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31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轮胎充气装置,有:一气缸;一双向进气活塞,系密封啮合于该气缸之内缸壁,其侧环面上设一贯穿径向之进气孔;二单向阀,系分别设于该气缸之二端,使气体单向进入气缸;一活塞杆,内设一轴向之中空气道,系以一端贯穿一单向阀而枢接于该活塞使该中空气道与该进气孔相通;一气阀接头装置,位于该活塞杆之另一端与该中空气道相通,系用以枢接轮胎之气嘴。(*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得增进轮胎充气效率之轮胎充气装置。按,习用之轮胎充气装置系于气缸内分别设置一单向进气口及单向出气口,活塞进给时将气缸内之气压缩注入轮胎内,活塞回程时,利用气压减小之状态使外界气体经由该进气口进入气缸,以利活塞再次进给时得将气体打入轮胎,故可知活塞于往复行程中,只有单一行程作功将气体注入轮胎,长久以来,如此之充气效率一直延续者,没有改变,为使轮胎之充气效率有所增加以节省轮胎之充气时间,创作人乃针对上述缺失潜心研究,以致有本技术产生。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进轮胎充气效率之轮胎充气装置。以下兹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使更加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特征及功效,其中:图1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局部剖视图。图3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图1之3-3剖面图。图4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第一图之4-4剖面图。图5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套设于轮胎气嘴之状态。图6系本技术之动作示意图,显示第一握把向轮胎气嘴方向施力。图7概同于图6,显示第一握把向轮胎气嘴反方向施力。请参阅图1至5,本技术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含有:一气缸10,呈中空圆筒状,其二端管壁内各设有一内螺纹12。-->一第一握把14,系一中空圆筒,其右端设一环形凸缘16,该第一握把14系套于该气缸10之右端且利用该环形凸缘16卡于该气缸10之右端面。一第一单向阀20,包含有一呈半球状之板体21及自该板体21端面向外延伸之一圆柱菜螺纹部22,该板体21端面设有二等间隔之径向缺口23,该螺纹部22之环面设有轴向之四导槽24,且分别以二导槽24对应于该二径向缺口23而分布,该单向阀20复自该螺纹部22端面向外延伸一柱状凸缘25,一锥形止漏环26,其圆周由外向内缩小,系设于该柱状凸缘25,该第一单向阀20系以该螺纹部22螺接于该气缸10右端之内螺纹12,并将该第一握把14之凸缘16卡止于该板部21与该气缸10右端面间,锥形止漏环26系密封啮合于气缸10之内缸壁。一双向进气活塞30,请配合参阅图4,其环面预定部位设一贯穿径向之进气孔32,其位于该进气孔32左右二侧之环面上分别设一环槽33,34且形成第一肩面331与第二肩面341,该二环槽33、34间所形成之长形肋部35于对应该进气口32二端并分别设一缺口36,活塞左端面另设一轴孔37与该进气孔32相通。一第一及一第二弹性止漏环38、39系分别设于该二环槽33、34;该活塞系设于该气缸10内,使该气缸内部形成第一空间11及第二空间13,且该二弹性止漏环38、39系与该气缸之内缸壁密封啮合。一活塞杆40,其内部设一轴向之中空气道43,其二端各设一环状纹路44,系以其右端固设于该活塞30之轴孔37。一第二单向阀50,具有一柱状体身52及一自该体身52一端面延伸之螺纹部53,并以一穿孔54贯穿该体身52及螺纹部53轴向,该穿孔54壁面系设一环沟55并形成一第三肩面56,于该环沟55一侧缘并设四等间隔之凸部57,而于该等凸部57间形成四缺口;一第三弹性止漏环58,系设于该环沟55;一止漏环59,系设于该体身52与该螺纹部53之-->间;该单向阀50系以该穿孔54穿设于该活塞杆40,该止漏环58并密封啮合该活塞杆40周面,单向阀50并以该螺纹部53螺固于该气缸10左端,以该止漏环59保持气密。一第二握把60,系包含一体成型之一圆筒62以及一容置体63,并于该圆筒62内部设一轴向之中空圆柱65,请配合参阅图5,用以固接该活塞杆40之另一端,该容置体63顶端二侧各向上左伸一凸耳66,内部设一贯穿之圆柱形气室67,该气室67并设一导孔671与该中空圆柱65连通,一底盖件68,其中心设一通孔69,该底盖件68螺固于该容置体63底面。一气阀接头装置70,系容设于该气室67内,包含有:一弹性接头71,呈圆柱状,于中心设一贯穿轴向之透孔72,该接头71系容设于该气室67内部,受该底盖件68拘束。一圆盘迫片73,其圆心向下延伸一迫销74,且其位于该迫销74外围之端面上设有四等间隔且透空之导气孔75,该圆盘迫片73系贴覆于该接头71之上端;该迫销74并凸伸于该接头71之透孔72内。一阀体76,呈圆柱状,其环面上缘设一环槽77,其侧环面中央设一环形导槽78,其下端面设二贯穿径向之长形气道79与该导槽78连通,一弹性止漏环80系设于该环槽77,该阀体86系设于该迫片73上端用以拘束该迫片73,且该弹性止漏环80系密封啮合于该气室67内壁。