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734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51
一种蒸发器,其具备制冷剂管(10)、在内部搭载有内散热片(3)的蓄冷壳体(2)、空气侧散热片(20),所述蒸发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壳体(2)具备: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填充口(5);与该填充口(5)连通,且在与所述蓄冷材料的流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流路(V);与该第一流路(V)连通,且在与所述第一流路(V)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流路(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蒸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填充有蓄冷材料的蓄冷壳体夹在制冷剂管(也称为制冷剂管道(tube))之间的蒸发器,其具有在内部配置有内散热片的蓄冷壳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通过在等红绿灯等车辆停止中停止发动机从而实现油耗的改善的怠速停止车逐渐增加。在怠速停止车中,由于在车辆停车中(发动机停止中)空调装置的压缩机停止,从而有破坏空调的舒适性的情况。另外,会产生为了维持空调感即使在车辆停止中也重新起动发动机的情况。由此,为了即使在发动机停止中也维持空调感,一直以来提出了一种使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具有蓄冷功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通过该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车辆行驶中积蓄冷热(冷熱),并在车辆停止中使用该冷气。这种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通过在空调用压缩机的运转中使蓄冷壳体内的蓄冷材料凝固,从而将冷气存积于蓄冷材料中。另一方面,在怠速停止中,相反通过使固体蓄冷材料融解并且将冷气向空气中释放,在蓄冷材料完全融解之前抑制吸入空气的温度变化,从而维持空调感。在将填充有蓄冷材料的蓄冷壳体夹在制冷剂管之间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从蓄冷壳体外壁面到壳体内部中央的蓄冷材料热传导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出于缩短热传导时间的目的而经常在蓄冷壳体内安装内散热片。在出于缩短热传导时间的目的而在蓄冷壳体内配置内散热片的情况下,蓄冷放冷性能提高,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示出的那样,由于内散热片的端部及波纹状的山部等与蓄冷壳体内表面与紧贴,从而在填充蓄冷材料时,无法确保蓄冷材料流动的流路,因此存在填充花费时间的课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9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蓄冷材料填充于在内部配置有内散热片的蓄冷壳体中的蓄冷壳体的蒸发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蒸发器,其具备制冷剂管(10)、在内部搭载有内散热片(3)的蓄冷壳体(2)、空气侧散热片(20),所述蒸发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壳体(2)具备: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填充口(5);与该填充口(5)连通,且在与所述蓄冷材料的流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流路(V);与该第一流路(V)连通,且在与所述第一流路(V)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流路(H)。由此,确保了在填充时使从填充口(5)填充的蓄冷材料在与流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流动至蓄冷壳体的底部的这种流路,能够将来自填充口的蓄冷材料在短时间内填充到蓄冷壳体2内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9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具备制冷剂管(10)、在内部搭载有内散热片(3)的蓄冷壳体(2)、空气侧散热片(20),其中,在所述蓄冷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填充口(5),且在内部设置有:在填充时使从该填充口(5)填充的蓄冷材料沿铅直方向呈一直线地流动至蓄冷壳体的底部的铅直方向流路(V);使蓄冷材料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方向流路(H)。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同样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标记的符号是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八实施方式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的简略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蓄冷材料的填充时的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蓄冷材料的填充时的说明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内散热片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内散热片的通过孔的一个例子。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内散热片的散热片间距的说明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从内散热片向蓄冷材料的热传导的说明图。图11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内散热片的立体图。图11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12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内散热片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中的C-C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各实施方式,对相同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具有压缩机、冷凝器(condenser)、减压器、以及蒸发器(evaporator)40。