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6191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7:38
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它涉及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交通控制系统单纯通过控制交通信号灯疏导交通,高峰时疏导效果不好,疏导方式不灵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接收信号单元包括壳体、车载红绿灯、无线接收器、时间控制器和若干电线,时间控制器和无线接收器置于壳体内,无线接收器通过电线与车载红绿灯建立连接,时间控制器置于车载红绿灯与无线接收器之间,接收信号单元通过车身电源提供电力来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接收各个道路的拥堵信息,同过信号灯反应出来,可以优化现有道路单纯使用的红绿灯控制的缺点,有效缩短通行车辆的滞留时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它涉及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交通控制系统单纯通过控制交通信号灯疏导交通,高峰时疏导效果不好,疏导方式不灵活的问题。本技术包括接收信号单元包括壳体、车载红绿灯、无线接收器、时间控制器和若干电线,时间控制器和无线接收器置于壳体内,无线接收器通过电线与车载红绿灯建立连接,时间控制器置于车载红绿灯与无线接收器之间,接收信号单元通过车身电源提供电力来源。本技术可以接收各个道路的拥堵信息,同过信号灯反应出来,可以优化现有道路单纯使用的红绿灯控制的缺点,有效缩短通行车辆的滞留时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专利说明】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红绿灯控制系统,具体涉及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属于汽车工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上使用的道路红绿灯,多采用固定式的时间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对于车道上的车流量的多与少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行,在少量汽车通行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遵循同样长的等待时间,这严重延长了汽车在道路上的滞留时间。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通过摄像机成像系统获取车流程度以控制红绿灯时间,以及基于单片机的红绿灯控制系统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交通控制系统单纯通过控制交通信号灯疏导交通,高峰时疏导效果不好,疏导方式不灵活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包括车载部分、路面部分、计算机和若干通信电缆,所述车载部分包括接收信号单元、路面部分包括感应单元和发射信号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安装在车上,感应单元位于第一路面凹槽内,发射信号单元位于第二路面凹槽内; 所述接收信号单元包括壳体、车载红绿灯、无线接收器、时间控制器和若干电线,所述时间控制器和无线接收器置于壳体内,无线接收器通过电线与车载红绿灯建立连接,时间控制器置于车载红绿灯与无线接收器之间,接收信号单元通过车身电源提供电力来源; 所述感应单元接收车辆通过信息,感应单元通过通信电缆将信息传至外部计算机,外部计算机整理运算后通过通信电缆将信号发送至发射信号单元,发射信号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将信号传输至接收信号单元。 所述感应单元发射信号单元包括第一承压件、第一触发件、第一复位件和感应器,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感应器置于第一路面凹槽内,第一承压件设在第一触发件的顶端,第一复位件设在第一触发件的底端,第一承压件距离第一路面凹槽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一路面凹槽的深度,感应器通过通信电缆将信息传输至外界计算机,第一路面凹槽的上端覆盖有保护片,通过车辆的碾压记录路段的车流数值,触发方式灵活,感应灵敏,保护片保护路面凹槽内的元件,并且增大接触面积。 所述感应单元发射信号单元包括第二承压件、第二触发件、第二复位件和无线发射器,所述第二触发件和无线发射器置于第二路面凹槽内,第二承压件设在第二触发件的顶端,第二复位件设在第二触发件的底端,第二承压件距离第二路面凹槽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二路面凹槽的深度,无线发射器通过通信电缆将信息传输至外界计算机,第二路面凹槽的上端覆盖有保护片,与感应单元的结构类似,当有元件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利用废旧的感应单元的元件进行替换,节约成本。 所述保护片为橡胶片,橡胶片弹性大,价格低廉,适合普遍的应用。 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壳体内壁上设有防水层,保护壳体内的元件干燥,防止因潮湿引起元件间的短路失灵。