一压杆90,系以一枢销枢设于该第二握把60之该对凸耳66,该压杆90前端系形成一压制部92,该压制部92距该枢接部位之长度系较该枢接部位至压杆92底面之长度长。使用时将该气阀接头装置70套设于该轮胎气嘴94上,该弹性接头71之透孔72内径略大于该轮胎气嘴94外径,该圆盘迫片73之迫销74则恰位于该轮胎气嘴94之阀杆96上方。复请参阅图5,欲充气时,将该压杆90上扳利用该压制部92压迫该-->气阀接头装置70作一向下之位移,则该弹性接头71受压迫而于该底盖件60内弹性变形,使该透孔72之圆径缩小而紧密束封于该轮胎气嘴94之外径,同时该迫片73之迫销74顶压该阀杆96下移,使轮胎气阀形成气流可流通状态。复请参阅图6,将第一握把14朝该轮胎气嘴94之方向移动,使该双向进气活塞30压缩第一空间11,因该第一单向阀20之锥形止漏环26密封啮合于该气缸10壁,其止漏作用使受压缩之高压气体无法向外渲泻,高压气体进而压迫该第一弹性止漏环33,由于其对应于该缺口36之部位未受顶持,故受力变形而形成一流道供气流通过,同时该第二弹性止漏环34系受高压气体往该第二肩面341迫压,受该第二肩面341良好顶持未变形而密合气缸10壁,阻绝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二空间13,于焉高压气体流过第一弹性止漏环35后即悉数进入该长形进气孔32,复导流至该中空气道42而进入该气室67,如图5所示,因该阀体76之止漏环80密封气室67壁面,使高压气体向下流动,由该环形导槽78导入该等长形气道79,经过该迫片73之四导气孔75形成一强劲之气流流经弹性接头71之透孔72而注入轮胎气嘴94使轮胎充气。该活塞30压缩该第一空间11之同时该第二空间13内之容积增加,使其内之气压小于外界,故大气经由该第二单向阀50之该穿孔54进入,并压通该第三弹性止漏环58,使其于对应该等凸部57间之缺口部位弹性变形,形成一流道,使大气得进入第二空间13,俾其内部气压始终保持常态。请参阅图7,当以远离该轮胎气嘴94之方向抽拉第一握把14时,该活塞30压缩第二空间13,该第二单向阀50之第三止漏环58系受该第三肩面56顶持密封啮合于活塞杆40周面,使高压气体无法向外渲泻而压缩该第二弹性止漏环34使其于对应该等缺口36之部位弹性变形,以形成一流道供气流通过,此时该第一弹性止漏环33受该第一肩面331顶持无变形,而密封啮合气缸10壁,阻绝高压气体进入第一空间11;故-->高压气体流经该第二弹性止漏环34进入该长形进气孔32,复传导至该中空气道42而注入轮胎气阀94;该活塞30压缩第二空间13造成该第一空间11内之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其相对地产生一吸力,使空气经由该第一单向阀20之该二径向缺口23进入,经回复由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系包含有:一气缸,呈中空圆筒状;一双向进气活塞,呈圆柱形,其环面设有一贯穿径向之进气孔,且该进气孔二侧之环面上各设有一环槽,并形成一第一肩面与第二肩面,二止漏元件系分别设于该二环槽,该活塞系设于该气缸内, 且将其分隔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该二止漏环系密封啮合于该气缸之内壁;二单向阀,系分别枢设于该气缸之二端,使气体得由该气缸之二端单向进入;一活塞杆,其轴向设一中空气道,其一端系贯穿一单向阀中心而枢接于该活塞之一端面使该中空气道与该进气 孔相通;一握把,系以其轴向预定部位枢接该活塞杆之另一端,其预定部位设一气室用以与该活塞杆之中空气道相通;一气阀接头装置,设于该气室内且密封啮合于该气室内壁,用以枢接轮胎之气阀;一压杆,系设于该握把之气室上方,用以压迫该气阀接头装 置密封枢接轮胎气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系包含有:一气缸,呈中空圆筒状;一双向进气活塞,呈圆柱形,其环面设有一贯穿径向之进气孔,且该进气孔二侧之环面上各设有一环槽,并形成一第一肩面与第二肩面,二止漏元件系分别设于该二环槽,该活塞系设于该气缸内,且将其分隔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该二止漏环系密封啮合于该气缸之内壁;二单向阀,系分别枢设于该气缸之二端,使气体得由该气缸之二端单向进入;一活塞杆,其轴向设一中空气道,其一端系贯穿一单向阀中心而枢接于该活塞之一端面使该中空气道与该进气孔相通;一握把,系以其轴向预定部位枢接该活塞杆之另一端,其预定部位设一气室用以与该活塞杆之中空气道相通;一气阀接头装置,设于该气室内且密封啮合于该气室内壁,用以枢接轮胎之气阀;一压杆,系设于该握把之气室上方,用以压迫该气阀接头装置密封枢接轮胎气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向阀系包含有一板体,该板体之一端面设有多数等间隔之径向缺口,且自该端面延伸一圆柱用以枢接于该气缸之内缸壁以使该板体贴合该气缸之一端面,该圆柱环面设有多数对应该径向缺口之轴向导槽,且其端面并设一枢接部,一锥形止漏环系枢设于该枢接部以密封啮合该气缸之内缸壁;其第二单向阀具有一体身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丰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