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207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且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各设有一对电源端子及一对接地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中的电源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中的电源端子相互独立,且两者之间通过一导电片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优化端子组件,利用导电片将上下排端子中的电源端子搭接起来,形成并联回路,可提高电源端子的载流能力,同时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号传输效率。号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性能日趋强大,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进行电连接器具备高频信号的传输能力,因此,市场对电连接器在信号传输品质、连接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如何提高传输效率,同时又确保信号的品质是当前电连接器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信号的传输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且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各设有一对电源端子及一对接地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中的电源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中的电源端子相互独立,且两者之间通过一导电片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的电源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电源端子设有上下相互对应的两个接触臂,所述接触臂的前端设有折弯部,所述导电片夹持于所述折弯部之间,且所述折弯部、导电片均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0007]进一步地,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折弯部的前端向前延伸不超过所述导电片的前端,并且在导电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折弯部的前端的厚度小于折弯部其他部位的厚度,所述导电片的前端的厚度小于导电片其他部位的厚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的宽度大于其上下两侧的折弯部的宽度,且导电片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折弯部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位于接地端子内侧,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的一对屏蔽片,所述上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也相互独立,并且两者之间通过所述屏蔽片连接;所述导电片的前端与所述屏蔽片的前端左右对齐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位于所述一对屏蔽片的内侧,并且导电片的长度小于所述屏蔽片的长度,所述导电片在朝向屏蔽片的一侧设有一让位缺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还各自设有若干位于两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一信号端子及若干位于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为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前端设有折弯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前端设有打薄部,所述打薄部的宽度和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折弯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体注塑成型于所述下排端子和导电片周围的绝缘定位体和注塑成型于绝缘定位体和上排端子周围的外本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定位体上形成有若干向上开放的端子槽,所述上排端子定位于所述端子槽内,所述折弯部和导电片焊接固定在一起。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制备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令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为反向对称设置且各设有一对电源端子及一对接地端子;S20:制备出一对屏蔽片及一对导电片;S30: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使所述下排端子和导电片、屏蔽片共同埋入一绝缘定位体内;S40:将上排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定位体上,并使导电片搭接于上、下排端子的相应电源端子之间;S50: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使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屏蔽片及导电片埋入一绝缘本体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优化端子组件,利用导电片将上下排端子中的电源端子搭接起来,形成并联回路,可提高电源端子的载流能力,同时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与绝缘本体结合时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线框区域内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上排端子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下排端子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未切除料带时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屏蔽片未切除料带时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上排端子未切除料带时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下排端子未切除料带时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屏蔽片和下排端子的分布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屏蔽片和下排端子的另一分布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与绝缘本体结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0]请参阅图1至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组件20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0表面的金属壳体30,所述金属壳体30内设有插接腔31,用于容纳对接端电连接器(未图示),且金属壳体30的两侧设有插置于电路板300内的焊接脚,所述绝缘本体10位于所述插接腔31内,且端子组件20的部分暴露于绝缘本体10表面以与所述对接端电连接器实现电性连接,以下对所述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31]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出的对接舌板12,所述基部11
与所述金属壳体30进行固定连接,且基部11内部卡持所述端子组件20。所述对接舌板12呈扁平状,其设有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外露有所述端子组件20中的部分。所述绝缘本体10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后文详述)而得到,其在第一次注塑成型时表现为一绝缘定位体13,第二次注塑成型后在绝缘定位体13的外围形成一外本体,所述绝缘定位体13和外本体共同构成所述绝缘本体10。
[0032]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顶壁31、底壁32及一对弧形侧壁33,其中,所述顶壁31设有一拼接缝34,且顶壁31的后端设有一对向下折弯的限位片35,用于自后向前抵接住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底壁32贴合于所述电路板300上,所述弧形侧壁33与所述顶壁31和底壁32一体连接,优选地,所述弧形侧壁33呈C型,所述电连接器为Type

C型USB连接器。所述顶壁31、底壁32及侧壁33共同围成所述插接腔31,所述插接腔31的前端设有一对接框口311。
[0033]所述端子组件20包括上排端子21、下排端子22及介于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之间的中间导电组件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且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各设有一对电源端子及一对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中的电源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中与其相对的电源端子相互独立,且两者之间通过一导电片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电源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电源端子设有上下相互对应的两个接触臂,所述接触臂的前端设有折弯部,所述导电片夹持于所述折弯部之间,且所述折弯部、导电片均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折弯部的前端向前延伸不超过所述导电片的前端,并且在导电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折弯部的前端的厚度小于所述折弯部其他部位的厚度,所述导电片的前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导电片其他部位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的宽度大于其上下两侧的折弯部的宽度,且所述导电片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折弯部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位于所述接地端子内侧,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的一对屏蔽片,所述上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也相互独立,并且两者之间通过所述屏蔽片连接;所述导电片的前端与所述屏蔽片的前端左右对齐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玉龙胡兵波谢永涛章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