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775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上连接板正面的三个角上均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发动机壳体上的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通孔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所述下连接板的纵截面呈长方形,所述下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一轴孔,且所述轴孔外壁上设有具有耳孔的两个耳板;所述轴孔与所述驱动半轴相配合,所述取力器上的螺丝孔与对应的所述耳孔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本安装结构较紧凑,占用空间小,给整车布置释放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上连接板正面的三个角上均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发动机壳体上的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通孔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所述下连接板的纵截面呈长方形,所述下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一轴孔,且所述轴孔外壁上设有具有耳孔的两个耳板;所述轴孔与所述驱动半轴相配合,所述取力器上的螺丝孔与对应的所述耳孔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本安装结构较紧凑,占用空间小,给整车布置释放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专利说明】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按驱动方式主要分为两驱动车和四驱动车。目前,一些两驱动车通过一个连接板将驱动半轴和发动机壳体连接在一起,也有一些两驱动车通过两个连接板将驱动半轴和发动机壳体连接在一起。四驱动车基本上都是通过两个支架将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支架用于连接驱动半轴和取力器,起到给驱动半轴轴向定位和支撑的作用;另一个支架用于连接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用于对发动机壳体进行辅助支撑,以一定程度提高安装强度和系统模态。然而,由于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需要两个支架才能够把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连接在一起,降低了车辆的NVH性能;同时,两个支架占用空间大,不能有效释放车辆空间,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且能够提高汽车NVH性能的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上连接板正面的三个角上均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发动机壳体上的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通孔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所述下连接板的纵截面呈长方形,所述下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一轴孔,且所述轴孔外壁上设有具有耳孔的两个耳板;所述轴孔与所述驱动半轴相配合,所述取力器上的螺丝孔与对应的所述耳孔通过第二螺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的纵截面呈直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由三块壁板首尾连接而成,所述通孔位于两块所述壁板的交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三块壁板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轴孔外壁上开设有几个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轴孔不相通。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发动机壳体和、取力器,以及连接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一个连接板,使得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给整车布置释放了空间,而且降低了成本,以及所述的驱动半轴、发动机壳体取力器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板就能够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的不意图; 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连接板的立体图; 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连接板的右视图; 图5显示为沿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显示为沿图3中C-C的剖视图; 图7显示为沿图4中E-E的剖视图; 图8显示为沿图4中F-F的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I驱动半轴 2取力器 3发动机壳体 4连接板 41上连接板 411通孔 42下连接板 421轴孔 4211凹槽 422耳板 4221耳孔 51第一螺栓 52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1、取力器2和发动机壳体3 ;还包括连接板4。参考图2至图4,所述连接板4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连接板41和下连接板42 ;所述上连接板41的纵截面呈三角形,优选地,所述上连接板41的纵截面呈直三角形。所述上连接板41正面的三个角上均开设有一通孔411,见图5至图7 ;所述发动机壳体3上的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通孔411通过第一螺栓51相连;所述下连接板42的纵截面呈长方形,所述下连接板42的侧面开设有一轴孔421,且所述轴孔421外壁上设有具有耳孔4221的两个耳板422,见图8 ;所述轴孔421与所述驱动半轴I相配合,所述取力器2上的螺丝孔与对应的所述耳孔4221通过第二螺栓52相连。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2,所述上连接板41由三块壁板首尾连接而成,所述通孔411位于两块所述壁板的交接处。由于三块所述壁板围成了一个空间,从而减少占用空间,以及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三块壁板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减少占用空间,以及降低成本,在所述轴孔421外壁上开设有几个凹槽4211,且所述凹槽4211与所述轴孔421不相通。优选地,所述凹槽4211 —端位于所述轴孔421外壁上,另一端延伸至邻近的所述壁板上,见图2。 现有技术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用于连接驱动半轴和取力器,起到给驱动半轴轴向定位和支撑的作用;第二支架用于连接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用于对发动机壳体进行辅助支撑,以提高安装强度和系统模态。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的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1、取力器2、发动机壳体3,以及连接板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减少了一个连接板,使得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给整车布置释放了空间,而且降低了成本,以及所述的驱动半轴1、取力器2和发动机壳体3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板4就能够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驱动车的驱动半轴、取力器和发动机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驱动半轴(1)、取力器(2)和发动机壳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连接板(41)和下连接板(42);所述上连接板(41)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上连接板(41)正面的三个角上均开设有一通孔(411),所述发动机壳体(3)上的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通孔(411)通过第一螺栓(51)相连;所述下连接板(42)的纵截面呈长方形,所述下连接板(42)的侧面开设有一轴孔(421),且所述轴孔(421)外壁上设有具有耳孔(4221)的两个耳板(422);所述轴孔(421)与所述驱动半轴(1)相配合,所述取力器(2)上的螺丝孔与对应的所述耳孔(4221)通过第二螺栓(5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