入管的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第一MOS管M1的栅极连接至正向输入端Vin+,其源极接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至反向输入端相Vin-,其源极接地。作为输入管的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具有非常高的输入阻抗,因此可以适用于开关电容电路。第一BJT管和第二BJT管的基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VB4,第一BJT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MOS管M1的漏极相连接,集电极与第二中间节点Y相连接,第二BJT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MOS管M2的漏极相连接,集电极与第一中间节点X相连接。第一BJT管Q1和第二BJT管Q1构成电流缓冲器。由于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将输入电压信号Vin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送到第一BJT管Q1和第二BJT管Q1构成的电流缓冲器后输出,由于BJT管相对MOS管具有高跨导(gm)和小寄生电容的优点,所以该节点的非主极点频率大大提高。此外,BJT管的输出阻抗远高于MOS管,所以输出阻抗大大提高。另外,第一级放大模块还包括由第三MOS管M3~第八MOS管M8构成的三级共源共栅结构的负载。具体的,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的栅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VB3,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第二中间节点Y相连接,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第一中间节点X相连接;第五MOS管M5和第六MOS管M6的栅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VB2,第五MOS管M5漏极与第三MOS管M3的源极相连接,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第四MOS管M4的源极相连接;第七MOS管M7和第八MOS管M8的栅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VB1,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第五MOS管M5的源极相连接,其源极与电源VDD相连接,第八MOS管M8的漏极与第六MOS管M6的源极相连接,其源极与电源VDD相连接。三级共源共栅结构用于进一步提高输出阻抗。第二放大模块包括:作为输入管的第五BJT管Q5和第六BJT管Q6,所述第五BJT管Q5的基极连接至第一中间节点X,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反向输出端Vout-相连接,第六BJT管Q6的基极与第二中间节点Y相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正向输出端Vout+相连接。由于由于BJT管相比MOS管具有更高的跨导和更小寄生电容,所以输出端的频率大大提升。但是由于第五BJT管Q5和第六BJT管Q6的输入阻抗(rbe)较低,因此对于放大器第一级而言,其会看到一个较低的电阻负载,从而大大降低第一级的增益,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具备正反馈模块,以提供一个负阻抗来补偿第五BJT管Q5和第六BJT管Q6的输入阻抗。正向反馈模块由第三BJT管Q3和第四BJT管Q4构成,第三BJT管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运算放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算放大器,包括正向输入端、反向输入端、正向输出端以及反向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级放大模块以及第二级放大模块;所述第一级放大模块具备:作为输入管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正相输入端,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向输入端,其源极接地;电流缓冲器,所述电流缓冲器包括第一BJT管和第二BJT管,所述第一BJ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至第二中间节点;所述第二BJ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接,集电极连接至第一中间节点,所述第一BJT管和所述第二BJT管的基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第一负载,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所电源和所述第一中间节点、所述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用于提高输出阻抗;所述第二级放大模块包括:作为输入管的第五BJT管和第六BJT管,所述第五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反向输出端,所述第六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正向反馈模块,所述正向反馈模块具备第三BJT管和第四BJT管,所述第三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第二负载,连接在电源和所述正向输出端以及所述反向输出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算放大器,包括正向输入端、反向输入端、正向输出端以及反向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级放大模块以及第二级放大模块;所述第一级放大模块具备:作为输入管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正相输入端,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向输入端,其源极接地;电流缓冲器,所述电流缓冲器包括第一BJT管和第二BJT管,所述第一BJ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至第二中间节点;所述第二BJT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接,集电极连接至第一中间节点,所述第一BJT管和所述第二BJT管的基极共同连接至偏置电压端;第一负载,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所电源和所述第一中间节点、所述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用于提高输出阻抗;所述第二级放大模块包括:作为输入管的第五BJT管和第六BJT管,所述第五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反向输出端,所述第六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正向反馈模块,所述正向反馈模块具备第三BJT管和第四BJT管,所述第三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BJT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第二负载,连接在电源和所述正向输出端以及所述反向输出端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频率补偿模块,包括顺次串联在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和所述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以及顺次串联在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和所述反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高远王海军李丹丁学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