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液压子站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239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8:08
一种移动液压子站车,属于移动加气技术领域。包括牵引车、发动机取力器、高压油泵、前端高压气路系统、高压油路系统、框架、控制系统、气瓶、加气系统、油箱1、集装箱骨架车、后端高压油路系统、连接软管、出油管阀门、出油管、回油管;发动机取力器安装在牵引车上,高压油泵连接到发动机取力器上,油箱通过出油管、出油管阀门、连接软管与高压油泵连接,8只气瓶在前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前端高压气路系统,8只气瓶在后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后端高压油路系统,油箱中的油通过出油管、出油管阀门、连接软管进入高压油泵,高压油泵通过牵引车的发动机取力器带动工作,将高压油通过控制系统、后端高压油路系统打入气瓶,将气瓶中的高压天然气通过控制系统、前端高压气路系统打入加气系统进行售气。操作方便,不需要任何电力设备,可实现在任何地方的加气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液压子站车,属于移动加气
。包括牵引车、发动机取力器、高压油泵、前端高压气路系统、高压油路系统、框架、控制系统、气瓶、加气系统、油箱1、集装箱骨架车、后端高压油路系统、连接软管、出油管阀门、出油管、回油管;发动机取力器安装在牵引车上,高压油泵连接到发动机取力器上,油箱通过出油管、出油管阀门、连接软管与高压油泵连接,8只气瓶在前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前端高压气路系统,8只气瓶在后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后端高压油路系统,油箱中的油通过出油管、出油管阀门、连接软管进入高压油泵,高压油泵通过牵引车的发动机取力器带动工作,将高压油通过控制系统、后端高压油路系统打入气瓶,将气瓶中的高压天然气通过控制系统、前端高压气路系统打入加气系统进行售气。操作方便,不需要任何电力设备,可实现在任何地方的加气功能。【专利说明】一种移动液压子站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加气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移动液压子站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等的要求,CNG加气站的建设已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一些大城市,CNG加气站是在原来加油站的基础上扩建的,受到原来加油站的占地面积的限制,没有加气站的地方需要应急加气等,专利技术一种占地面积小、高度集成的、集运输和加气于一体的移动液压子站车成为市场迫切的需求,为实现运输、力口气功能,对移动液压子站车的结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将电器控制、液压油箱、气路控制、高压液压泵等全部布置到车上,既能满足了运气量的需求,又可实现加气站的加气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液压子站车,占地面积小、高度集成的、集运输和加气于一体的移动液压子站车,可放到站上当作加气站设备,又可实现运输气体,首先要解决液压子站车的高压油泵的动力问题,能够实现在没有电力设施的情况下实现在子站的加气功能,其次是气瓶的举升问题,三要实现去母站的加气、运输功能,四是满足在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惯性力的作用、气瓶的转动、底盘上的载荷传递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新结构移动液压子站车。 本专利技术包括牵引车1、发动机取力器2、高压油泵3、前端高压气路系统4、高压油路系统5、框架6、控制系统7、气瓶8、加气系统9、油箱10、集装箱骨架车11、后端高压油路系统12、连接软管13、出油管阀门14、出油管15、回油管16 ;发动机取力器2安装在牵引车I上,高压油泵3连接到发动机取力器2上,油箱10通过出油管15、出油管阀门14、连接软管13与高压油泵3连接,8只气瓶8在前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前端高压气路系统4,加气系统9与ill端闻压气路系统4连接,8只气瓶8在后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后端闻压油路系统12,油箱10中的油通过出油管15、出油管阀门14、连接软管13进入高压油泵3,高压油泵3通过牵引车I的发动机取力器2带动工作,将高压油通过控制系统7、后端高压油路系统12打入气瓶8,将气瓶8中的高压天然气通过控制系统7、前端高压气路系统4打入加气系统9进行售气,操作方便,不需要任何电力设备,可实现在任何地方的加气功能。 为保证加气过程中油、气的彻底分离,气瓶8在与框架6连接时采用了倾斜5°的安装方式。 