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9292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7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其包括上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两排导电端子、及下金属屏蔽壳体,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和下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具有安装在绝缘本体上侧的上排导电端子和安装在绝缘本体下侧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包括底壁、与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设置在底壁和顶壁之间的两侧壁、及由这些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收容在收容空间内,所述顶壁内侧设有向收容空间凸出的顶凸部,所述顶凸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干涉配合,从而增加USB3.1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配合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其包括上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两排导电端子、及下金属屏蔽壳体,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和下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具有安装在绝缘本体上侧的上排导电端子和安装在绝缘本体下侧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包括底壁、与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设置在底壁和顶壁之间的两侧壁、及由这些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收容在收容空间内,所述顶壁内侧设有向收容空间凸出的顶凸部,所述顶凸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干涉配合,从而增加USB3.1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配合稳定性。【专利说明】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提升可至速度lOGbps。与现有的USB技术相比,新USB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USB3.1包括三种类型Type-A、Type-B及Type-C。较早前USB IF组织公布了 USB3.1标准规范后,令USB的速度进一步提升至1Gbps外,并且进一步把USB供电能力提升至最高100W,为了迎合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USB IF决定研发全新USB3.1Type C接口。 现有USB3.1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互配时,仅靠绝缘本体舌片定位,公母连接器屏蔽壳体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无法通过摇摆测试。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其包括上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两排导电端子、及下金属屏蔽壳体,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和下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侦U,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具有安装在绝缘本体上侧的上排导电端子和安装在绝缘本体下侧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包括底壁、与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设置在底壁和顶壁之间的两侧壁、及由这些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收容在收容空间内,所述顶壁内侧设有向收容空间凸出的顶凸部,所述顶凸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干涉配合,从而增加USB3.1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配合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上金属屏蔽壳体增加凸部,与对接连接器屏蔽壳体干涉配合,增加公母端配合稳定性。 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内侧设有向收容空间凸出的底凸部,所述底凸部也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干涉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金属屏蔽壳体包围上金属屏蔽壳体的底壁和两侧壁,所述下金属屏蔽壳体和上金属屏蔽壳体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述上排端子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水平向前延伸至绝缘本体上侧的上对接部及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绝缘载体的上焊接部,所述上焊接部用于表面焊接至外部电路板;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水平向前延伸至绝缘本体下侧的下对接部及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绝缘载体并向下弯折延伸的下焊接部,所述下焊接部用于穿孔焊接至外部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所述对接框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具有筒状部和位于筒状部后侧并向下延伸的两个接脚,所述筒状部的底侧具有配合缝。 进一步地,所述USB3.1电连接器还包括套设有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遮蔽框,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向前穿过金属遮蔽框。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中镶嵌有接地片,所述接地片位于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USB3.1电连接器还设有位于绝缘本体后侧的绝缘载体,所述接地片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向下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位于绝缘载体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片向前延伸超出绝缘本体,且所述接地片的两侧设有用于和对接连接器配合时起到卡钩作用的缺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技术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USB3.1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USB3.1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USB3.1电连接器进一步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USB3.1电连接器进一步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USB3.1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为符合本技术的一种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100,其传输数据速率能达到lOGbps。USB3.1电连接器100为符合USB协会的Type C规格。 USB3.1电连接器100包括上金属屏蔽壳体10、绝缘本体(舌板)20、两排导电端子 3、及下金属屏蔽壳体40。绝缘本体20的后侧设有绝缘载体50,所述绝缘本体20安装在绝缘载体50上。 上金属屏蔽壳体10和下金属屏蔽壳体40包覆在绝缘本体20的外侧。上金属屏蔽壳体10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 101,所述对接框口 101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由于采用椭圆形的对接框口 101,与相对传统的USB插座电连接器相比,本技术的USB3.1电连接器100可以实现USB插头电连接器的正反插,具有随便怎么插都可以插入的使用便捷性优势。上金属屏蔽壳体10具有筒状部102和位于筒状部102后侧并向下延伸的两个接脚103,所述筒状部102的底侧具有配合缝1021。上金属屏蔽壳体10包括底壁104、与底壁104相对设置的顶壁105、及设置在底壁104和顶壁105之间的两侧壁106,所述下金属屏蔽壳体40包围上金属屏蔽壳体10的底壁104和两侧106。所述顶壁105内侧设有向收容空间凸出的顶凸部1051,所述顶凸部105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干涉配合,从而增加USB3.1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配合稳定性。所述底壁104内侧设有向收容空间凸出的底凸部1041,所述底凸部1041也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干涉配合。图中顶凸部1051与底凸部1041为凸点,当然此结构要可以为凸包,凸肋,加强筋等。上金属屏蔽壳体10增加凸部,与对接连接器屏蔽壳体干涉配合,增加公母端配合稳定性。 下金属屏蔽壳体40的两侧均设有向外延伸后再向下延伸的伸出脚401。下金属屏蔽壳体40和上金属屏蔽壳体10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金属屏蔽壳体40与上金属屏蔽壳体10的侧壁106和底壁104之间均设有激光焊点。下金属屏蔽壳体40与上金属屏蔽壳体10的侧壁106之间设有两个激光焊点60,所述下金属屏蔽壳体40与上金属屏蔽壳体10的底壁106之间设有四个激光焊点90。四个激光焊点90分成两排排列,每一排设有两个个激光焊点90。上金属屏蔽壳体10和下金属屏蔽壳体40两个零件采用激光焊接工艺连接,增加了产品接地效果以及焊板效果,且激光焊接工艺能实便于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其包括上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两排导电端子、及下金属屏蔽壳体,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和下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具有安装在绝缘本体上侧的上排导电端子和安装在绝缘本体下侧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上金属屏蔽壳体包括底壁、与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设置在底壁和顶壁之间的两侧壁、及由这些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收容在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内侧设有向收容空间凸出的顶凸部,所述顶凸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干涉配合,从而增加USB3.1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配合稳定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大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