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184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和两个制动蹄块,制动蹄块均为弧形弯曲,制动蹄块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制动蹄块的铰接端与固定在制动器底板上的一铰柱铰接,两个制动蹄块之间通过拉簧连接,这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之间设置一制动凸轮轴,制动凸轮轴与制动器底板铰接,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上环圆周设有环形凹槽,在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安装固定部上设有一出口槽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制动器底板上设有用于遮挡制动器与制动轮毂之间装配间隙的防尘凸缘,防尘凸缘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制动轮毂的制动腔体内,排出制动腔内内的粉尘,保证摩托车的制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和两个制动蹄块,制动蹄块均为弧形弯曲,制动蹄块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制动蹄块的铰接端与固定在制动器底板上的一铰柱铰接,两个制动蹄块之间通过拉簧连接,这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之间设置一制动凸轮轴,制动凸轮轴与制动器底板铰接,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上环圆周设有环形凹槽,在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安装固定部上设有一出口槽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制动器底板上设有用于遮挡制动器与制动轮毂之间装配间隙的防尘凸缘,防尘凸缘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本技术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制动轮毂的制动腔体内,排出制动腔内内的粉尘,保证摩托车的制动性能。【专利说明】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广泛使用的鼓式制动器安装在摩托车制动轮毂内,由于制动轮毂旋转而鼓式制动器固定,故鼓式制动器与制动轮毂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有灰尘、雨水等异物通过这些间隙进入制动腔体内,同时鼓式制动器的摩擦片与制动轮毂摩擦生成粉尘进入制动腔体内,这些异物和粉尘影响制动器摩擦片与制动轮毂之间的接触,容易产生刺耳噪声,引起噪声污染,严重时造成刹车失灵、轮毂抱死等现象,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对摩托车驾驶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制动轮毂的制动腔体内,排出制动腔内内的粉尘,保证摩托车的制动性倉泛。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和安装在制动器底板上的两个制动蹄块,所述制动蹄块均为弧形弯曲,制动蹄块的一端为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制动蹄块的绞接端与固定在制动器底板上的一绞柱绞接,两个制动蹄块之间通过拉簧连接,这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之间设置一制动凸轮轴,制动凸轮轴与制动器底板铰接,所述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上环圆周设有环形凹槽,在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安装固定部上设有一出口槽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所述制动器底板上设有用于遮挡制动器与制动轮毂之间装配间隙的防尘凸缘,所述防尘凸缘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 所述环形凹槽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靠近防尘凸缘,第二凹槽靠近制动蹄块。 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槽壁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靠近制动蹄块的槽壁高度低于靠近防尘凸缘的槽壁高度。 所述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缺口,该缺口延伸至安装固定部与出口槽连通。 所述制动凸轮轴由拨动杆和凸轮组成,所述拨动杆为L形,L形拨动杆的短臂可转动的安装在制动器底板上,凸轮固定安装在拨动杆的短臂上,所述L形拨动杆的长臂为自由端,且与制动器底板之间留有间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和安装在制动器底板上的两个制动蹄块,所述制动蹄块均为弧形弯曲,制动蹄块的一端为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制动蹄块的绞接端与固定在制动器底板上的一绞柱绞接,两个制动蹄块之间通过拉簧连接,这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之间设置一制动凸轮轴,制动凸轮轴与制动器底板铰接,通过旋转制动凸轮轴,控制两个制动蹄块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使制动蹄块外圆周面上的摩擦片与制动轮毂接触或分离。