框架6的外形采用标准40英尺集装箱结构,包括角件17、前端斜装活动立板18、1型气缸门19、1处捆绑横梁20、11型气缸门21、11处捆绑横梁22、外贴板23、固定油箱横梁24、后端斜装固定立板25,角件17安装于框架6的8个顶角处,用于起吊和与集装箱骨架车11连接,可承受起吊时的重力和运输过程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惯性力,前端斜装活动立板18安装在框架6的前部,后端斜装固定立板25安装在框架6的后部,前端斜装活动立板18和后端斜装固定立板25安装时都倾斜了 5°,与气瓶8中心线保持垂直,前端斜装活动立板18与框架6用螺栓连接,便于气瓶定期检验时的拆装,I处捆绑横梁20和II处捆绑横梁22位于框架6的中间部分,I处捆绑横梁20和II处捆绑横梁22是捆绑气瓶的横梁,保证气瓶运输时不会上下颠簸,I型气缸门19、II型气缸门21位于框架6的两侧面,框架6的两侧都安装了 I型气缸门19和II型气缸门21,大大方便了加气时的操作,外贴板23贴与框架6的侧面和上面,外贴板23可有效防止雨水和沙尘进入箱体内部,保护内部的控制系统7和加气系统9,有3根固定油箱横梁24位于框架6的三根立柱上,有3根固定油箱横梁24支撑油箱10中油箱底部固定装置27连接,保证油箱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前后和左右窜动,使油箱10和框架6有机组成一体。 油箱包括油箱体26、油箱底部固定装置27、油箱防爆人孔28、油箱隔板29、回油口30、液位计31、排油口 32、出油口 33,油箱底部固定装置27与油箱体26的底板连接,油箱防爆人孔28与油箱体26的顶板连接,油箱隔板29与油箱体26的内部连接,回油口 30、液位计31、排油口 32、出油口 33均与油箱体26的右侧板连接。油箱的结构充分利用气瓶的倾斜优势,将底部结构也采用倾斜安装,既保证了油箱的总容积,也保证了油箱的深度,保证高压油泵能可靠工作,油箱隔板29可将油箱分成2部分,从气瓶回来的高压油通过回油口 30先回到油箱左部,通过油箱隔板29上的孔流到到油箱右部,从而增加油的流程,可有效消除油中的气泡,液位计31可观察油箱内油的高度,从而计算油箱内的储油量,当高压油回到油箱后压力没有降下来,可通过油箱防爆人孔28泄放内部高压,保证油箱体的安全可靠,当需要检修时,可通过排油口 32将油箱内的油放干净,油箱中的油通过出油口 33、出油管15、出油管阀门14、连接软管13进入高压油泵3,高压油泵3通过牵引车I的发动机取力器2带动工作,将高压油通过控制系统7打入气瓶8,将气瓶8中的高压天然气通过控制系统7打入加气系统9进行售气,操作方便,不需要电力设备,在任何地方都可实现加气功倉泛。 后端高压油路系统包括后端安全装置34、手动阀I 35、气动阀I 36、焊接三通I37、钢管I 38、焊接弯头I 39、锥密封焊接弯头I 40、气动阀用气路管I 41、放空管I 42、压力表截止阀43、压力表44、气瓶内部进出油管45、高压油进出管46、后端塞61、螺纹三通62,弯管163,后端安全装置34左端与后端塞61连接,右端与螺纹三通62连接,向上与放空管I 42连接,手动阀I 35连接到螺纹三通62上,气动阀I 36连接到手动阀I 35上,锥密封焊接弯头I 40 —端连接到气动阀I 36上,一端与焊接弯头I 39的一端连接,钢管I 38分别与焊接弯头I 39和焊接三通I 37连接,气动阀用气路管I 41 一端连接到气动阀I 36上,另一端与控制系统7连接,压力表截止阀43 —端连接到螺纹三通62上,一端与压力表44连接,气瓶内部进出油管45连接到后端塞61上伸到气瓶内部,弯管163、焊接三通I 37连接后与高压油进出管46连接,高压油进出管46连接到控制系统7上;当气瓶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值30MPa时,后端安全装置34可通过放空管I 42实现泄放高压气体和高压油的功能,从而保护气瓶的安全,手动阀I 35和气动阀I 36是气瓶进出油的开关装置,手动阀I 35平常处于全开状态,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液压子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车(1)、发动机取力器(2)、高压油泵(3)、前端高压气路系统(4)、高压油路系统(5)、框架(6)、控制系统(7)、气瓶(8)、加气系统(9)、油箱(10)、集装箱骨架车(11)、后端高压油路系统(12)、连接软管(13)、出油管阀门(14)、出油管(15)、回油管(16);发动机取力器(2)安装在牵引车(1)上,高压油泵(3)连接到发动机取力器(2)上,油箱(10)通过出油管(15)、出油管阀门(14)、连接软管(13)与高压油泵(3)连接,8只气瓶(8)在前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前端高压气路系统(4),加气系统(9(与前端高压气路系统(4)连接,8只气瓶(8)在后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后端高压油路系统(12),油箱(10)中的油通过出油管(15)、出油管阀门(14)、连接软管(13)进入高压油泵(3),高压油泵(3)通过牵引车(1)的发动机取力器(2)带动工作,将高压油通过控制系统(7)、后端高压油路系统(12)打入气瓶(8),将气瓶(8)中的高压天然气通过控制系统(7)、前端高压气路系统(4)打入加气系统(9)进行售气,实现在任何地方的加气功能;气瓶8在与框架6连接时采用了倾斜5°的安装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宇赵子建武常生杨利芬姚振龙李方威陈宝健胡永卫杨黔高晓良王晓辉李亮亮李振合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