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15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用来调整轮胎阀杆与壳体间的角度以安装在各式轮框上。该轮胎状态感测装置至少包括壳体和气阀组件,其中壳体至少包括一对翼板,该对翼板具有第一接触面,该对翼板之间形成开放端;气阀组件枢设在该对翼板的开放端中,气阀组件至少包括一垫环,该垫环具有相对于翼板的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藉以提供可以大幅度地调整轮胎阀杆与壳体之间角度的连接机构,且组装在轮框上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易适应(Flexible)并安装固定于车辆轮胎的各式轮框上的通用型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轮胎胎压不足,轻者造成行车上不方便,例如比较耗油,汽车操控性受到影响,同时轮胎的耐久性和胎纹寿命也降低。重者造成汽车轮胎爆胎,危及乘客的生命与行车安全。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可以帮助驾驶人员在车内随时检查车辆轮胎的状况,例如:胎压、温度等,因而可以有效地增加车辆的安全性。一般而言,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安装在一车辆轮胎的轮框位置,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包含有一壳体(Housing),此壳体内安装有轮胎状态感应器(Sensor)及动力源(Power Source),例如:电池。轮胎状态感应器可侦测轮胎内部的状态(例如胎压、温度等),然后将轮胎内部的状态信号传送至位于轮胎外的一个接收器,该接收器进而评估(Evaluates)轮胎内部的状态信号,并将轮胎内部的状态信息,通过车上的显示器提供给车辆驾驶员。当前述的壳体与一轮胎阀杆(Valve Stem)相连接,并组装在车辆轮胎的轮框上时,是将轮胎阀杆由轮框侧壁的贯穿孔向外伸出,再以螺母将轮胎阀杆锁固在轮框侧壁上。当轮胎阀杆固定在轮框侧壁上后,若此轮胎阀杆与壳体间的角度不恰当,便会造成壳体无法接触到轮框床(Rim Bed)而呈悬空状,该悬空的壳体往往会被轮胎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带动,而产生晃动,因而不利于车辆的稳定行驶。严重时,悬空的壳体更会撞击到轮框而造成轮胎状态感应器受损、壳体破裂,或轮胎阀杆脱离壳体等问题,破裂的壳体碎片或脱离的轮胎阀杆更可能会刺破轮胎,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如何使壳体稳定的固定在轮框床上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另一方面,由于轮框的型式相当多,针对不同型式的轮框,基于对前述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组装安全性的考虑,则需要替换轮胎阀杆的长度、或改变轮胎阀-->杆与壳体间的固定角度,以确保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安装在车辆轮胎的轮框位置上具有稳固性。但相对地会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以及使用上相当不便。美国专利第5844131号揭示了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它使用壳体底部的两个底部组件来使壳体能够抵靠置放在轮框床上。美国专利第6865932号揭示了一种将传感器安装在轮框上的装置,它使用位于传感器的壳体两侧的阻挡组件来使壳体抵靠置放在轮框床上。当应用在各种不同型式的轮框时,它无法调整轮胎阀杆与壳体间的角度,来将传感器锁固在轮框上。另一方面,其轮胎阀杆固接在壳体上,因此当轮胎阀杆的长度与轮框不合时,也无法更换适当长度的轮胎阀杆。因此,上述两个专利无法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式的轮框。因此,非常迫切需要发展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藉以调整轮胎阀杆与壳体间的角度,及更换不同长度的轮胎阀杆,从而有效地改善已有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藉以提供可调整的轮胎阀杆与壳体间的角度来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式的轮框,达到通用型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藉以提供可更换轮胎阀杆的连接机构,来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式的轮框。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藉以大幅度地增加轮胎阀杆与壳体间的接触摩擦力,来避免轮胎阀杆脱离机壳,以确保行车安全。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用于安装在轮框上。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至少包括壳体和气阀组件,其中壳体包含有轮胎状态感应器,并至少包括一对翼板,这对翼板之间形成开放端,气阀组件枢设在这些翼板之间,气阀组件包括:轮胎阀杆,轮胎阀杆至少连接有与这些翼板对应的一垫环,此垫环具有相对于翼板的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相应互补的形状匹配。进一步,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安装方法中,首先,提供一壳体,其内包含有轮胎状态感应器,其中该壳体包括有凸出的一对翼板,这对翼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面,这对翼板之间形成有一个开放端,这对翼板的开放端的两侧具有相向对应的两支撑孔。接着,提供一个气阀组件,并将该气阀组件枢设在支撑孔中,其中该气阀组件至少包括一垫环,该垫环具有可与第一接触面相贴合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其中该垫环套设在气阀组件上,并与壳体相接触。然后,提供一锁固组件,并将此锁固组件设置在气阀组件的一端与垫环之间,用来将气阀组件锁固在轮框上。当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安装在一车辆轮胎的轮框位置上时,垫环与壳体的翼板会紧密接触,从而将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稳固地固定在轮框上。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或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组装完成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5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安装在汽车轮框上的示意图;图6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安装在机车轮框上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00:壳体                         102:第一表面104:第一侧边                     110:低陷部112、152:开放端                  120a、120b:翼板122a、122b:支撑孔                124a、124b:第一接触面150a、150b:翼板                  154a、154b:开口200、260:结合件                  210:连接部212:表面                         220:结合部222:结合贯穿孔                   224:表面230、270:固定梢                  232:插入端234:固定端                       240:扣环272、274:固定梢的两端-->300:垫环                        324a、324b:第二接触面350:气密垫圈                    400:轮胎阀杆410、420:气阀组件               450:锁固组件460:帽盖A: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请参照图1,它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的组装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包括有:壳体100、气阀组件410、扣环240、气密垫圈350、锁固组件450和帽盖460等,其中气阀组件410枢设在壳体100上,气阀组件410至少包括有轮胎阀杆400和垫环300。壳体100中包含有如轮胎状态感应器等的电子零组件,以侦测轮胎内部的状态,例如:胎压、温度等。气密垫圈350套设在气阀组件410上,以提供气密的功效,避免气体外泄。锁固组件450(例如:直筒螺母、铜筒螺母等)设置于气阀组件410的外端与气密垫圈350之间,用以将气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包括:一壳体,包含一轮胎状态感应器,其中该壳体至少包括:一对翼板,设置于该壳体上,其中该对翼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面,该对翼板之间形成一开放端;以及一气阀组件,枢设在该对翼板的开放端中,其中该气阀 组件至少包括一垫环,该垫环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触面相对于该对翼板的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相应互补的形状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包括:一壳体,包含一轮胎状态感应器,其中该壳体至少包括:一对翼板,设置于该壳体上,其中该对翼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面,该对翼板之间形成一开放端;以及一气阀组件,枢设在该对翼板的开放端中,其中该气阀组件至少包括一垫环,该垫环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触面相对于该对翼板的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相应互补的形状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阀组件至少包括:一结合件,具有一结合部和一连接部,其中该结合部具有一结合贯穿孔;一固定梢,伸入该结合件的该结合贯穿孔;以及一轮胎阀杆,其一端锁固在该结合件的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翼板凸出于该壳体的一第一表面上,且对应于该对翼板之间的开放端设置有相对应的两支撑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对应于该对翼板间的该开放端的位置具有低于该第一表面的一低陷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低陷部的底部完全镂空。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低陷部的底部部分镂空。7.一种轮胎状态感测装置,包括:一壳体,包含一轮胎状态感应器,其中该壳体至少包括:一对翼板,设置于该壳体上,其中该对翼板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面,该对翼板之间形成一开放端,该对翼板与该开放端相对的一侧具有一对开口;以及-->一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绍群
申请(专利权)人:敦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