作为一个例子,蒸发器40具有配置成两层的第一换热部48和第二换热部49。而且,第二换热部49配置于空气流动上游侧,第一换热部48配置于空气流动下游侧。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这种两层配置,也可以是一层结构,且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车辆用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制冷剂通路构件由成组定位的第一~第四集管41~44和对这些集管41~44之间进行连结的多个制冷剂管10构成。第一集管41与第二集管42成组,且相互间隔规定距离而平行地配置。第三集管43与第四集管44也成组,且相互间隔规定距离而平行地配置。在第一集管41与第二集管42之间等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制冷剂管10。各制冷剂管10在其端部处与对应的集管41、42内连通。通过上述第一集管41、第二集管42、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制冷剂管10而形成了第一换热部48。在第三集管43与第四集管44之间等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制冷剂管10。各制冷剂管10在其端部处与对应的集管43、44内连通。通过上述第三集管43、第四集管44、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制冷剂管10而形成了第二换热部49。制冷剂管10是形成为扁平状的管,是在其内部具有制冷剂通路的管。制冷剂管10通过冲压、冲裁等钣金加工而形成。该制冷剂管10也能够通过挤压成形来获得。多个制冷剂通路沿着制冷剂管10的长度方向(图1的Z轴方向)延伸,且在制冷剂管10的两端开口。多个制冷剂管10成列排列。在各列中,多个制冷剂管10以其扁平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蒸发器40中,空气侧散热片20配置于在邻接的两个制冷剂管10之间划分出的空气通路。空气侧散热片20也可以配置于制冷剂管10与蓄冷体1之间。空气侧散热片20通过钎料而与邻接的两个制冷剂管10接合。空气侧散热片20通过将较薄的铝等金属板以约3~4mm的间距弯曲成波状而形成。空气侧散热片20的通风方向在图1中是Y轴方向。蒸发器40是具有多个蓄冷体1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体1由通过铝等金属形成为扁平的筒状的蓄冷壳体2形成,并在内部收纳有蓄冷材料(石蜡系等)。蓄冷体1在两面具有宽阔的扁平面,分别与制冷剂管10平行地配置。在蓄冷壳体2的与制冷剂管10的接合侧突出有图2B所示的凸部4。该凸部4形成为倾斜形状,以便容易排出蓄冷时所产生的冷凝水或冰。在蓄冷壳体2的上部连接有使蓄冷材料流入蓄冷壳体2的内部的填充口5。这种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通过在空调用压缩机的运转中使蓄冷壳体2内的蓄冷材料凝固而蓄冷。在怠速停止中相反使固体蓄冷材料融解,从而对通过空气通路的空气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在蓄冷材料完全融解之前抑制吸入空气的温度变化,从而维持空调感。在设置为将填充有蓄冷材料的蓄冷壳体2夹在制冷剂管10之间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从蓄冷壳体面到蓄冷材料的热移动距离为制冷剂管彼此的间隔的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蒸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器,其具备制冷剂管(10)、在内部搭载有内散热片(3)的蓄冷壳体(2)、空气侧散热片(20),所述蒸发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壳体(2)具备: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填充口(5);与该填充口(5)连通,且在与所述蓄冷材料的流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流路(V);与该第一流路(V)连通,且在与所述第一流路(V)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流路(H)。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02 JP 2012-0839691.一种蒸发器,其具备制冷剂管(10)、在内部填充有蓄冷材料的多个蓄冷壳体(2)、空气侧散热片(20),所述蒸发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壳体(2)分别具备: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填充口(5);配置在所述蓄冷壳体(2)的内部的内散热片(3);由设在所述内散热片(3)的端部与所述填充口(5)之间的间隙形成且与填充口(5)相连,并且沿着与从所述填充口(5)填充的所述蓄冷材料的流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填充流路(V);与该第一填充流路(V)连通,且在与所述第一填充流路(V)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填充流路(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所述内散热片(3)弯折成波形状,且构成为在相邻的山形状部(31)彼此之间形成有小流路,所述第一填充流路(V)的流路阻力比所述小流路的流路阻力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片(3)弯折成波形状,在相邻的山形状部彼此之间形成有小流路,所述第一填充流路(V)的流路面积比所述小流路的流路面积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壳体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呈扁平形状,所述第一填充流路的方向是所述蓄冷壳体的所述长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流路是使从该填充口填充的蓄冷材料沿铅直方向以一直线状流动至所述蓄冷壳体的底部的铅直方向流路,所述第二填充流路是使蓄冷材料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方向流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方向流路是所述小流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流路由被弯折成波纹状的所述内散热片的相邻的山形状部(31)与山形状部(31)之间的谷部(32)形成,所填充的蓄冷材料沿水平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阿吽安部井淳鸟越荣一长泽聪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