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护件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351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叉护件构造,是将保护前叉的叉护件安装于前挡泥板的构造,并且,不易受到行驶风的流动、外观性的制约,而且能够谋求保护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在支承两轮摩托车的前轮(33)的前叉(13)上,安装有以覆盖前轮(33)的上方的方式形成为朝下方开放的箱状的前挡泥板(34),将构成前叉(13)的左右一对的筒状的缓冲部(26)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叉护件(30L、30R)组装于前挡泥板(34),在该叉护件构造中,叉护件(30L、30R)固定于前挡泥板(34)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叉护件构造,是将保护前叉的叉护件安装于前挡泥板的构造,并且,不易受到行驶风的流动、外观性的制约,而且能够谋求保护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在支承两轮摩托车的前轮(33)的前叉(13)上,安装有以覆盖前轮(33)的上方的方式形成为朝下方开放的箱状的前挡泥板(34),将构成前叉(13)的左右一对的筒状的缓冲部(26)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叉护件(30L、30R)组装于前挡泥板(34),在该叉护件构造中,叉护件(30L、30R)固定于前挡泥板(34)内。【专利说明】叉护件构造
本技术涉及对前叉进行保护的叉护件,详细地说涉及固定于前叉内的叉护件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对前叉进行保护的叉护件构造已知:在配置于前挡泥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叉的更靠车宽方向外侧,与前挡泥板独立设置的叉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783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专利文献I中,为了将叉套安装于前挡泥板的外侧,需要考虑行驶风的流动及外观性并确保外装面的连续性。因此,叉套的配置的自由度受到制约,难以将前叉与前挡泥板、叉套接近配置,难以谋求利用叉套对前叉进行保护的保护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护件构造,是将对前叉进行保护的叉护件安装于前挡泥板的构造,并且不易受到行驶风的流动及外观性的制约,而且能够谋求保护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叉护件构造,在支承二轮车10的前轮33的前叉13上,安装有以覆盖所述前轮33的上方的方式形成为朝下方开放的箱状的前挡泥板34,将构成所述前叉13的左右一对的筒状的缓冲部26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叉护件30L、30R组装于所述前挡泥板34,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护件30L、30R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34内。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前挡泥板内固定叉护件,因此不易受到行驶风的流动、外观性的制约,另外,能够使叉护件尽可能地接近缓冲部而配置,能够使前叉的保护效果提高。 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叉护件30L、30R的至少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面以沿所述缓冲部26的方式构成圆筒的一部分。根据该构成,由于沿前叉形状形成叉护件,因此能够使前叉的保护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上述构成中,还可以在所述前挡泥板34上形成供所述前叉13穿插的开口34g,并且,所述叉护件30L、30R以将所述开口 34g的一部分阻塞的方式配置。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前挡泥板的前叉穿插用的开口较大地形成,能够使前叉与前挡泥板的组装性更容易,并且,由于利用叉护件将开口的一部分阻塞,因此能够尽可能地缩小从前轮侧朝向前挡泥板上方开放的开口面积,能够抑制水等向前挡泥板上方飞散。 另外,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叉护件30L、30R以围绕所述缓冲部26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将所述前挡泥板34固定于所述前叉13的状态下能够装卸地形成,并且,通过使所述叉护件30L,30R以所述缓冲部26的轴线103为中心旋转,从而将其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34。根据该构成,能够在使前挡泥板和前叉成为组件的状态下组装叉护件,并且,通过利用左右的缓冲部间的空间将叉护件插入并使其旋转,能够在缓冲部的外方侧固定叉护件,因此能够使叉护件的组装性提高。 