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车载接收信号单元可以接收各个道路的拥堵信息,同过车载红绿灯反应出来,可以优化现有道路单纯使用的红绿灯控制的缺点,有效缩短通行车辆的滞留时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环境,能够减少城市道路中的红绿灯设置数量,减少后期道路红绿灯维护的工作量,缩减政府开支,通过车载与路面信息互相交流,能够更好得为人们日常的出行提供通行建议,方便人们的出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接收信号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射信号单元和感应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载红绿灯,2、防水层,3、壳体,4、电线,5、时间控制器,6、无线接收器,8-1、第一路面凹槽,8-2、第二路面凹槽,9-1、第一承压件,9-2、第二承压件,10、保护片,11-1、第一触发件,11-2、第二触发键,12、感应器,13-1、第一复位件,13_2、第二复位件,14、计算机,15、无线发射器,16、通信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包括车载部分、路面部分、计算机14和若干通信电缆16,所述车载部分包括接收信号单元、路面部分包括感应单元和发射信号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安装在车上,感应单元位于第一路面凹槽8-1内,发射信号单元位于第二路面凹槽8-2内; 所述接收信号单元包括壳体3、车载红绿灯1、无线接收器6、时间控制器5和若干电线4,所述时间控制器5和无线接收器6置于壳体内,无线接收器6通过电线4与车载红绿灯I建立连接,时间控制器5置于车载红绿灯I与无线接收器6之间,接收信号单元通过车身电源提供电力来源; 所述感应单元接收车辆通过信息,感应单元通过通信电缆16将信息传至外部计算机14,外部计算机14整理运算后通过通信电缆16将信号发送至发射信号单元,发射信号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将信号传输至接收信号单元。 所述感应单元发射信号单元包括第一承压件9-1、第一触发件11-1、第一复位件13-1和感应器12,所述第一触发件11-1和感应器12置于第一路面凹槽8-1内,第一承压件9-1设在第一触发件11-1的顶端,第一复位件13-1设在第一触发件11-1的底端,第一承压件9-1距离第一路面凹槽8-1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一路面凹槽8-1的深度,感应器12通过通信电缆16将信息传输至外界计算机14,第一路面凹槽8-1的上端覆盖有保护片10。 所述感应单元发射信号单元包括第二承压件9-2、第二触发件11-2、第二复位件13-2和无线发射器15,所述第二触发件11-2和无线发射器15置于第二路面凹槽8_2内,第二承压件9-2设在第二触发件11-2的顶端,第二复位件13-2设在第二触发件11-2的底端,第二承压件9-2距离第二路面凹槽8-2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二路面凹槽8-2的深度,无线发射器15通过通信电缆16将信息传输至外界计算机14,第二路面凹槽8-2的上端覆盖有保护片10。 所述壳体3为金属壳体,壳体3内壁上设有防水层2。 所述保护片10为橡胶片。 第一承压件9-1和第二承压件9-2为金属片。 第一触发件11-1和第二触发件11-2为触发杆。 第一复位件13-1和第二复位件13-2为弹簧弹片。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车辆碾压感应单元上方的保护片,第一触发件11-1向下运动,完成一次触发,在复位件13-1的作用下复位到原始位置,感应器12将感应数据传输至计算机14,计算机14通过汇总出其他道路的车流量数据并经过计算之后获得该车道一个合理的通行数据,通过发射信号单元将通行数据传送于车辆信号接收单元,在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息后触发红车载红绿灯的其中一个颜色的灯亮起,从而动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载红绿灯控制系统,包括车载部分、路面部分、计算机(14)和若干通信电缆(16),所述车载部分包括接收信号单元、路面部分包括感应单元和发射信号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安装在车上,感应单元位于第一路面凹槽(8‑1)内,发射信号单元位于第二路面凹槽(8‑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单元包括壳体(3)、车载红绿灯(1)、无线接收器(6)、时间控制器(5)和若干电线(4),所述时间控制器(5)和无线接收器(6)置于壳体内,无线接收器(6)通过电线(4)与车载红绿灯(1)建立连接,时间控制器(5)置于车载红绿灯(1)与无线接收器(6)之间,接收信号单元通过车身电源提供电力来源;所述感应单元接收车辆通过信息,感应单元通过通信电缆(16)将信息传至外部计算机(14),外部计算机(14)整理运算后通过通信电缆(16)将信号发送至发射信号单元,发射信号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将信号传输至接收信号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广东宗广功郭曼泽袁良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