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32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为了在发挥胎面化合物性能之前的新品使用初期阶段提高冰雪地行驶性能而在胎面部的表面形成同心圆形状的细小沟槽的充气轮胎。这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0)的块状花纹(12)上形成有胎纹沟(14)。其中,在所述胎面部(10)花纹上进一步形成有具有同心形状的多个细小沟槽(16),所述沟槽的宽度为0.1~2mm,深度为0.1~1mm,所述细小沟槽之间的距离为0.5~4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为了在发挥胎面化合物的性能之前、使用初期阶段提高冰雪地行驶性能而在胎面部的表面形成同心圆形状的细小沟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钉雪胎(Studless tire)为了提高在冰雪路面上的行驶性能,在胎面橡胶上添加气泡和各种物质,在胎面部的表面形成细小的凹凸。但是人们发现,在磨损初期,在胎面部的表面不形成细小的凹凸,存在不能发挥原有的行驶性能的缺陷。为了解决该缺陷,人们采用了在新轮胎中设置如狭长切口(Slit)这样的细小沟槽的手段。。例如,在日本平05-330319号专利公开公报中提供有下述轮胎。即,为了在不损伤块状花纹的刚性的条件下在使用新轮胎时发挥优良的冰雪地行驶性能,形成胎纹沟。在中央形成的主胎纹沟和块状花纹的末端平行设置具有主胎纹沟深度h1的10%~45%的深度h2的辅助胎纹沟。另外,在日本平07-186633号专利公开公报中建议了在其它性能没有变差的条件下比现有轮胎可提高冰雪地的湿的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和驱动性能的轮胎。为了达到该目的在块状花纹上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设置细小肋。所述细小肋的宽度为5μm~2.0mm,高度为5μm~1.0mm,相邻的圆周方向的细小肋之间的间隔为5μm~1.5mm。在日本平09-323511号专利公开公报中建议了下述轮胎。即,在没有破坏花纹设计自由度的条件下在使用初期充分发挥设计时的冰雪地行驶性能的轮胎,例如,可适用于无钉雪胎、雪地轮胎、全天候轮胎的轮胎。这些轮胎具有主胎纹沟和横切断该主胎纹沟的辅助胎纹沟。-->该辅助胎纹沟的深度为轮胎圆周方向的块状花纹长度的0.02~0.03倍。块状花纹的长度相对于辅助胎纹沟之间的轮胎圆周方向的缝隙间隔比为10~15,所以可以知道在一个块状花纹内存在10~15个细小沟槽。另外,在日本第2000-301914号、第2004-034902号、第2004-034903号专利公开公报中,为了发挥轮胎的冰雪地上的行驶性能,对狭长切口的宽度、深度和其之间的距离等进行了限定,并对花纹形状和角度等也进行了限定。但是,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通过在狭长切口(Slit)设置角度(Angle),或者采用交叉的狭长切口(Cross slit)等的方法,提高纵、横方向的接地力。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在狭长切口上适当起作用的角度受到限制,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轮胎在冰雪地行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与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受限制的方向性的狭长切口不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为了在新轮胎的胎面部的表面形成细小的凹凸,以在轮胎磨损初期阶段提高冰雪地路面上的行驶性能,在这种轮胎的胎面部花纹内形成有同心状细小的沟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形成有同心状细小沟槽的胎面部花纹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截面图;图3为形成有多个同心圆状细小沟槽的胎面部花纹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其它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花纹上形成有多个具有同心形状的细小沟槽,其沟槽的宽度为0.1~2mm,深度为0.1~1mm,细小沟槽-->之间的距离为0.5~4mm。所述同心状细小沟槽可以是同心圆、从外向内的四角形、菱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各种形状。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形成有同心圆、同心菱形和同心四角形的细小沟槽的胎面部花纹的俯视图。在图1中10表示轮胎的胎面部,12表示块状花纹,14表示胎纹沟,16表示细小沟槽。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0的块状花纹12上形成有胎纹沟14,并进一步形成有具有同心形状的多个细小沟槽16,所述细小沟槽16的宽度为0.1~2mm,深度为0.1~1mm,细小沟槽16和细小沟槽16之间的距离为0.5~4mm。所述同心状细小沟槽16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为同心圆、从外部向内的四角形、菱形,另外,可以具有三角形、五角形等各种形状。但是,细小沟槽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所限定的形状。本专利技术为了在轮胎的磨损初期阶段提高在冰雪地行驶时的路面性能,在胎面部花纹内形成同心圆、四角形或者菱形的细小沟槽,由微小沟槽吸收在冰雪地上行驶时的路面上的水,可提高在冰雪地路面上的性能,通过边缘效果提高在路面上的接地力。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通过与现有轮胎不同的同心圆形状的细小沟槽,使轮胎与路面具有滑动角,且即使在路面和轮胎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也在整个角度上有效起到作用,在具有方向性的轮胎或不具有方向性的轮胎的花纹上均可适用,而且,可提高轮胎在直行和回转等的各种方向上的控制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0)的块状花纹(12)上形成有胎纹沟(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10)花纹上进一步形成有具有同心形状的多个细小沟槽(16),所述沟槽的宽度为0.1~2mm,深度为0.1~1mm,所述细小沟槽之间的距离为0.5~4mm。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12-15 10-2004-0105986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0)的块状花纹(12)上形成有胎纹沟(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常铎张敏洙许珍旭宋根永林栽宪安亨哲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