所述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上环圆周设有环形凹槽,在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安装固定部上设有一出口槽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灰层、雨水等异物通过制动器与制动轮毂间隙进入制动腔体内的过程中,滞留在环形凹槽中并通过出口槽排出,同时,制动蹄块摩擦片与制动轮毂摩擦生成的粉尘也进入环形凹槽并通过出口槽排出,有效保证制动蹄块摩擦片与制动轮毂的良好接触,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所述制动器底板上设有用于遮挡制动器与制动轮毂之间装配间隙的防尘凸缘,所述防尘凸缘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的圆周面,用于将灰尘、雨水遮挡在制动轮毂之外。 所述环形凹槽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靠近防尘凸缘,通过间隙进入制动腔体的灰尘和雨水等被滞留在第一凹槽中,并通过出口槽排出,第二凹槽靠近制动蹄块,制动蹄块摩擦片与制动轮毂摩擦生成的粉尘进入第二凹槽中,并通过出口槽排出。 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槽壁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靠近制动蹄块的槽壁高度低于靠近防尘凸缘的槽壁高度,制动蹄块摩擦片与制动鼓摩擦生成的粉尘能顺利进入第二凹槽中,并通过出口槽排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附图中,I为制动器底板,2为制动蹄块,2a为铰接端,2b为自由端,3为铰柱,4为拉簧,5为制动凸轮轴,5a为拨动杆,5b为凸轮,6为环形凹槽,6a为第一凹槽,6b为第二凹槽,7为缺口,8为安装固定部,9为防尘凸缘,10为出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I和安装在制动器底板I上的两个制动蹄块2。所述制动蹄块2均为弧形弯曲,制动蹄块2的一端为绞接端2a,铰接端2a的端面上设有铰接凹槽,制动蹄块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2b,自由端2b的端面上包覆有一层铁块,两个制动蹄块2的铰接端2a通过铰接凹槽与固定在制动器底板I上的一铰柱3铰接。两个制动蹄块2的外侧圆弧面上粘贴摩擦片,两个制动蹄块2的内侧圆弧面上均设有两个拉簧固定支架,其中一个拉簧固定支架靠近制动蹄块的自由端,为自由端拉簧固定支架,另一个拉簧固定支架靠近制动蹄块的铰接端,为铰接端拉簧固定支架,一个拉簧的一端与一制动蹄块的铰接端拉簧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与另一制动蹄块的铰接端拉簧固定支架连接,另一个拉簧的一端与一制动蹄块的自由端拉簧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拉簧固定支架连接,两个制动蹄块2之间通过拉簧4连接。这两个制动蹄块2的自由端2b之间设置一制动凸轮轴5,制动凸轮轴5与制动器底板I铰接,具体的,制动凸轮轴5由拨动杆5a和凸轮5b组成,所述拨动杆5a为L形,L形拨动杆5a的短臂可转动的铰接在制动器底板I上,凸轮5b固定安装在拨动杆5a的短臂上,所述L形拨动杆5b的长臂为自由端,且与制动器底板I之间留有间隔,通过转动L形拨动杆5b的自由端,控制凸轮5b转动,使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增大,制动蹄块外周圆弧面的摩擦片与制动轮毂接触,形成制动,回转L形拨动杆5b的自由端,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在拉簧的作用靠近,制动蹄块外圆周弧面的摩擦片与制动轮毂脱离,无制动力。所述制动器底板I的圆周面上环圆周设有环形凹槽6,在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I的安装固定部8上设有一出口槽10与所述环形凹槽6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6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凹槽6a和第二凹槽6b,其中第一凹槽6a靠近防尘凸缘9,第二凹槽6b靠近制动蹄块2,制动器底板I的圆周面上设有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的缺口 7,该缺口 7延伸至安装固定部8与出口槽10连通,为提高排尘效率,所述第一凹槽6a的两个槽壁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6b靠近制动蹄块2的槽壁高度低于靠近防尘凸缘9的槽壁高度,如此设置,灰尘和雨水等异物通过制动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防尘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1)和安装在制动器底板(1)上的两个制动蹄块(2),所述制动蹄块(2)均为弧形弯曲,制动蹄块(2)的一端为铰接端(2a),另一端为自由端(2b),两个制动蹄块(2)的铰接端(2a)与固定在制动器底板(1)上的一铰柱(3)铰接,两个制动蹄块(2)之间通过拉簧(4)连接,这两个制动蹄块(2)的自由端(2b)之间设置一制动凸轮轴(5),制动凸轮轴(5)与制动器底板(1)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底板(1)的圆周面上环圆周设有环形凹槽(6),在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1)的安装固定部(8)上设有一出口槽(10)与所述环形凹槽(6)连通,所述制动器底板(1)上设有用于遮挡制动器与制动轮毂之间装配间隙的防尘凸缘(9),所述防尘凸缘(9)径向延伸出制动器底板(1)的圆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淑伍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银角制动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