另外,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叉护件30L、30R中,在所述缓冲部26的后方设置有向车宽方向的车身中心侧延伸的肋壁30 j。根据该构成,对于在前挡泥板的后侧从前轮溅起的水等,能够通过肋壁将其刮掉,从而防止其向前挡泥板的前方飞散的情况,能够提高前叉的保护效果。 另外,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左右的所述缓冲部26通过底桥25而被连结并支承,所述前挡泥板34的上表面固定于所述底桥25,并且,所述叉护件30L、30R与底桥25相比在前方以及后方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34。根据该构成,将作为刚性部件的底桥前后夹住,将叉护件固定于前挡泥板,从而能够使叉护件的固定部的刚性提高,即使将叉护件与缓冲部接近配置其支承刚性仍很高,因此能够避免双方的干涉,有效地保护前叉。 另外,上述构成中,还可以在左右一对的所述叉护件30L、30R间设置所述底桥25与所述前挡泥板34的紧固部。根据该构成,由于将固定有叉护件的前挡泥板本身在叉护件间固定于底桥,因此能够使前挡泥板的支承刚性作用于叉护件。 另外,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缓冲部26由在下部具有外筒102而在上部具有内筒101的套筒式构成,在外筒102的上端形成有最大直径部30a,并且,在所述最大直径部30a的上下宽度W的范围内设有所述叉护件30L、30R的下端30u。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前叉与叉护件接近配置,并且,能够使叉护件与前叉看起来成为一体,因此能够使外观性提高。 另外,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前挡泥板34的侧壁34b与所述叉护件30L、30R抵接。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叉护件提高前挡泥板侧壁的刚性。 技术的效果 本技术中,由于叉护件固定于前挡泥板内,因此不易受到行驶风的流动、外观性的制约,另外,能够使叉护件尽可能地接近缓冲部而配置,能够使前叉的保护效果提高。 另外,对于叉护件而言,至少使其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面以沿缓冲部的方式构成圆筒的一部分,因此,由于沿前叉形状形成叉护件,从而能够使前叉的保护效果进一步提闻。 另外,在前挡泥板上形成有供前叉穿插的开口,并且,叉护件以将开口的一部分阻塞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将前挡泥板的前叉穿插用的开口较大地形成,使前叉与前挡泥板的组装性更容易,并且,由于利用叉护件将开口的一部分阻塞,因此能够使从前轮侧向前挡泥板上方开放的开口面积尽可能小,能够抑制水等向前挡泥板上方飞散。 另外,叉护件以围绕缓冲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将前挡泥板固定于前叉的状态下能够装卸地形成,并且,通过使叉护件以缓冲部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从而将叉护件固定于前挡泥板,因此,能够在使前挡泥板和前叉成为组件的状态下组装叉护件,并且,通过利用左右的缓冲部间的空间将叉护件插入并使其旋转,能够在缓冲部的外方侧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使叉护件的组装性提高。 另外,对于叉护件而言,由于在缓冲部的后方设置有向车宽方向的车身中心侧延伸的肋壁,因此,对于在前挡泥板的后侧从前轮溅起的水等,能够通过肋壁将其刮掉,从而防止其向前挡泥板的前方飞散的情况,能够提高前叉的保护效果。 另外,左右的缓冲部通过底桥而被连结并支承,前挡泥板的上表面固定于底桥,并且,叉护件与底桥相比在前方以及后方固定于前挡泥板,因此,将作为刚性部件的底桥前后夹住,将叉护件固定于前挡泥板,从而能够使叉护件的固定部的刚性提高,即使将叉护件与缓冲部接近配置其支承刚性仍很高,因此能够避免双方的干涉,有效地保护前叉。 另外,由于在左右一对的叉护件间设置底桥与前挡泥板的紧固部,因此,由于将固定有叉护件的前挡泥板本身在叉护件间固定于底桥,因此能够使前挡泥板的支承刚性作用于叉护件。 另外,缓冲部由在下部具有外筒而在上部具有内筒的套筒式构成,在外筒的上端形成有最大直径部,并且,在最大直径部的上下宽度的范围内设有叉护件的下端。因此,能够将前叉与叉护件接近配置,并且,能够使叉护件与前叉看起来成为一体,因此能够使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护件构造,在支承二轮车(10)的前轮(33)的前叉(13)上,安装有以覆盖所述前轮(33)的上方的方式形成为朝下方开放的箱状的前挡泥板(34),将构成所述前叉(13)的左右一对的筒状的缓冲部(26)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叉护件(30L、30R)组装于所述前挡泥板(34),其特征在于, 所述叉护件(30L、30R)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34)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泽浩太堀内哲江波户香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